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而新媒體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位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新媒體給人們帶來了是一個開放廣闊的信息海洋,網路上的海量信息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實現信息共享的全球化、最大化。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受者極易進行角色轉換,這種雙重身份的角色使受眾可以暢所欲言,及時反饋,使媒體得以與受眾在互動中同聲同氣。

  (三)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受眾也對信息具有同樣的操控權,受眾可以運用新媒體選擇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製信息。所以,新媒體的時代是一個「受眾個性化」的時代,傳統媒體中具有「被動接受信息」的受眾轉變為主動尋找和製作信息的用戶,這是一個基於用戶個人建立起來的雙向交流的系統。


媒體個性化突出

由於技術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是大眾化的。而新媒體卻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定製自己需要的新聞。也就是說,每個新媒體受眾手中最終接收到的信息內容組合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與傳統媒體受眾只能被動地閱讀或者觀看毫無差別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受眾選擇性增多

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裡,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當信息發布者,用戶可以一邊看電視節目、一邊播放音樂,同時還參與對節目的投票,還可以對信息進行檢索。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的細分需求。與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受眾有更大的選擇,可以自由閱讀,可以放大信息。

表現形式多樣

新媒體形式多樣,各種形式的表現過程比較豐富,可融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地、無限地擴展內容,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理論上講,只要滿足計算機條件,一個新媒體即可滿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儲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體還有「易檢索性」的特點,可以隨時存儲內容,查找以前的內容和相關內容非常方便。

信息發布實時

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新媒體用強大的軟體和網頁呈現內容。


1、個性化: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多渠道(微信、微博、貼吧)的傳播方式使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個性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傳播信息、內容、形式全都可以自己掌控與把握。

2、雙向化: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是單向的、線性的、不可選擇的。表現為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的發布者向受眾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信息的反饋。而新媒體傳播方式是雙向的,每個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樣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進而互動性強,傳播效果明顯。

3、實時化:不限於時間地點,可以實時接收信息,信息傳播更加迅速。而且要有對熱點事件的敏銳性,能夠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索等。

4、內容化:新媒體人員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文章一定符合邏輯,與此同時,新媒體編輯,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了解客戶,根據客戶口味產出內容。


如果大家認可新媒體是由技術催生出來的,我可以細細的解答。

如果大家覺得是什麼需求啊,碎片時間啊,那就算了。


用百度上的話來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簡訊、移動電視、網路、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新媒體它有即時性、交互性、超時空性、失真性。

它不僅有具有載體功能,還具有信息識別和信息處理功能。

來源:百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