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點是:當然有

BIM能夠為建築業企業信息化的建設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基礎數據的管理,不管是建築構件數量還是構件之間的關係等問題,都可以通過BIM技術在模型中進行導入,避免了人工的輸入問題。

而且,BIM技術能夠幫助管理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方式,拿項目的質量管理來說,應用BIM技術能夠讓尋找構件變得簡單直接,檢查後的信息也直接能夠錄入到系統之中,從而讓質檢的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快速。

目前我國的建築行業正在向數字化進行轉型,而BIM技術就是數字建築的基礎。通過BIM技術所建設的建築虛體為實際項目提供信息,通過在計算機上的計算分析,讓項目的實施少走彎路,提升整個工程的效率和質量。

BIM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隨著智慧城市理念的逐漸加深,隨著「用工荒」情況的不斷嚴重,建築行業正在向著精細化和機械化的情況發展。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未來,一個建築的生成只需要幾個技術人員看著模型對建築構件進行裝配就可以了,是不是相當的夢幻。

不過在短時間內,這樣的場景我們還是很難見到的,不過對於建築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來說,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見到這樣的「智慧工地」,這一切都離不開BIM技術的支持。

大家也可以看看小築的這個回答,回答的更加全面哦~

目前 BIM 的應用和前景如何??

www.zhihu.com圖標

有的

一、先來看看目前BIM的應用現狀

1、業主方:

很多業主方都很重視BIM,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去運用BIM。也不知道如何使用BIM進行採購設計建設合同等方面的管控

2、設計企業:

對設計院來說,無論是從使用習慣還是投入產出比來說BIM都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也有一部分設計院使用BIM來檢驗自己的設計錯誤減少返工率,但大部分設計院還是習慣自己的工作方式。

3、施工企業:

施工企業在BIM方面用的比較多,碰撞檢查模擬施工宣傳展示,這些就是目前施工企業運用BIM技術最主要的功能,運用這些是因為可以減少返工提高效率。在其他方面也有應用,但對施工企業來說並不是最核心的部分。

二、存在的問題

1、利益和使用習慣的衝突

對絕大部分的施工單位及分包商來說,方案變更才是其賺錢的最重要手段。然而BIM技術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避免變更。至於使用習慣,目前BIM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所以設計和施工企業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模式。

2、BIM人才的不足

不是說會用軟體、懂BIM概念就是BIM人才了。軟體永遠只是輔助工具,而最核心的永遠都是人的專業知識管理水平,而這兩者的結合又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磨合。

3、對BIM認識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人覺得BIM是軟體、BIM是虛擬可視化、BIM是模型,但BIM技術最重要的是信息,這個信息就包括了方方面面。其次BIM是一種方法,一種幫助我們完成建設生產活動的方法。

三、發展前景

BIM技術即將成為建築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建築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的方方面面,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工程管理工作會基於BIM技術更高效更準確更智能的完成。所以,讓各方面的人才都去了解學習BIM技術,在一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讓這些人都參與其中,那麼,BIM將能夠實現它最大的價值。

國內BIM應用處於起步階段,綠色和環保等詞語幾乎成為各個行業的通用要求。建築設計行業中,設計師早已不應該只是滿足於完成設計任務,而更加關注整個項目從設計到後期的執行過程是否滿足高效節能等要求,期待從更加全面的領域創造價值。在施工行業中,各類工程師不應該只限於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考慮整個項目從最開始進場到竣工過程中如何利用BIM技術達到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要求,為項目甚至公司創造出更高的效益。

總結:國內BIM技術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因為BIM技術還尚處於起步階段,BIM技術即將迎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建築行業面臨重新洗牌,能否抓住行業轉型的機會,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彎道超車,掌握BIM技術將會成為重中之重。


必須有,從投標角度看,很多項目要求必須使用BIM技術。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它的價值和意義,就像誰都有兩個朋友。


當然有。BIM是建築工程行業、智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和手段,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廣。BIM技術的概念很廣,與GIS、AR、IOT等技術的結合,可以突破行業應用。


【BIM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如何?趨勢如何?】

  BIM已由單純的繪圖工具,成為一門跨學科領域的延伸及整合應用,須透過相關領域間的技術性整合,使其系統整合應用層面更為廣泛且具有實質性的效益,惟於其應用過程中須審慎考慮BIM導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預期成效,並探討分析欲應用的各學科領域間的系統邏輯架構及實務導入目標,切勿「為了BIM而BIM」無限制地盲目引用,反而會導致反效果且無價值性可言。

  在建築模型上多加了信息,讓原本【BIM的應用】可以無限延伸,但目前工程在實務上仍缺乏許多BIM技術的專業人才(例如BIM的機電人員),業界對BIM接受度不高,應用技術人員的匱乏,檔案數據轉換格式尚未成熟,模型轉換的知識產權問題等都是目前國內執行BIM正面臨的問題。要改善我國目前現況有效推動BIM導入必須從根本著手,業界需有權力領導機關,由政府單位來提倡領導,必須制定我國適用的國家BIM標準,如同美國提出國家建築信息模型標準(NBIMS),並針對BIM導入工程提出導入標準流程、執行作業的通則與契約模板,且對於模型製作程度、模型歸屬與計價方式、智慧產權劃分等細部信息皆需描述規範。而BIM的導入也非一蹴可及,除了利用BIM進行模型建立以外,還需要考慮整個流程的改變、工作進度與設計變更的追蹤,使BIM信息傳遞無誤。

  針對企業導入除藉由目前發展專業BIM經理人或BIM顧問公司協助外,必須參考國家制定標準提出一套協同作業的導入與執行項目標準作業流程模式,並確實倡導與員工在職訓練執行,而項目參與人員思維須摒除既有2D思維改以3D BIM觀念為出發點才不致有溝通不良、思維作業模式不一致現象,項目協同合作公司間如何協調將彼此與項目相關know how觀念適度釋出以便溝通,並確實導入整合交付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將利害關係人邀請提前參與討論,並導入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規範彼此信息交換格式、IDM(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s)定義交換信息內容與IFM(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Dictionaries)定義信息交換專業術語等概念,協助信息交換規範予BIM項目執行。

  我國的土木建築產業要完全實現【BIM的概念】,除了學界、業界及軟體廠商應共同努力,政府亦應著手開始訂定土木產業的BIM目標,並制定符合我國產業結構的BIM標準,使得工程項目的參與團隊在執行BIM作業時,皆有標準可循,減低各自為政的情況發生,提高信息交流及整合的可行性,由政府單位致力推動與提出相關標準措施,身為產學界探究或參與BIM的成員需要無時無刻關注與搜集最新信息,了解目前國際BIM發展趨勢隨時回饋與改善現況,如此將為BIM普遍運用帶來契機。

  【BIM的整合與應用】已是各領域間須共同整合發展的新興課題及趨勢,其所衍生的效益及影響對於產、官、學界而言均具有其重要而深遠的貢獻,擬定一套可供依循及共享的標準,以解決各系統模塊於開發整合時共通界面的機制與政策問題,以及配合IFC規範彼此信息交換格式,使得BIM得以獲得全面性的推展及應用,透過產官學多方合作共同推動,相信未來BIM導入於我國將有無限可能與機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