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沒出現大家一起維護他的場面呢


誰告訴樓主你沒有人維護他?

宋長老忽然大聲喝道:「且慢!」徐長老愕然停步,道:「宋兄弟有何話說?」宋長老道:「我瞧喬幫主不是契丹人。」徐長老道:「何以見得?」宋長老道:「我瞧他不像。」徐長老道:「怎麼不像?」宋長老道:「契丹人窮兇極惡,殘暴狠毒。喬幫主卻是大仁大義的英雄好漢。適才我們反他,他卻甘願為我們受刀流血,赦了我們背叛的大罪。契丹人那會如此?」

  徐長老道:「他自幼受少林高僧與汪幫主養育教誨,已改了契丹人的兇殘習性。」宋長老道:「既然性子改了,那便不是壞人,再做咱們幫主,有什麼不妥?我瞧本幫之中,再也沒哪一個能及得上他英雄了得。別人要當幫主,我姓宋的定然不服。」

  羣丐中與宋長老存一般心思的,大有人在。喬峯恩德素在眾心,單憑幾個人的口述和字據,便免去他幫主之位,許多向來忠於他的幫眾便大為不服。宋長老領頭說出了心中之意,羣丐中登時便有數十人呼叫起來:「有人陰謀陷害喬幫主,咱們不能輕信人言。」「幾十年前的舊事,單憑你們幾個人胡說八道,誰知是真是假?」「幫主大位,不能如此輕易更換!」「我一心一意跟隨喬幫主!要硬換幫主,便殺了我頭,我也不服。」  吳長老大聲道:「誰願跟隨喬幫主的,隨我站到這邊。」他左手拉著宋長老,右手拉了奚長老,走到了東首。跟著大仁分舵、大義分舵、大勇分舵的三個舵主也走到了東首。三分舵的舵主一站過去,他們屬下的幫眾自也紛紛跟隨而往。全冠清、陳長老、執法長老,以及大信、大禮兩舵的舵主,卻留在原地不動。這麼一來,丐幫人眾登時分成了兩派,站在東首的約佔五成,留在原地的約為三成,其餘幫眾則心存猶豫,不知聽誰的主意纔是。傳功長老呂章行事向來穩重,這時更加為難,遲疑不決。  全冠清道:「眾位兄弟,喬幫主才略過人,英雄了得,誰不佩服?然而咱們都是大宋百姓,豈能聽從一個契丹人的號令?喬峯的本事越大,大夥兒越危險。」  奚長老叫道:「放屁,放你孃的狗屁!我瞧你的模樣,倒有九分像是契丹人。」

  全冠清大聲道:「大家都是盡忠報國的好漢,難道甘心為異族的奴隸走狗麼?」他這幾句話倒真有效力,走向東首的羣丐之中,有十餘人又迴向西首。東首丐眾罵的罵、拉的拉,登生紛擾,霎時間或出拳腳,或動兵刃,數十人便混打起來。眾長老大聲約束,但各人心中均有所偏,吳長老和陳長老戟指對罵,眼看便要動手相鬥。

丐幫的人馬起碼有五成支持蕭峯,三成支持全冠清,還有兩成保持中立

如果蕭峯真的想當幫主,以他的武功再加上丐幫五成的人馬,直接當場擊殺全冠清,誰能不服?

只是蕭峯自己不想當,所以才讓位

說白了,以蕭峯的武功,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幫主之位,當不當都無所謂

而失去蕭峯的丐幫,則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第三天來到衛輝,進得城來,滿街滿巷都是丐幫子弟。有的在酒樓中據案大嚼,有的在小巷中宰豬屠狗,更有的隨街乞討,強索硬要。喬峯心中難受,眼見號稱江湖第一大幫的丐幫幫規廢弛,無復自己主掌幫務時的森嚴興旺氣象,如此過不多時,勢將為世人所輕。雖說丐幫與他已無幹係,然自己多年心血廢於一旦,總覺可惜。

