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5修改:

昨天去看了AAG巡演的福冈场 我收回所有对这张专的负面评论 现场太强了…

原答案:

自己来答一下。

其实在提问的时候有预期在知乎上收到的评价应该大多以负面为主,毕竟这里老粉比较多,和微博会截然不同。

我自己是xo罪入的坑,听到的第一首rad也是いえない。

我不太懂乐理知识,所以听不出来很复杂的编曲或是其他音乐技巧,但rad一直以来最吸引我的除了洋次郎干净的声音之外就是这个乐队的灵气。

灵气,我觉得这是艺术最重要的一点。rad早期的歌制作明显不够精良,但每一首从旋律到歌词都会让我惊叹:「怎么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歌。」

我一直很看重歌词,洋次郎的神来之笔是我对这个乐队死心塌地的关键原因。当年第一次听到order made,听到实况中继和最后的晚餐我就在想他还是不当音乐家也绝对可以当个诗人。

所以新专其实最让我失望的一点在于泣き出しそうだよ这样的歌词。

不是说简单的词就不好,但这和那个说著这样 的情话的洋次郎比起来还是觉得差了很多味道。

可能也是因为他太久没谈恋爱了?

另一点就像其他答主说的,这确实是张让人目不暇接到有些凌乱的专辑。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导致整张专辑没有方向感。其实我私心是觉得这张专出得太赶了,连著两年的巡演加上洋次郎还有拍戏之类的个人工作,我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出专辑。

但批评了这么多,还是觉得是好听的。tazuna很有illion的味道,让我想起来高三时一遍遍边听HIRUNOHOSHI边逛操场,等著星星慢慢升上来的日子。NEVER EVER ENDER初听觉得一般,前奏甚至让我串到了OOR,但循环下来还是很喜欢里面辽阔的宇宙感。两首以前的demo一听就是以前的rock感,而18fes的两首有著意义加持也是很容易就能感动的歌。TIE TONGUE想听现场,一定蹦得很快乐。

我尤其喜欢paparazzi、正解和IIU,那才是洋次郎的作词水平。

但话说回来,小失望归小失望,我依然很开心看到他们说「这是一张令他们自豪的专辑」 。能自信地作出改变的乐队不管他们改向何方都令人尊重。

rad是他们的骄傲,不必是我们的。但对于每个热爱过rad的人,那段时间、创作了那些歌的rad都肯定是可以和别人说:「这个乐队超棒!」的RADWIMPS。


主唱曾在2017年的live上说「我们所做的歌曲全都凝聚了当时的真情实意。不想做的歌曲一首也不会去做。今后也会如此。」

他也曾多次在访谈中提到RAD的宿命向来就是「不断改变」。从这两点来说,这张专辑确实做得很好,而且做得很聪明。但有些地方可能过于聪明了,所以会让有些人(包括在下)感觉些许水土不服。

截图来源@RADWIMPS后援团微博

首先,造成这种结果最大的原因应该是鼓手的半退出状态吧。

虽然乐队一直给鼓手山口智史留著正式鼓手的位置,歌迷们也都期待著他的归来,但现实点说他回归的可能性也许大概比人类文明不倒退还要来的低。这一点,主唱自己比谁都清楚。他也说过创作这张专辑的前提就是:不需要山口智史的鼓。

至于要说山口的鼓真的这么重要吗?我虽然没有音乐方面上的造诣,也没啥理论知识基础,但作为一个从九年前开始听RAD并且一直听他们的人,从我非专业人士的听感来说,就是带感!就是特别!没有复制粘贴的感觉。

再看看专业人士的评价,技术自不必多说。

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山口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完全听主唱的。加上山口一开始是玩重金属摇滚的,在创作方面肯定能刺激其他成员。

同样是由主唱完全主导的叉圈罪、人间开花、ANTI,叉圈罪却让我惊喜,而后面两张我至今还没有从头到尾完整地听过一遍,只是随机播放,听到不想听的就按下一首。

其次,经历了《你的名字。》的创作之后,主唱对交响乐、钢琴似乎更情有独钟。在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四大件的创作前提之下,做出这样的改变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主唱依旧是很有自信很有想法,也贯彻了「只做当下的真情实感」的宗旨。

再说说这张专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rap比重变多了,主唱的个人色彩更浓郁了。关于rap,主唱本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道:我觉得现在的hiphop比较单调没有什么意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打破这种单调。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主唱私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以前的他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对,就是不喜欢人,整体闷在家里琢磨怎么写歌追回女票或是怎么发泄对社会的不满。而现在的他,30岁以后就没有女票了,有的是经常一起泡吧的好基友们。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演艺界、时尚界、嘻哈歌手,跟其他音乐人合作的机会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单从这张专辑里的合作曲来看,无一例外都是跟主唱本人私交较好的音乐人,而不是作为乐队整体的交集,所以创作方面,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主唱个人的意愿和想法。剩余的百分之一大概是在主唱与合作音乐人谈笑风生讨论如何把这首歌唱好的时候,其他成员经历了作为旁听或两手抱胸表情严肃或歪头沉睡面无表情之后做出的一丝反抗。

