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些私密的對話 例如《隆中對》

再比如一些歷史人物小時候的事情,出生時天有異像 或者鄰居怎麼誇他 他哥哥怎麼說他bulabula之類的

就這些內容是怎麼記載下來的 是本人告訴史官的 還是別人告訴史官的 還是史官自己yy的……


好問題。

按我的理解,絕大多數都是編的。

前面有的答主說得好,孤證不立。但進一步說,即使不是孤證,也未必能立。像李巖此人,明末有太多記載他的史料了,可是到杞縣一查就露餡,查無此人嘛。那就是編出來的唄。一個人編,其他人跟著附會,史書上這種事很多。

至於說皇帝出生的異像,那肯定是編的居多。朱元璋當皇帝以後,他有一個窮親戚在他手底下當兵退伍。也不知此窮親戚是怎麼找到朱元璋的,說了很多朱家的歷史,其中就包括一些紅羅障啊一類的傳說。朱元璋就封了他一個六品官,世襲,專門管鳳陽皇陵的祭祀。這種故事,只要編得好,迎合了需要,好處是顯然的。


隆中對肯定劉備諸葛亮自己記了,就算劉備當時沒記筆記,請諸葛亮出山以後肯定還是要問清楚的。

不過異相之類的確是附會和扯淡的多。

還有左傳裏有一個例子,鋤麑刺殺趙盾,看見他在那裡盛服假寐自殺,左傳記了他的遺言。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顯然他說了什麼應該是沒有第二個人知道的,所以後人評價左傳這段已經近乎小說家語。

畢竟史官也是人,有點浪漫主義,採信一些不可靠的說法也很正常。司馬遷對先秦的記述有不少都採自諸子的著作,而那些又不是正史,必然有虛構,典型的就是孔子殺少正卯。


問得好

所以,有個詞兒叫——孤例不證。

史學家,會接收到很多信息,會有多種說法,他自己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完全滑稽的他就不記了,這也就是怎麼評價某史家的可信度,就這麼判斷。

再比如,關於秦始皇的出身問題,司馬遷接收到了兩個說法,他不能分辨真假,所以倆說法他都記下來了,你們自己去判斷。

至於什麼異象。。這是古代神話帝王的傳統,聖人無父,固定格式,您就當一樂,從上古到明朝,都在神話帝王,神化朱元璋,明成祖得位不正,所以老神化他爸爸,到了最後朱元璋的長相就不是人樣了。


以史記為例。

史記取材多樣,口述和實地走訪的情況都有,但主要還是依靠已經存在的文字資料。所以那些密室談話很可能已經形成了文本。《史記》之中記述的話語是歷史人物本人的話, 還是司馬遷加以潤色之後轉述的話? 這個答案中我簡單的對比了史記的材料來源。1.幾乎是原句照搬。(材料來自典籍)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堯典

2.改寫與補充。(材料來自典籍)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史記.周本紀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尚書.顧命3.口述材料(材料來自後人口述)太史公曰: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遊,具知其事,為餘道之如是。是否為原話就很難說了。4.故事型材料(部分材料來自典籍)太史公曰寫了很多司馬遷實地走訪,這給我們一種假象,司馬遷寫史用了很多街談巷議的內容。其實不然,實地探訪固然對司馬遷眼界、史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這部分材料使用的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多。很多傳說故事其實早就形成了文字材料。比如&中孫武用吳王姬妾試兵法。&證實這個故事形成了文本,司馬遷可能只是改寫。所以還沒發現史源的情況下,要慎重對待。5.五帝本紀中司馬遷詳述自己如何取得這些材料。

詢問學者、實地走訪、依靠典籍都寫到了,可見司馬遷作史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文中部分觀點參考了&)

對歷史人物的細節描寫,其材料出自本人、親人、後人、鄰居、朋友、或傳聞。史官記載的與本人肯定有不同。就是本人所述,也會下意識或有意識將自己描述的很好,其它人對於名人會有一定的吹覷,誇大其辭。因此史書上對於人物的誇張性描述或某一展其特異的事件,基本都有虛假成份。如記載始皇帝生父可能是呂布韋的,太史公是根據什麼材料或傳聞得出不得而知,但六國人借抹黑始皇帝生父來寬慰自己也有可能,這很可能就是有人故意傳的。劉邦的七十二痣、斬白蛇,可能就是對真事加以改編,使其突顯劉邦神祕性和天命所歸。這些太多了。


出生天有異象或者什麼有奇異預示這種東西,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捧一捧而已,沒太大真實性。比如劉邦斬白蛇啊什麼女主武氏代唐之啊之類的。


不懂就問 天天問 問到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