沒有蕭峯的丐幫,幫規鬆散,已經呈現衰敗之勢

適才譚青出言侮辱丐幫,丐幫羣豪盡皆十分氣惱,可是找不到認頭之人,氣了也只白饒,這時眼見喬峯一到,立時便將此人治死,均感痛快。宋長老、吳長老等直性漢子幾乎便要出聲喝采,只因想到喬峯是契丹大仇,這才強行忍住。每人心底卻都不免隱隱覺得:「只要他做咱們幫主,丐幫仍能無往不利,否則的話,唉,竟似步步荊棘,丐幫再也無復昔日的威風了。

射鵰英雄傳也說過

奉立幫主是丐幫中的第一等大事,丐幫的興衰成敗,倒有一大半決定於幫主是否有德有能。

而且丐幫的兩大絕技,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只有蕭峯才會。

這相當於丐幫的傳國玉璽和軍權

這都掌握在蕭峯一個人手上

沒有這兩門神技,雙鵰之後的丐幫變成什麼樣子了?

倚天屠龍記裡面,六大門派都懶得搭理丐幫了……

所以蕭峯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幫主之位


金庸筆下的丐幫雖然是號稱天下第一大幫,但也是天下第一大混亂不堪的幫派。除了天龍裏的外,在射鵰三部曲、鹿鼎記中丐幫也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的勢力,即使人再多,也是軟弱無力,對其他門派永遠只能是俯首。

丐幫的「弱」,就是因為相比於其他門派規矩混亂,弟子大多為自私自利之徒,信義缺失嚴重,不堪大用。動不動就會因為某些人的私心拉幫結夥、各自為戰,毫無門派榮譽感。(這也不怪丐幫弟子無榮譽感,一幫子臭要飯的,為自己身份自豪個屁啊!)

說回到問題:全冠清陷害喬峯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呢?

首先,全冠清號稱「十方書生」才智必定是過人的。他要做點「反水」的事可能會不提前做好準備嗎?如果不是事先已經和一些人通過氣兒了,他就單憑一封書信和一些懷疑就敢去趕幫主下臺?那是找死好吧。提前佈局,通過試探找出對喬峯存在不滿的人,然後拉攏,等時機成熟再拿出證據,給喬峯重重一擊。這點城府,全冠清還是值得擁有的。

其次,喬峯當上丐幫幫主不可能一次性地收復丐幫上下所有人。總會有一些頑固分子想要給添點「堵」,畢竟幫主換屆,選立自己人繼位肯定會動搖了一些人的利益。而喬峯卻又是一個義字當先,志勇有餘,城府和手段不足的人。以為丐幫裏所有人都可以以「兄弟」論教,再大的誤會也就是一頓酒或是捅一刀的事。他以這種想法怎麼可能統領好魚龍混雜的丐幫呢,最起碼全冠清和康敏就不能用這種手段收服。

最後,其實並不是沒人支持喬峯,而是也有很多人最起碼宋、奚、吳長老以及多數舵主是支持他的,敢於站出來聲援。而其他支持全冠清的和中間搖擺不定的人都是幫中反對他的人,他們當初只是在等一個藉口或是一個牽頭的人出現,替他們把喬峯踹下幫主之位。全冠清就是一個出頭鳥,手中的證據真偽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站出來了。能不能一次性把喬峯弄下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為幫主的威信受到質疑留下口舌,以後大家不聽號令時也有藉口。

叫花子本來就自由散漫慣了,好喫懶做,貪生怕死,打砸搶,怎麼方便怎麼來,怎麼痛快怎麼來。但凡他們要是有點紀律性,勤奮勇敢,他們都不至於變成叫花子。而喬峯出身於丐幫,我行我素,獨來獨往還行,稍微讓幫中弟子出個力,站腳助威也可以接受,不過他卻帶著丐幫和契丹人死磕,做保家衛國的事,那就有大問題了。

留喬峯一條命,讓他知難而退,讓出幫主之位,其實全冠清的人品還算可以的,你們說呢。


第一,這事比較大,涉及道德制高點,幫眾不好直接支持。

第二,喬峯的身份轉變比較差,雖然已經做了八年幫主,表現更像一員得力幹將。和下層關係好,和中高層一言難盡。十幾歲的黃蓉坐莊就洗牌,相比之下,喬峯的政治能力有欠缺。

第三,喬峯託大,這事被當眾抖出來不好收拾。

總之,這事超出了喬峯的處理能力,下面人沒法表態。


支持喬峯的的大有人在!

