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OLED作為業內公認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已經是當下電視產業中備受矚目的話題。作為顯示技術變革的領航者,OLED可謂是目前電視市場發展的驅動力。但是對於普通大眾而言,處於初步認知階段,對OLED的瞭解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也不足為奇。
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OLED電視的基礎常識,它是有機自發光電視,具有自發光、視角廣、設計輕薄、畫質還原度高、耗電低、反應速度快等特性,這些都是作為OLED電視的優勢,對廠商的生產工藝、硬體設備和技術含量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數碼相機、手機等終端產品顯示屏都已經應用OLED技術了。中國是全球目前最大的OLED應用市場,有很大的市場需求,OLED電視市場陣營也呈現擴大化的趨勢。但是OLED產品魚目混珠,大家無法準確判斷和分析究竟哪個產品纔是用的真正、最好的OLED技術。像LG、SONY、創維、康佳、長虹等品牌,都在推自己的OLED電視,幾乎都在說自己的是最好的、是真正的OLED電視。
咱們先「探探」OLED電視的「關鍵」一環——面板製造商。其實很多人已經都瞭解這個未被公開的祕密,SONY、創維的OLED電視屏幕用的都是LG集團旗下的面板製造商LG Display,而三星的QLED根本未入OLED的陣營,雖然很多品牌都在說自己是最好的,但其實從電視屏幕就已經開始使用其他品牌的,起碼在屏幕上就已經不對味了。同樣主打纖薄款的OLED電視,創維在今年新出的W9 面板厚度是3.6mm,而LG的OLED W7面板厚度在2.57mm,相比之下,創維的W9並沒有做到LG的W7更加纖薄,但是在價格上卻意外的高了3萬多。這點也讓人不太能理解。

談完正宗,接下來再聊聊產品技術,在選購OLED電視時,不止要對電視的外觀,還要針對畫質和音質進行對比,Sony 用的是HDR圖像處理晶元X1進階版,創維W9用的是HDR,只有LG的W7用的杜比視界。想必大家對這個技術並不陌生,杜比視界使用的是12位色,從色域角度來說,杜比視界更出色一些,在亮度上要高於市面上其他品牌的40倍,對比度50倍。比如對昏暗和明亮場景進行不同的設置。尤其是在畫面暗區下,能將色彩呈現的更加逼真,而不會沖淡其他顏色,反而照亮了周圍的暗區。

對於電視的音效,創維的W9 採用的是JBL音響,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揚聲器生產商,而如今漸漸地將發展重心轉移至汽車音響。而SONY的A1,採用的是銀幕聲場技術,對於這個技術並沒有太多的感覺,電視屏幕本身發聲,並沒有音箱,所以也無法做成纖薄款。在音效和音質上都稱不上專業,是既犧牲了音質也放棄了設計。只有LG的OLED W7 用的是用的是杜比全景聲,絕對的專業級技術。杜比全景聲突破了傳統聲道概念,可以在三維空間內部署和流動,讓音效充滿房間的各個角落,還增加了頂部維度效果,能營造出完整的音頻氛圍,呈現出物體移過頭頂的感覺。 建議題主可以多關注下各個評測網站的信息,對於以上三個品牌的產品,個人還是更滿意技術足夠專業和成熟的LG OLED W7。以上僅代表個人拙見,希望題主可以參考,如有不足,還希望各位影音達人、行業專家多多補充和指正~


真是薄到一定境界了呦:


首先,我想說,截止2017年,量產OLED電視的屏都是LG獨家的,

其次,我想問,這個問題是哪家公司做的文案?


上面的答主已經很完善了,談到的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我還想談下自己的觀點,像萬達這樣的影院經營者來說,經營數年而不到,無非是受到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影響,人們看電影會更關注影院的影音效果,而萬達IMAX就是不錯的選擇,而LG的W7若真的是能夠提供「杜比影院」般的視覺效果,買一臺在家看大片又何嘗不可呢,畢竟買OLED電視的人考慮的首要因素不是價位,看完W7的標價後,他們絕對願意花這個錢。


在這裡,我想補充說下主動式HDR部分,尤其是在視覺呈現方面的優勢。很多電視並不具備主動式HDR功能,他們依舊停滯在傳統的HDR階段,比如創維。而LG用的就是主動式HDR杜比視界,能夠主動處理HDR內容,每個場景細節調整得更為精確,觀影畫面擁有更逼真的場景感和視覺包圍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