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了心理學基礎和曾奇峯初級精分基礎和徐均的自體心理學初級基礎 這樣的情況下學習認知行為療法是不是還要學習 客體關係 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認知行為療法呢?


在國外,你不用精神分析來打底,因為他們CBT的成長路徑裏,接觸的老師教授大都浸泡過上世紀精神分析的土壤,自然而然會教會你精神分析治療的優勢點;而CBT跟精神分析也幾乎是兩回事。

在國內,很遺憾,你最好學一學精神分析,學會如何傾聽,如何對待來訪者;


有這樣的基礎,會讓你更能夠多個方面去了解一個人。

從認知的角度,一個人問題是如何形成,如何改善

從客體關係的關係,看到的維度又是關係的維度。

這兩者並不衝突哦


我不是什麼文化人,我算是好些了,從認知上

是先問問自己的內心,然後想想哪裡矛盾,然後不介意自己成為更強大的人。我把抑鬱當成人生的過渡期,要麼學會優秀且享受(在我看來享受是優秀的一部分)要麼痛快了了

我有很多介意的小事

我試著去理解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但也不只是這樣

我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庸俗的普通人

享受那些乖張的癖好

或許這不過是世界給我的某種善意

我不喜歡人羣,也無法離開人羣

我自如的在城市間穿梭,沒有誰能夠打擾我

我強大且優雅,

怠慢且渺小

那又如何?

這是我清醒之中的隨意法則

算是內心獨白吧,比較糙的簡短獨白。我身邊的人都說我很佛系~這樣的佛系救了我,也安慰著我,眷顧著我,我很感謝我的佛系。不過我不信佛~道可能更接近我的教條


你首先要搞清楚你有沒有精神分析基礎跟你上過什麼課無關


不需要,我現在做網路的認知行為治療培訓,我的學員都沒有客體關係的基礎,而且英國的培訓也都沒有要求,我在英國參加2。5年的認知行為治療培訓,現在註冊,在英國格拉斯哥的大學做心理諮詢,我的同事也都沒有先學客體關係,再學CBT的,我在培訓是會介紹依戀理論,TA等其它理論,客體關係理論不是唯一的。


可不可以兩個都學呢?


無論自體心理學還是客體關係心理學都是屬於精神分析學派的分支,精神分析療法和認知行為治療發展到今天,二者之間可能並不存在特別緊密的聯繫,無論是從理論還是技術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對於新手來說,可能並不需要考慮到所謂基礎的問題,能夠把任何一個流派系統地學習完整就不錯了。但是如果從長遠來說,無論是精神分析還是認知行為療法,做為一種心理治療的技術和手段,有些本質的東西是相同的或者說是共通的,能夠同時瞭解兩種治療的方法有助於心理諮詢師理解心理諮詢的本質是什麼,更能幫助心理諮詢師融會貫通,當然這是屬於更高的要求了。


認知行為是美國當代,客體關係是歐洲傳統。這兩個沒有聯繫,只是課程設計排的很近,各方面沒有太多共同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