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腦洞,

如果劉備得漢中後,成功一統天下,會如何處理和漢獻帝的關係?

諸葛亮又會如何選擇?選擇做荀彧,還是繼續忠於劉備,或是如隆中對所言,選擇歸隱?


如果走流程的話:

「咨爾漢中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髃凶肆逆,宇內顛覆。賴卿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保綏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皇靈降瑞,人神告征,誕惟亮采,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退位詔曰:朕在位三十有三載,遭天下盪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漢中王。」

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上言:「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謹案《洛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洛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洛書錄運期》曰:『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孝經鉤命決錄》曰:『帝三建九會備。』臣父群未亡時,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有景雲祥風,從璇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又二十二年中,數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熒惑、填星常從歲星相追。近漢初興,五星從歲星謀;歲星主義,漢位在西,義之上方,故漢法常以歲星候人主。當有聖主起於益州,以致中興。時帝未禪讓,故群下不取漏言。頃者熒惑復追歲星,見在胃昴畢;昴畢天綱,《經》曰:『帝星處之,眾邪消亡』。聖諱豫睹,推揆期驗,符合數至,若此非一。臣聞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故應際而生,與神合契。願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麋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勛黃權、少府王謀等上言:「曹操篡逆,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咸思劉氏。今主上禪讓,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咸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昔周有烏魚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今上天吉祥,群儒英俊,並起《河》、《洛》、孔子讖、記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祗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考省《靈圖》,啟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宜即帝位,以承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漢有天下,曆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曹操阻兵安忍,戮殺母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今已受誅。太上皇及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如果雙方撕破臉皮的話: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曹丞相教無臣儀,統政荒亂。伏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漢中王備,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陳留王,曹丞相還政,請奉漢中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後漢書》中說:天下一統,獻帝大喜,飲酒過甚,不久病終。

昭帝欲立獻帝子。

群臣以天下初定,百廢未興,而帝子年幼,欲尊昭帝為帝。

昭帝弗聽。

帝子再三請求,昭帝方繼大統。


劉備是亂世梟雄,非久居人下的人臣,即使統一天下也會效仿劉恆、劉秀當皇帝,劉協要麼乖乖退位,要麼暴斃而亡。

諸葛亮輔佐的是劉備,壓根沒拿劉協當回事么,如果劉備統一了大概率會效仿張良故事。


大寶備正兒八經的帝室之胄,他和漢獻帝的矛盾沒有那麼尖銳的。

漢獻帝是個聰明人,在曹魏他提心弔膽過了那麼多年,真落到劉備這種厚道人跟前那就是謝天謝地,哪兒用得著別人提醒,自己就禪讓了。

至於諸葛亮……諸葛亮和荀彧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荀彧效忠的是漢室,幫曹操是他為東漢續命的手段。

這裡頭雖然也有曹荀的情誼,但直接把情感抽象掉,單拿荀彧的人生理想和很多選擇來說,他漢臣的立場一直都沒變過。

插一句,所以哪怕是在曹荀cp里,我也覺得真正郎心如鐵的人是荀彧……理想總歸是比貪慾更顯得不近人情的。

但諸葛亮就不是。

雖然他這個鞠躬盡瘁被歷朝歷代神話了太多次,但他本人對漢室在不在意真的兩說。他要是想忠於漢室,還能在劉表地盤上種了那麼多年地都沒個表示?他媳婦家可是荊襄名士。跟劉表才是正正經經的康庄大道。

《江表傳》說的很清楚,劉備和諸葛亮在赤壁以前就「委質定分」,按照這個禮節,諸葛亮是劉備家臣,只對劉備稱臣。如果不是季漢的國家立場問題,諸葛亮見獻帝可以不行臣禮,獻帝不是他的主君。

後世老願意說諸葛亮忠心,好像諸葛亮是個何等樣的道德君子。

當然,在很多方面,他絕對是。

但在擇主和出仕這件大事上,我覺得他真的沒有那麼古板,他其實一輩子都很狂。

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

能和劉備這種幽並遊俠兒成知己,諸葛亮也是個骨子裡浪漫到極處的理想主義者。

曠世奇才閑擲浪拋,一生熱血酬知己而已。

所以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根本不會糾結這個。


上則如劉表 早死

中則如劉琦 快死

下則如就璋 硬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