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中國航天界為什麼沒像SpaceX那樣進行密集實驗??

www.zhihu.com圖標


spaceX星艦的近地軌道用途類似太空梭,但除了運衛星運人,還能運燃料。總體來講各項指標均超過前者

長征九號屬於大推力火箭,用於一次性的衛星運輸


長征九號推力什麼的可以和Starship下面的那個super heavy比一下

超重

我們下一代發射系統的第一級,或助推器,總升空質量超過300萬公斤,使用過冷液態甲烷和液氧(CH4/LOX)推進劑。助推器將以6條腿返回發射場著陸。
高度 70米/230英尺
直徑 9米/30英尺
推進劑容量 3400噸/6.8 MLB
推力 72 MN(百萬牛)/16 Mlb

以上複製於SpaceX官網,是目前Super Heavy的概念數據

結構尺寸與運力係數

LEO140噸級方案 LEO100噸級方案(舊方案)火箭全長/米 103 近100芯級最大直徑/米 10 10助推器直徑/米 5 3.35整流罩直徑/米 7.5 10起飛質量/噸 4137 約3000起飛推力/噸(千牛) 5873(57600) 3840

LEO運載能力/噸 140 100

GTO運載能力/噸 66 --LTO運載能力/噸 50 35MTO運載能力/噸 37 --

以上節選於百度百科-長征九號,包含兩個概念方案

好了,可以看出,在尺寸上由於super heavy不自帶載荷模塊,所以尺寸較LM9較小,不過推力卻是舊方案的187.50%,新方案的122.59%。所以推力目前勝過LM9(37個猛禽也不是白裝的……)

現在,加上Starship

概述

高度 120米/394英尺
直徑 9米/30英尺
低地軌道的有效載荷 100+t/220+KLB

以上也複製於SpaceX官網

很明顯,Starship壓根就不是搞近地軌道的,近地軌道目前為LM9勝

剩下來的同步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月球、火星什麼的,由於Starship有在軌加註能力,除了最後一個載人有點懸,其他目前勝過LM9


畢竟一個叫火箭,一個是火箭+Starship,本質上就是不同的方案。就目前近地軌道而言,幾發火

箭(當然回收更好)已經完全能滿足,不過就長遠來看,我還是希望國家也能像SpaceX一樣朝太空

發展,想想,火星上一個是幾發衛星,一個直接開過來一艘星艦,能比嗎……


準確來說,沒有可比性。

兔子僅僅只是在走優化土星5的路子,模仿美國的戰神系列。

畢竟以前的戰略都是:國家給錢,大的衛星公司給錢。

現在:人民出錢搭乘火箭,商業化。

一個是不計成本,另一個是成本先行。

spaceX的星艦可以稱得上是美麗國理念最先進的火箭。

不管是那個全流量分級內燃甲烷發動機,還是系統設計,跟長征9完全不是一個理念。

美國現在已經對SLS失去了耐心了,畢竟SLS只是個臨時代替太空梭的玩意。

從2000年開始可返回重複利用火箭已經開始試驗了,代替傳統火箭是遲早的問題。

長征9號與SLS設計類似,而sls本身就是美國佬拿太空梭的廢品搓出來的,本身就是一個備胎。(萬一那天對面那哥們抽風不給船票了怎麼辦?)然鵝中國還要走這條路也是無奈之舉。


一個有可動原型機,一個連ppt什麼樣子都沒定好

人家重複使用發射了100次,我們的要射那麼多次得花多多少錢呀?


spacex和5g應該說反應了中國科技發展方向決策上的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科技發展可以說歷來是摸著鷹醬過河。

航天上,中國一直處於落後美國一大截,正努力拉近距離的狀態,而星艦的出現表明鷹醬突然拐個彎跑了。中國需要選擇跟還是不跟。長征九號已經面臨出現即落後的可能,中國是否要繼續原有設計,還是放棄長九跟著鷹醬轉彎?

5g上中國實現了彎道超車,把鷹醬甩在身後。那就意味著以後就要自己趟水過河了。而5g現在面臨著成本過大而需求不明顯的問題,商業可行性受到質疑。彎道超車面臨翻車危險。從追趕者到領導者,中國會面臨很多新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