喬峯雖為幫主,卻無江湖之心。不知喬峯的幫主之位的得來,有沒有競爭者站出來。不過從喬峯的表現來看,估計沒有。

因此,喬峯對於權位並無戀棧之心。

一路走來,又是對幫中兄弟情義相許,生死相交,喬峯並不擅長權術。

也許還有丐幫向來的風格,雖有輩分不同,但大家都是叫花子,所以少有森嚴的等級差異。

喬峯一幫之主,闖蕩江湖靠的是義氣和武功,卻不懂江湖和人心。

說白了,喬峯情義的太洶湧、太直白,所以潛意識中,對方也應該如此。當然喬峯的至交也確實如此。

因此,喬峯對親近之人、幫眾兄弟對他的質疑或反叛是不能接受的。

喬峯活的太純粹,這使得很多人對他敬重親近;也使得很多人起了歹心!

最後,蕭大王真英雄也!


首先題目就錯了,丐幫維護蕭峯的人還是挺多的,哪怕是實際上已經反水的白世鏡,當時在明面上也沒有反。不過蕭峯最後契丹人身份石錘了,所以自己就先放棄抵抗了,把丐幫晾在一邊去追尋自己的身世之謎了。

蕭峯這種殺伐果斷的性格,誰敢針對他肯定會反擊不會跟你客氣的,不管你是誤會還是怎麼樣啦。不立刻打回去原因只能有一個,他還有別的事要做沒功夫理你。

準確的說,看起來是喬大幫主被丐幫渣了,實際上是我們的喬大幫主甩了丐幫。

丐幫或者說中原武林,從來都是被動的一方,喬大幫主向來就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沒人留得住。

離開丐幫以後受的那些冤枉氣,蕭峯也未必見得多在乎。沒了丐幫要處理的那些煩心事,每天大口喝酒大塊喫肉,不知道多快活,我想這纔是蕭峯想要的生活吧。後面丐幫紀律崩壞,蕭峯也只是慨嘆一下自己當幫主的時候可沒這麼多幺蛾子。

結局的時候,丐幫想請蕭峯複位幫主,他也拒絕了,因為他也知道自己跟丐幫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沒有了丐幫的喬峯還是那個喬峯,但是沒了喬峯的丐幫就已經不是從前那個丐幫了。

很多讀者都犯了個錯誤,以為蕭峯不能當丐幫幫主有多可惜。其實該可惜的是丐幫,不是蕭峯,蕭峯本人其實很早就放下了。以前看小說的時候,感覺都是讀者替他急,蕭峯自己倒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目的明確,手段冷狠,穩得一匹。

整個天龍裏最瀟灑的也就是他了,後面要不是耶律洪基要打宋朝,估計他能當南院大王逍遙一輩子。相比於喬幫主,感覺蕭大王更適合他。

很多影視劇都把蕭峯當郭靖拍了,剛好最深入人心的射鵰跟天龍又是同個演員演主角,突出了蕭峯的俠氣,但是他身上的桀驁之氣和狠辣被淡化了好多。

別再把喬幫主的故事往郭巨俠身上套了,雖然他們都可以為國事而死,但真心是不同的人。

整部金書裏的各大主角里蕭峯也是最灑脫的那個,殺伐果斷,快意恩仇,從不拖泥帶水,也不婆婆媽媽,真大丈夫也。

蕭某人交朋友也從來不會在乎對方武功高低,反正都沒他高。

可惜受制於身份,終究還是不能放下一切遠走高飛。

當然了,阿朱是他心裡永遠的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