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作者對周國平先生哲學私房課中關於道德部分的整理,不完善之處盼望指正。

道德的基礎:同情心

什麼是道德?過一個 [ 人 ] 應當過的生活即是道德。

從人性上講,道德並不是從外面強加給人的要求,它的基礎(種子)正是人的同情心,所以道德是由人心中滋生出來的,或者說道德本身就是人性的。[1]

  • 中國傳統哲學

孟子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義也)。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周國平先生認為:惻隱之心是仁的開端、羞惡之心是義的開端、恭敬之心是禮的開端、是非之心是智的開端。而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是同情心,故:

同情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仁、義、禮、智之端。無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的,非人也。[2]

  • 英國經驗論哲學

英國經驗論哲學家們一般都認為人有兩種本能:1. 利己本能;2. 同情本能。在同情心的來源上則有兩種主張:

來源於社會生活(人類過上社會生活後由「社會性」所形成的),認為同情本能是社會性本能;

來源於利己本能(同情本能是由利己本能所派生出的)

英國哲學家亞當·斯密[3][4]認為在同情心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兩種社會道德:

正義——懲奸除惡(消極性的社會道德);

仁慈——助人為樂(積極性的社會道德)。

亞當·斯密認為消極性的社會道德——正義——是社會最重要的基礎[5]

如何保證正義?

蘇格拉底認為:正義在人心中是有基礎的,當人做了正義的事情,他的人性就能得到滿足,從而是快樂的。但一個叫格老孔的人提出了反駁,他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不作惡是因為害怕受懲罰。如果作惡可以不受懲罰,世上沒有不作惡的人。

於是格老孔說:

一個人最好是做了壞事不受到懲罰;

最糟糕的是受到了損害以後沒辦法報復。

正義就是:最好和最壞之間的妥協,即:做了壞事該受到懲罰,受到損害就該報復。於是大家按照這個原則制定了契約,這就是法律。[6]

所以要維持正義的天平,只有通過法律,即所有人都嚴格按照這個既定的妥協來做,任何人都沒有特權,這就是法治社會。

所以說,法律保證正義。

周國平先生提出,所謂法治,其本質為:懲罰損人,保護利己[7]

道德的更高基礎:尊嚴

人是有神性[8]的,從神性上講,道德的第二個基礎是尊嚴感。

  • 康德[9]

人有兩個方面:

人是屬於自然界[10]的,是不自由的(受自然律支配);

人是屬於本體界[11]的,是自由的。

人之所以在精神層面是自由的,是因為人能夠為自己的行為立法,如道德。道德就是人為自己的行為立法。作為自由的人格而言,人是能夠按照自己立法的道德來生活處事的,所以這個人格纔是人們的本質之所在,它纔是源頭。所以康德說:人是目的。而不褻瀆這個作為源頭的自我的人格,這就是尊嚴。這種尊嚴是人唯一的道德情感,由於它人們在道德上能夠自律。

決定論和自由意志

知乎平臺上有很多人談及決定論和自由意志,我們來看一下週國平先生是怎麼說的?

決定論和自由意志是道德倫理學中一個很大的問題。

Q: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有沒有自由?(一個人到底能不能對他的行為做主)

兩種觀點:

決定論

自由意志論
  • 決定論——17、18世紀機械唯物主義者[12]的主張

決定論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自己不能支配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人的先天的稟賦(天性)以及後天的環境這兩個因素決定的。換句話說,人的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環境決定了他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行為。

代表:

斯賓諾莎:對人的行為和慾望可以用幾何學方法來考察,就好像考察線、面和體積一樣。

霍爾巴赫:自然界是一條原因和結果的無窮的鏈條,人在他生存的每一個瞬間都處在這條鎖鏈之中,因而不過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個被動的工具。我們是好是壞、幸福或不幸福聰敏或愚笨,對於這些不同情況,我們的意志完全無能為力。[13]

決定論是徹底強化了自然界的。

  • 自由意志論

如果像決定論所說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自己不能支配的,那麼道德責任就無從說起,人可以把自己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怪罪於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環境上。於是就有人提出了自由意志論。

康德是自由意志論的代表,周國平先生認為他在這個問題上解決的較好。康德一共在本體界做了三個假設:

上帝存在;

靈魂不死;意志自由。

康德認為在自然界人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在自然界上認同決定論的觀點),但也強調在本體界人是意志自由的,並且在自然界中人的意志或多或少也參與了。

  • 王國維——Fatalism和Determinism

王國維把Fatalism(宿命論)翻譯為定命論,而把Determinism(決定論)翻譯為定業論。所謂宿命論是指一個人的外部遭遇是被決定的,自己支配不了[14]。決定論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和品性[15]是被決定的,自己支配不了[16]

周先生認為,普遍的,哲學家們大多偏向在外在遭遇方面傾向於相信宿命論(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而在自我道德行為上則傾向於自由意志論。

代表:

