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今年26歲,普通專科,大學自考了本科,上一份工作在北京一家小公司,活多錢少,公司還一堆騷操作,其實想離職很久了,大概從第一年就想,但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和安於現狀,渾渾噩噩呆了三年,離職前原同事都說自己能力挺好的,自己也是不想在耗著了,就離職了,目前已經離職一個多月了,在北京找了兩周沒有合適的,回家呆了兩周,這幾天在老家面試感覺差距好大呀,想問問大家像我這種資質平庸還有必要去北京北漂嗎,對我自己的總結就是心比天高,然而一切都不如意。


我也是北漂一族。

09年年初來的北京,學歷一般,長相一般,能力一般的普通人。北京離家230公里,也是因為小時候一直想看天安門,長大了過了20年還是這樣,我的思想得有多頑固啊。憑著一腔孤勇來到北京,畢竟自己家是農村,也不想指望父母求爺爺告奶奶的向在城裡的親戚給我找工作,想看看自己能不能養活自己。對了,還有我姥爺說過,我以後會一個有福並且不平凡的人,我不迷信,但是我信我姥爺說的話。

剛來住在表姐家三個月,穿著一雙鞋,拿著一個小行李箱,沒拿太多東西。找到了工作,工資2000左右,我媽讓我妹妹給我帶來1600,讓我租房用,我媽給她縫在內褲上單獨弄個兜,這孩子一路沒敢上廁所,怕丟了。租房子在西三旗附近的新都建材城西二里,租金750,小主臥套間,我和阿寶合租,還有外面兩戶人家。租住2年,後來阿寶走了,丁叢來了,閆麗來了,丁叢妹妹也來了,後人又都走了,最後我換了工作,自己不在這租了。

工作2年,工資也就在2500徘徊,換了工作,想著掙多一些,也就3000多,找了回龍觀地鐵站的龍博苑租,拖著當時的行李箱和揹包,還有被子,公交車一次就搬過去了,特小的一個屋子,是其中一個租戶轉租給我的,認識了冬梅,她住我隔壁。後來輾轉在回龍觀住啊,搬來搬去,雖然不是說住地下室的那種心酸,但是也夠折騰,被中介也坑過。住了也有2年左右,工資也就4500左右。說出來都丟人,知乎上的都是月薪多少萬+的人,我這是拖後腿的人,但是依然覺得有目標,還很樂觀。出差時間可以當旅遊,其餘時間旅遊純屬窮遊,那也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租金1000元以下,對喫的沒什麼特別大的追求,能喫飽就行,對穿的名牌也沒什麼大的慾望,運動系比較多,鞋多。但是也不是多貴,舒服為主。家裡也從不問我要什麼錢,我掙得錢攢攢除了生活花銷外就交給我媽保管,後來支付寶開始流行後,自己才存錢。工資那麼低,我居然還能攢下錢,想想當時也夠可以。

又過了2年,到了2013年,換了工作,底薪6000(名目很多,現在還沒弄不明白,保險按照最低上)起,有獎金一類,年收入估計能有10萬多點吧,具體也沒算過,支付寶開始有餘額,和冬梅一起搬到順義去住,房租平攤還是1000元以下,旅遊還是窮遊不少,去了西藏後,就沒怎麼再旅遊了,除了公司組織,對,和對象一起去了一趟蘭州。也沒花幾個錢,我也不是省錢達人,但是手裡也慢慢有積蓄,到18年自己賬上有20多萬了。沒有名牌加身,最多包有個COACH,運動服阿迪耐克,衣服棉麻系居多,羽絨服有一個穿了得快10年,後來給我妹了。

到17年的時候,可能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吧,想買房,同事們都在看房買房,但是別人工資遠超與我,但是我就是想買,賬上就那點錢,還有北京郊區的房價也得4萬左右了,哪怕一居我都負擔不起。那就看別的城市的,揚州,成都都看過,但也是心裡在琢磨,貧窮也不能限制人去想像是吧。當時真是覺得如果不在北京,我要去一個能買的起房子的城市,那會就想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房子。

對象是鄰居介紹的,北京當地農村人,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當地人的優勢,除了有個戶口。和我一樣,工資一般比我低,長相湊合,學歷一般的人。父母也就種地的,還有一個哥哥一家,所以在介紹人說的時候,就明白,就指望不上他家能貼補我們啥了。除了家裡有塊宅基地外,他自己存款有幾萬,也就這樣了。後來慢慢相處中,覺得人挺好,但是原生家庭不行,也折騰鬧騰的,最終去年也是結婚了,誰讓我也想在這生活和生存呢,真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我們那小縣城我也不知道能幹啥,已經習慣了北京的生活。

