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射鵰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華山論劍獎品九陰真經到底是誰拿出來的,雖說是黃裳作的名聲在外,但肯定是有人練過橫行江湖才會吸引歐陽鋒這種無利不起早的去論劍,(林遠圖之於辟邪劍譜)。這種前輩高手怎麼在後來的書中從來都沒出現過?


黃裳是徽宗時候的人,還和明教打過。

周伯通道:「那黃裳練成了一身武功,還是做他的官兒。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現了一個希奇古怪的教門,叫作甚麼『明教』,據說是西域的波斯胡人傳來的。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聖先師,三不拜如來佛祖,卻拜外國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後,便下了一道聖旨,要黃裳派兵去剿滅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著實有不少武功高手,眾教徒打起仗來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麼沒用,打了幾仗,黃裳帶領的官兵大敗。他心下不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甚麼法王、甚麼使者。哪知道他所殺的人中,有幾個是武林中名門大派的弟子

【多句嘴,這時候名門正派和信明教不矛盾】

宣和四年(1122年),方臘起義被北宋朝廷鎮壓

然後黃裳

周伯通哈哈大笑,說道:「你越猜越亂了。那黃裳找遍四方,終於給他找到了一個仇人。這人是個女子,當年跟他動手之時,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但黃裳找到她時,見她已變成了個六十來歲的老婆婆…、

後面黃裳又過幾年才死

也就是說黃裳寫完九陰真經,大概是1170年附近

那麼一論大概是鐵木真死前二十年把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

1207年吧。

1170-1207,這中間近四十年發生了什麼?

周伯通道:「撰述《九陰真經》的原由,那黃裳寫在經書的序文之中,我師哥因此得知。黃裳將經書藏於一處極秘密的所在,數十年來從未有人見到。那一年不知怎樣,此書忽在世間出現,天下學武之人自然個個都想得到,大家你搶我奪,一塌里胡塗我師哥說,為了爭奪這部經文而喪命的英雄好漢,前前後後已有一百多人。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著經中所載修習武功,但練不到一年半載,總是給人發覺,追蹤而來劫奪。搶來搶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書的千方百計躲避,但追奪的人有這麼許許多多,總是放不過他。那陰謀詭計,硬搶軟騙的花招,也不知為這部經書使了多少。」

郭靖道:「你講到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要搶奪《九陰真經》。」周伯通道:「不錯。後來事情越鬧越大,連全真教教主、桃花島主黃老邪、丐幫的洪幫主這些大高手也插上手了。他們五人約定在華山論劍,誰的武功天下第一,經書就歸誰所有。」郭靖道:「那經書終究是落在你師哥手裡了。」郭靖笑道:「你講到你師哥得到了《九陰真經》。」周伯通道:「不錯。他得到經書之後,卻不練其中功夫,把經書放入了一隻石匣,壓在他打坐的蒲團下面的石板之下。我奇怪得很,問是甚麼原因,他微笑不答。我問得急了,他叫我自己想去。你倒猜猜看,那是為了甚麼?」郭靖道:「他是怕人來偷來搶?」周伯通連連搖頭,道:「不是,不是!誰敢來偷來搶全真教主的東西?他是活得不耐煩了?」郭靖沉思半晌,忽地跳起,叫道:「對啊!正該好好的藏起來,其實燒了更好。」周伯通一驚,雙眼盯住郭靖,說道:「我師哥當年也這麼說,只是他說幾次要想毀去,總是下不了手。兄弟,你傻頭傻腦的,怎麼居然猜得到?」

郭靖漲紅了臉,答道:「我想,王真人的武功既已天下第一,他再練得更強,仍也不過是天下第一。我還想,他到華山論劍,倒不是為了爭天下第一的名頭,而是要得這部《九陰真經》。他要得到經書,也不是為了要練其中的功夫,卻是相救普天下的英雄豪傑,教他們免得互相斫殺,大家不得好死。


這是一個隱含的情節。原著中沒有明寫,不過我們可以想像,基於那個時代的江湖背景來想像。

那個時代,江湖上有一種叫做道義的東西,所謂江湖道義,無論是黑道白道都得遵從的道德行為規範,至少在明面上,大家都得認可,比如你可以殺人放火、可以強取豪壓,但得說話算數、不能賣友求榮,不欺婦孺、不欺二嫂等等,看看後來的青幫洪幫、包括現在的三合會那些黑社會幫規,都得講個道義。

在那個講究道義的時代,一本《九陰真經》引發了江湖上的爭鬥,帶來了無數腥風血雨,武林秘笈無數次在無數武林人手中倒騰,爭鬥不休。王重陽作為金庸筆下武功極高、境界極高的高手中的高高手,為了平息這種無休止的爭奪和屠殺,自然是設法自己先獲得了《九陰真經》,至於通過什麼方法,我想,這無主之物,肯定是硬來才能到手的。

之所以王重陽是境界極高的人,其原因就在於他得到《九陰真經》之後,並沒有私藏起來偷偷練,也沒有作為全真教的護教之寶傳承下去,而是廣而告之,讓當年江湖上武功最高的四個人一起華山,以論劍的方式決定秘笈的主人。以武力+道義的形式讓自己成為《九陰真經》的合法持有者。

在道義的背景下,在武力的支撐下(五絕認可),《九陰真經》有了主人,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爭奪,至少大概率上,普通的武林人士不會再輕易做出搶奪的決定,從而避免一些無謂的紛爭,讓江湖的血雨腥風少一個掀起的借口。


一隻是個迷

很大可能是經過第三方之手傳出來的消息。

某個德高望重的人作為中間人。然後其他幾個華山論劍。


我退出是在王處一手裡;

第一次華山論劍之時,五絕都沒帶隨從,只有王重陽帶了個王處一,這一點二十五回有描寫:

王處一當年曾在華山絕頂見過東邪、西毒二人,正要向前見禮

大家知道,觀摩頂尖高手比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小說最後,彭連虎等人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來華山上偷窺一下。王處一有什麼資格在一眾二代弟子中脫穎而出,參與這種盛會,王重陽又是以什麼理由把王處一帶上華山的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九陰真經》是王處一找到的


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怎麼沒有想到。

當他們論賤的時候,誰保管著這個九陰真經,並且在比賽結束後,作為獎盃發給王老道?

如果有這麼一個人,he/she為什麼不自己練呢?

只有一個解釋:這個其實是書里的bug

一切解釋,腦洞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

真相只有一個,他們論到激烈之處,一個小老道,走到旁邊,輕輕鬆鬆撿起真經,瀟瀟洒灑,不慌不忙的下山而去。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任何辯解,都是為此bug遮瑕。錯了就是錯了。有些人就是一點點容不得說名人也會有紕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