再说说歌词,都说RAD能有今日的影响力他们的歌词功不可没。

不管是在分手之后憋出来的从自杀者变成幸福论者的有心论,还是不知道是不是亲身体验之后得出自wei不如羊羊结合的G行为,都可以看出主唱别出心裁的写作方式和他有趣的灵魂。不只是歌词本身,连歌名也要玩一些文字游戏。但近两年的作品,很少有这种让人想对歌词本意抽丝剥茧的歌曲(想了好久也没想到)。关于这点,主唱本人解释说:以前故意用些特别的词特别的方式去写歌词,但我发现这样的歌词歌迷们可能看不太懂也不太会去深究吧,所以现在选择更为自然更为简单地去用词。

之前恰萌奇乐队解散的时候,主唱曾在官网写了一篇长文。

原译文 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271612286377921

他说一直以来她们始终保持著「笨拙」的方式对待音乐。

以前的RAD又何尝不是笨拙呢?那时的他们总是硬碰硬,完全用身体和功底,而不是机器和技巧。可以说主唱是逼著自己逼著成员做出「RAD特有」的音乐。因为做不到主唱的要求,吉他手不知道在录音室里哭了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家后偷偷地苦练。

而这张专辑,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聪明。有很多近期作品的影子,比如第一首歌个人觉得很像君名的配乐,第二首tazuna前半段也非常像梦灯笼,そっけない、18祭的两首歌很有棒人间和告白的即视感,IIU又有illion的风格,tie tongue跟ユメマカセ相似度也很高。创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是聪明。

从整体来看这张专辑,很杂乱,仿佛是在「讨好」各路歌迷。试图留住来之不易的歌迷朋友,这也是聪明。而我所说的聪明,并不是贬义词,倒不如说是褒义词。一个人年纪大了,阅历和思想的维度肯定会有所不同,也肯定会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人而对某些事情做出妥协。

总的来说,这张专辑给我的这些感觉,也是意料之中。让33岁的人去写十几二十岁人的恋爱和中二思想,这事本身或许就有些中二。所以除了听觉上的些许水土不服之外,这张专辑还是给了我一种「他们成长了」的老母亲般的欣慰。

最后想多说一句,同一首歌对不同的人来说其意义和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不管你用了多少拗口的专业辞汇,也不能说明别人是错的你就是对的,感受是没有对错的。自然,什么摇滚粉丝饭圈粉丝,这当中也没什么好比较好吹嘘好鄙夷的。真正听音乐的人又还好,有些人明明自己混著饭圈蹭著流量还要清高地说讨厌不听音乐的fans讨厌像在追偶像似的fans,这就有点过分了吧大哥大姐。殊不知你能如期听到他们的音乐正是有这样即使不懂也愿意掏钱的fans。都是挖鼻孔给自己找痛快,怎么还要看挖得优雅不优雅吗。

两首intro不做评价,过去发表过的歌曲有6首(把洗脑和18祭算进去),能带来新鲜感的一共有9首歌。

首先一点要说的是,整张专辑一起听和单独把歌曲拿出来听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之前广播放出的歌曲的几首歌曲风格各不相同,5年前写的摇滚曲IKIJIBIKI邀请TAKA合作算是个明知的选择。不管是RAD还是OOR,两边的摇滚粉对这样的歌都是盼了好久了的,而且歌曲本身质量也不差,吉他RIFF很洗脑。

与あいみょん合作的歌曲则是流行偏RB的风格,适合他俩来唱,但是听下来的感受是亮点不足。

TIE TONGUE这首与SOLI的Tabu、以及RAPPER Miyachi合作,欢快的爵士曲风与时下潮流的RAP相结合,能接受RAP的话是首不错的歌曲。

そっけない是首流行歌,我不太爱看歌词,所以歌词我就不说了。整首歌感受平平,唯一让我觉得不错的是吉他solo。

PAPARAZZI这首之前MV放出之后大家就都听过了,完全的HIP HOP风格歌曲,歌词犀利。但是野田的唱法却感觉像在念课本,以音乐的角度来说,不好听,但是有趣味。

这几首各具特点的歌让粉丝们有了期待,不管是老粉还是新粉,流行粉还是摇滚粉,多多少少都能听到一点想要的。

新专辑正式发售之后,关心的自然是剩下没听过的那几首。

tazuna有些过去发表的赈灾曲味道,钢琴+弦乐的抒情曲目。

NEVER EVER ENDER是专辑中唯一,不是过去写的、和摇滚有点搭边的歌曲,虽然也就是吉他扫了几下吧。歌曲中依旧有大量电子乐成分,而且可以想像,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有希望在演出中和观众们一起合唱的想法。