18年看200萬左右的房子,首付還得80以下的,因為就算是買,我自己後來就有40萬了,公積金有10萬,父母能給我15-20萬,妹妹能借給我幾萬,貸款只能結婚兩個人還,還必須換掉這個工作,工資底薪能上去,後來18年底換掉了工作,底薪1萬多,19年開始準備結婚的事宜,從他家拿到的也就結婚領證的錢1萬,結婚給了4000,真是貧窮限制了別人的想像力。哈哈哈。不過老公把他的所有錢都給我了,雖然只有幾萬,當他的彩禮,也表達了他的誠意吧,雖然談錢傷感情,但是談感情就得傷錢,我說的也沒毛病吧。

後來馬不停蹄的趁還有那股想買房的勁,就買了,200萬多點,貸款了140,讓我們想著就頭大,月供8400多,我爸都心疼的慌,不是心疼他的錢,是心疼我還得苦哈哈的還錢,我說起碼我搞定了房子,再過兩年戶口遷過來,我就沒有漂泊感了。

當時真是窮的兜裏一分錢沒有了,有5.5萬固定存款沒到期,借了同學3.5萬想周轉3個月,再貸款2萬進行花銷,畢竟我還在租房,可是哪有我想要怎樣就會沿著我想走的那樣啊,剛交完房,沒過幾天,我爸爸就發生了嚴重的車禍,直接就進ICU了,肇事司機不給墊錢,那我們也得給我爸治啊,我爸多不容易把我們養大啊,買房沒向親戚借錢,後來發現親戚現在也借不出啥錢啊,不像以前了啊,借的不夠我就貸款,如果貸款不夠的話,就賣房子了,房子也賣不出去,5個月的住院,雖然命保住了,但是人不能自理了。又趕上疫情,起訴都有延誤,真是弄了一年多才一審了,後面還各種事了。

我這前面都是普通人的經歷,後面快趕上苦逼人的經歷了,看過了生死,其他都沒什麼大事了,老天給我打擊給我錘鍊啊,那就接招吧。所以沒什麼合適不合適,就看你自己認為的適合不適合。


我不是北漂,是個很普通的北京人,對於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所以從我的視角,隨便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我們成年後,就應該儘早認知,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無關乎學歷高低、所在公司大小、身邊人對你的評價如何。人生的三個階段:「知道父母是個普通人,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知道孩子是個普通人」

在北京城,絕大部分北漂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那作為一個普通人,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發展是為什麼呢?是因為這個普通人一定有實現不了的夢,一定有想變成自己希望成為的人。這些夢想,在自己的家鄉很難實現,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更有可能實現,才來到了這裡。

所以,你能有不甘做普通人的想法,並付諸實踐,來到北京奮鬥,不管你最後是要繼續留在北京奮鬥,還是回到老家生活,我都佩服你。

其次,我認為北京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我說的包容,不像其他人說的文化包容。而是指北京的產業豐富聚集,給了不同層次人才都有足夠的生存空間與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我目前工作8年+時間,在互聯網行業,從畢業後不多不少經歷過三家公司,現在在行業準一線公司(已上市,世界五百強)做個基層管理者。北京的互聯網產業,在全國應該算髮展的算是數一數二的,互聯網這個行業對於人才下限夠低,上限也很高。

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過很多的北漂,有很多北漂的朋友、同事,他們中有很多人和你條件極度相似的,也有很多人條件很好的。我們公司就是這個行業的縮影,不論長相,不論背景,你的能力決定一切。廣大的青年才俊,只要你有真本事,肯努力,就不用擔心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前途。所以我身邊有不少普通本科甚至大專的人不止能在北京生存下去,還能夠成為公司的管理者,享受更好的待遇,在北京過的很好。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回老家就很難有這樣的機會,因為產業可能不像北京那麼豐富,也可能不像北京一樣擁有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所以,你在思考是否繼續北漂的同時,也需要同時思考你職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正不正確?思考下份工作自己適合做什麼?很多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不要著急下選擇的結論

