第九屆很好,都是名家,《繁花》《春盡江南》文學價值極高,是必須得獎的,《黃雀記》質量不錯,蘇童的文學地位也值得表彰,王蒙的文學史地位的確得承認,王老爺子不小了,李佩甫的確是一流小說家,生命冊口碑不錯,也夠拿。

第八屆,莫言值得幾個矛盾獎,無論文學地位和作品質量都得拿,畢飛宇《推拿》不錯,卻沒那麼突出,我其實更喜歡《平原》,拿了不虧,但其實晚點拿也行,他還在壯年,長篇寫作剛純熟,劉醒龍《天行者》口碑一般,但文學地位不低,拿了離文學第一獎差距不大,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無論文學地位還是作品質量絕對值得拿,張煒不好說,地位絕對需要一個矛盾獎,但你在高原拿的確風波不小。

這兩屆總體看真的不錯,像個文學獎了,而第十屆矛盾獎的意義好像從半文學獎半政治獎的套路(一般一到兩個質量過硬的文學作品,一個歷史小說,一般這個也可以當政治表彰獎,一個政治表彰獎,一個大眾文學,質量一般不會太差,但好到矛盾獎的定位不一定),變到表彰老作家了。

第十屆真的質量不太行,《應物兄》就是上一屆的《繁花》,這個沒得獎矛盾獎就太沒面子了,徐則臣文學口碑不錯,但得獎過早了,長篇實力還沒完全得到公認,《主角》在《人民文學》我看過片段,我喜歡,但他真的值得以文學價值得矛盾獎,梁曉聲和徐懷中我猜是因為太老了,徐懷中還有強大的軍中勢力,根據上兩屆的規律以及近兩年科幻小說的火爆,我一直認為這次會認可韓少功的地位,如同上一屆蘇童一樣,結果沒有,讓李宏偉或韓松拿一個獎,他兩的科幻小說比較有文學價值,也沒有,比較失望,但能理解。總之這幾屆質量高了,政治意識少了,更多在乎文學價值了,但第十屆考慮老作家的文學地位太多了。


沒有好的作品自然很難選,第十屆就是個例子


已經變味,不是很純粹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