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粵語的p,t,k韻尾,?和它們又有什麼異同?


發音方式一樣但發音部位不一樣。

-p和-t自不必多說,-k的發音位置在舌後軟齶。

喉塞音可以理解為只有氣息突然終止與-k、-p、-t相同,但其發音部位在聲門,沒有口腔內部位的咬合。


「咳」的聲母是k,國際音標是/k?/,發音部位是舌根抵住小舌那裡。

如果是真的咳嗽,那就是/??/,阻塞部位是喉嚨。

其實我覺得不會入聲的人第一次嘗試應該就是/?/,畢竟這是個很自然的動作,你讀個音一半突然停止一般都是用閉緊喉嚨來實現的。


? 就是 普通話「西安」「施恩」中「安」「恩」的聲母。做入聲韻尾時跟p、t、k一樣,也是不除阻。具體的音檔實例,如果吳語的不好找,可以聽聽不列顛英語的各種方言,很多人把詞尾的t就唸成 ? 。

You bet = ye be?

set me up = se? me up

甚至better 都讀成 beer


弱化版 -k


咽喉有一塊骨頭叫會厭軟骨,可以自由控制它蓋住氣管或食管,蓋住氣管的時候是無法呼吸的,而從食管移動到氣管的這個動作就是喉塞音的成阻過程,可以試試發「啊~」的時候做一下,就成為「鴨」的讀音


吳語的入聲韻母相當於[e]和[?]的平均音,一發即收,可看作短促的普通話第一聲。所謂的喉塞音只是某科的想當然,不可認真對待。


喉塞音除了可以用作入聲韻尾也可用作聲母,零聲母的字實際上就是以喉塞音作為聲母的,例如:愛a??? 字,以普通話為例實際發音是?a???,再比如「西安」讀得快是?i??an??,讀慢些就是?i???an??。喉塞音只是塞音的一種,其他塞音例如k,g,b,p,d,t等,既可用作聲母也可用作(例如在粵語、客語裡面)入聲韻尾。區別在於用作聲母時爆破或者送氣,用作入聲韻尾時完全阻斷氣流從而停止發音,使得整個音節聽感短促,這也正是入聲字的特色,可與舒聲字形成強烈對比,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