HOCUSPOCUS虽然又是一首摇滚曲,但是这首是9年前创作的。主歌部分的红辣椒的感受十分强烈,小桑的吉他还是骚的不行。

I I U有些过去的味道,对应歌曲参照me me she。

新歌的感受就是这样,每一首歌单独拿出来感觉不错,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这些风格各不相同的歌曲全部塞到一张专辑里,却看不到他们之间的关联,而且有很多首是过去发表和创作的歌曲,恕我才疏学浅,完全无法理解这张专辑的概念。感觉这张专辑像只是把一首首创作好了的歌曲放在一起而已,缺少亮点十足,能够冲锋做主打,让人心潮澎湃的歌,最多就是IKIJIBIKI和HOCUSPOCUS吧。

一张算上两首intro有17首歌的专辑,摇滚风格的歌只有3首,还得算上サイハテアイニ,作为一个摇滚乐迷来说是比较失望的。当然一定会有人说「不喜欢就别听;一个乐队十几年了转型很正常;为什么一定要限制在摇滚里」等等。确实,这些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乐队转型之后收货大批粉丝、却被老粉们批评不够「摇滚」的乐队有好多,日本有OOR,英国有COLDPLAY(最近改名了,名字完全不记得),美国有LINKIN PARK,可能这些批评的人会还被冠上「装逼;顽固;优越;伪粉」等等标签。但是我觉得音乐作品被评价好坏都是很正常的,当然无脑黑不可取,一味的捧也可能会把乐队宠坏,冷静客观的看待吧。野田现在的兴趣基本上都在HIP HOP和钢琴上了,电子乐、RAP和钢琴的比重一再加大,期盼回到过去的粉丝们还是收收心吧。

虽然这不是一张摇滚专辑,但是各种新要素尝试下的歌曲也有不错的水准,比起上一张充斥著大量电子乐的人间开花来说,我更喜欢这张专辑。


看到回答里面全是熟人

只听了1遍,总体印象就是:收录进专辑的已经发售的单曲质量较好,原创部分的新鲜感较弱。

这张专辑应该算是转型期的产物,传统的摇滚变少,曲风向各个方向探索。

这不能说是坏事,因为乐队组建了10年以上,在没了鼓手的情况下,乐队转型是必然结果(应该说,对于radwimps,鼓手非常重要)。而且全员迈入30代后体力肯定不如从前,编曲应该也要向简约方向进行了。并且结合当下流行的趋势,相比传统的乐队演奏,更多出现的是电子合成效果。综上,从摇滚到流行的转型也就不难解释。

但这也不全然是好事。RAD自《你的名字》火了以后,又是开演唱会又是举办音乐会,接到工作多了,作品质量难免下滑。乐队的核心人物野田洋次郎近几年除了乐队,还应邀演出/朗读/给他人写歌/单人小号发歌等等事物。经历了这么多的活动,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本职工作创作歌曲的时间也被压缩了。其实听到illion第二张专辑《pyl》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歌曲质量不如第一张,之后也预测到RAD接下来的专辑可能要经历转型期间的「质量下滑」和「四不像」。

这次听到新专辑,我感觉到野田洋次郎对于摇滚之外的风格还不能完全驾驭。如果依据销量和人气,专辑里的一些偏流行的歌曲,倘若作为流行音乐来看,我觉得水准一般,应该说,按照我的评价,这些歌勉强合格,差强人意,质量与销量不匹配。乐队专辑销量,一靠质量,二靠人气。这次的销量我觉得是人气带动更多,实际质量一般吧。


4个月以后又重新把专辑听了一遍,嗯,还是蛮好听的哈哈

其实RAD改变风格无可厚非。首先是鼓手智史小天使不在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RAD作为摇滚乐队的发展。我想他们应该也十分珍重与鼓手的情谊,对外声称无限期修养,而不是重新找一个鼓手加入乐队。

既然鼓手不在,鼓的方面无法突破,那么RAD剩余的3人就需要在其它方面寻求突破,也就是尝试转型。改变不一定总是对的,但一定是好的兆头,说明他们也在不断前进,在音乐的道路上摸索


我真的好喜欢以前那个写情歌(甚至分手曲也是)真挚又自然的野甜甜啊。

无比希望智史能回来,四个人一起写真正的摇滚,做真正的RADWIMPS。电吉他贝斯和架子鼓一个都不能缺,今天才意识到少了智史这个鼓手是多严重的事情。没有智史,感觉RAD的风格变了很多。

拿零几年的歌和新专一比才觉得,三十几岁的野田洋次郎再也写不出十年前那种歌了吧。

大概爱到深处想脱粉就是这种心情,有些事是回不去了吧……当然脱粉是不可能的,可我真的好想念《25コ目の染色体》、《ふたりごと》那种幸福又温暖让人可以一秒哭出来的歌词啊,我永远记得我听到那些歌时感动到泪流满面的感觉……现在的RAD已经很难让我流下眼泪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