最後,我認為對於像你這樣的年輕人而言,只要肯做,能堅持,勤鑽研。在北京反而更容易抓住風口機會,讓自己享受紅利,過的遠比大部分人要好。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身邊離職做短視頻的同事不少,因為短視頻行業正處在紅利期,讓投入這個行業的創作者更容易享受紅利變現。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公司去年年底離職的一個95年的小孩,和他女友去搞抖音短視頻創業,以北京北漂的日常生活為主線更新內容,到現在也有400多萬粉絲(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叫什麼了)。上週來我家裡喝茶聊天,我瞭解到在疫情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小兩口一年還有200多萬的收益。而且每日生活豐富多彩,在北京找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人採訪,挖掘各種內容素材。那麼在商業變現時候,也是有更多的不同產業的公司買單。

所以,在北京,能讓你實現自己夢想的路會比在老家更多,更容易走。

另外,我看到很多回答的人,都建議你回老家。但我想對你說,不管你最後如何選擇,在北京,每天都有北漂離開,也有很多人加入到北漂大軍中。離開的人並不能說是北漂的失敗者,畢竟,都只是尚未成功,不同的選擇罷了。我們雖然普通,但這人世,我們一步一步,不留遺憾,誠懇走過就很好了。


我已經結束十一年的北漂生活了。

剛開始北漂的時候也是畢業兩年後了。本身大學不是211,也不是985,自己也是普普通通的庸俗之人,沒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長處。北漂的十一年,倒是沒有各種換工作,一直從事一個行業,但不是自己學的專業。(這裡提醒一下跨專業就業的各位,尤其是像我這樣文科生找了份理工科的工作的,一定要想好了再做決定!)

剛到北京的時候一個月也就兩三千,好在公司包喫住。後來的幾年換了幾家公司(同行業的),工資也有增長,現在也就一萬出頭,感覺自己總是拖國家的後腿。

整個行業前景並不是很樂觀,整體工資水平不高,上升空間也沒有(跨文理專業的壞處)。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迎接大大小小的各種檢查(政府部門的),真心累啊!

今年疫情期間,放假休息了三個月,四月底纔回北京。公司那邊可能要拆遷了,上級政府不讓開工,公司開始遣散人員。底層的員工基本都走了,沒有拿到補償,都開始起訴了。我也上了三個月的班,然後被辭退了。

本來已經打算好回老家發展了,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也就是年底的事兒了。現在也正好,借著被辭退的機會,結完工資,拿好補償,回家!(拿補償金的過程,很狗血,這裡就不說了)

在老家的十八線的小縣城找了工作(家裡人幫忙),也沒有換行業,好在工資倒是跟在北京一樣。上班的地點離家不到兩公里。

到現在上班十來天了,感覺不錯,每天都能回家,都能見到老婆孩子!

北漂的生活,沒有什麼適合不適合的,為了生存,為了夢想,或者隨便為了什麼,都可以。不過,漂夠了,還是回家吧,除非你能在北京安家!


我的個人感覺是,

年齡小的人適合北漂,25歲以下的,怎麼折騰都行,但是也要看社會反饋,升職加薪夠不夠,真的學到了只能在北京學的東西嗎?

抱著學習心態的人適合北漂,還是那句,反覆確認,這些東西是不是隻有在北京才能學到。

一無所有的人適合北漂,反正一無所有,北京平均工資更高,就算刷碗工資都更高。

想博一把可以北漂,北京的平均成功率肯定略高,但是在北京見識過一些事情之後,覺得該打問號了。哪裡都是拼人脈,只是北上深甚至國外輪不到你拼人脈,是的,輪不到北漂去拼人脈。飄的邏輯就是,我就是屁都不如,但是錢一定要給夠。至少是其他省會城市的兩倍工資以上,畢竟北京生活成本也高的嚇人,一個羊肉泡饃三十塊起步的。

其他的稍微好一點的都不建議北漂,其實北漂和出國形式沒啥區別,你要是能出國還北漂啥。北漂性價比遠不如出國。


北漂沒有,也不應該有那麼多光環,它不過是找一個合適發展的地方,去賺錢、生活、成長、結婚、生子、養老……這是在哪裡都要遇到的問題。不應該成為選擇發展地的標準,衡量自己選擇的標準還是應該腳踏實地,明白自己人生想要的是什麼。

你個人的情況比較適合在老家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其次是在北京的一個高薪工作;最差就是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拿著一份低薪活多的工作在北京北漂,進行毫無意義的簡單重複。

祝好運,目前社會階層固化,電視上那些光鮮亮麗的生活只是電視劇而已,跟普通人沒太大關係,不要生存在幻想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