孟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道家:無為,順其自然。

參考

  1. ^後半句是作者改。
  2. ^同情心是人性的。
  3.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
  4. ^亞當·斯密,最著名的經濟學家,著作:《國富論》,也是作者最喜歡的學術巨匠之一。
  5. ^正義(懲奸除惡)是社會道德的底線,作者注。
  6. ^有部分社會存在或存在過正義作為這種妥協的選擇性偏移(傾斜),即貴族可以做了壞事而不受懲罰,受一絲損害而大肆報復,這樣一來,正義這種作為中間妥協的天平(平衡)就被破壞了,正義就會失效。
  7. ^作者個人認為,前半句認同,後半句不準確。
  8. ^神性即超越性——作者注。
  9. ^三大作:《純粹理性批判》講認識論和本體論的,《實踐理性批判》講道德的,《判斷力批判》講美學的。
  10. ^自然界:物質的。
  11. ^本體界:人的本質之所在,精神的、靈魂的。
  12. ^周原話是17、18世紀唯物主義者,機械是作者加。
  13. ^他們是觀點是徹底的、機械的。
  14. ^涉及一個人是否幸福。
  15. ^字幕打的是「品行」,我聽周先生原話應該是「品性」。
  16. ^涉及一個人能不能在道德上支配自己。


1、倫理道德法律規則不是為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羣人量身定做的,是社會各階級通過長期鬥爭不斷妥協的產物,以達到維繫社會穩定、平衡利益分配為手段,最終確保人類社會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終極目的。

2、社會與個體無法分割相互依存,階級的產生來自私有制有利於社會物質積累和科技進步(特別在早期有其必要性)。

3、由於歷史慣性即使能夠達到物質水平極其充裕、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階段階級分化也很難消亡,只能在鬥爭中趨同。

4、在存在階級的社會中,社會秩序的天平永遠傾斜向統治階級。

結論:沒有人是完全自由的,倫理道德法律規則總有一個能限制你的精神和物質需求

「他人即地獄」將長期存在,如果你各方面都被「被束縛」說明你是被壓迫階級。


現在的生產力水平不足以使我們脫離羣體。

生物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滿足生存、生活、精神文化的產品,從食物、武器到生產用具、娛樂產品,而產品需要高生產力去生產。羣體合作能提高生產力,於是有了羣體。

羣體大了就需要紀律、秩序去維繫羣體穩定,道德就是這些維繫羣體的表現之一。


【自然界】「獅子想喫鹿,鹿對獅子說這是不道德的」,在自然界,用道德指責獅子喫鹿,看上去非常荒謬。

【人類社會】「你不能欺凌我,不能搶走我的錢,這是不道德的」在人類社會中,用道德指責欺凌者,看上去理所當然。

問: 為什麼我們對「強者滿足自身某種需求而損害較弱的他者」發生在自然界和在人類社會中的看法如此不同呢?

道德的起源:在原始社會之初,人類也以強欺弱來獲得自身利益,尚未產生道德觀念。但是他們隨後發現,自己可以欺凌弱者滿足需求,強者同樣可以欺凌自己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每個人都是相對的弱者。出於這樣的求生避害本能,每個人的意識裏逐漸出現「不以欺凌弱者來獲得利益,合作同樣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自身及他人的需求」這樣的意識,並且逐漸規則化這種意識,成為道德。

道德的地位:道德大大促進了人的協調合作,人類社會在相對和諧的氛圍中發展,倫理道德極大地規範和穩定了社會的秩序。此後,道德從一個避害本能而生的準則,逐漸被人們高尚化,捨己為人的利他主義價值觀成為崇高的價值觀,道德在古代社會幾乎擁有著無可置疑的合法性。即使道德在思想界被解構的今天,和原始社會一樣,統治者因道德對社會和諧秩序的重要性或統治者自身利益,仍然會宣揚民眾應有道德精神,在大眾心裡仍然是理所當然應該遵從不可違反的觀念。

在認識到道德是如何起源和為何道德會有如此「理所當然」的地位後,重新審視最初的那個問題。當你指責欺凌你的人不道德的時候,你僅僅只是在作弱者的抱怨,沒有必要;當你指責享受眾多性生活的人不道德的時候,那可能只是在安慰你的嫉妒,虛飾你的無能和消解屈辱,並且還覺得自己是道德的,這也沒有必要。否則就像是那隻鹿想用道德來保護自己一樣荒唐可悲。。

結論:作為弱者,在自然界中沒有道德可以保護弱者,在社會中卻可以被道德保護,所以弱者纔是道德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應該慶幸有道德的存在,而不是抱怨道德束縛了你才對。如果弱者不甘心於弱者身份,或本來就是強者,那麼最好在道德法律的框架內成為一個或做一個高尚的強者;若是道德和法律仍然束縛著你的人生目標或救贖之路,那麼..萬事皆允。


因為人們要達成一種共識,才能讓這個社會維持相對穩定。人們在漫長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共識便是所謂的倫理道德。

想像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你一出門街上有人看你不順眼就會用刀捅你,看上了你的項鏈就會立即奪走,你爸爸和你妹妹生了一個孩子,這個世界沒有道理倫理這種東西存在,就會退化到原始時代,人們茹毛飲血,這是一個混亂到讓你感到絕望的世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