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另一個問題裏回答的答案:

石油主要是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為母質的乾酪根生成的。和恐龍沒啥太大關係。

生烴層產生了油氣並通過初次運移和二次運移(並不是所有油藏都有明顯的二次運移,這引出「源上油藏」概念,不多說)沿著河道、斷層裂隙,岩石孔隙,在水動力等動力的推動下,向上運移進入圈閉(你可以理解成一個倉庫,成因諸多且複雜)。所以可以說並不是生物死在哪石油就在哪。石油是自己「跑到」適合聚集的地方集合的。

砂岩儲層多出現在盆地內高部位封閉性(蓋層發育)較好的地方。而生烴層(富含乾酪根的泥岩)則在其物源方向的低部位。一套生烴層生成的石油並不一定都在一個地方。一個圈閉裏的石油,也不一定來自同一套烴源巖,所以我們現在採用色譜色質來對其進行油源對比以研究該圈閉石油的老家在哪以及運移通道。

而對比的主要依據則是石油中的生物標誌化合物與烴源巖乾酪根的生物標誌化合物是否吻合。除此之外,利用生標參數,我們也能99%判斷出該套烴源巖的母質來源(是什麼死了變成石油的)、乾酪根丰度(生油原料的多少)、沉積環境等要素。根絕我個人經驗和所接觸的樣品,基本都是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作為母質來源的。


煤炭自然是從植物來的. 煤炭大量形成的年代生物進化出現了錯位, 即植物已經進化到了木本植物但是微生物/分解生物沒有跟上來. 也就是當時不存在能分解木製纖維的生物. 這導致樹木死亡後樹榦部分大量堆積在地面但是不能降解, 類似於現代塑料垃圾, 沒有能分解的生物. 這些樹榦就被完整的、未被分解的狀態下逐漸掩埋, 之後在地表下緩慢碳化最後形成煤炭.


石油是動物的屍體,煤炭是植物的屍體。


石油產自油田,煤炭產自煤礦。


扯淡,沒人相信


很多回答畢竟說得很好了。這裡強調兩點:

  1. 相對於地球40億年歷史,地球上的所有煤炭「幾乎」是同一時間形成的。視頻截圖:

2. 能分解木質素(lignin)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蘑菇等真菌)是後來纔有的。有了這些微生物,樹木就會腐爛。很多煤炭就沒法保存了。另外說下木質素是植物強壯的軀幹的革命性的進化發明。


是我知識淺薄,學習了。以下是原回答,吸收大家意見,改了下。但我仍然不相信教科書上說的,煤是森林形成的。


教科書告訴我們,煤和石油都是遠古生物的屍體形成的。

大家應該都見過煤吧,原油可能很少有人見過。幾個問題:

1、原始森林裡,目前樹木倒下後,是不是很快就腐爛了,為新的生命提供養料,成煤了樹木怎麼紮根嘛,對不對。

2、有人說碳元素往地殼下沉,元素週期表中碳並不重吧,土壤裏比碳重的多的是,它們下沉了沒有呢。就算有少量下沉,如何形成煤層而幾乎沒有別的雜質?(比如幾百米深)。

3、深海形成論,深海底沒有多少細菌,對沉下來的生物屍體進行分解,這倒是有可能。

4、石油的深度一般比煤還要深。但是石油重嗎,不重。石油裏還有很多物質是易揮發性的,怎麼形成嘛,對不對。

我的淺薄之見:煤可能由深海形成,石油來自地殼內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