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探測方式有什麼區別?「天琴計劃」獲得國家立項了嗎?

原文:中國明年底計劃發射首顆太空引力波探測衛星據悉,中國計劃將在 2019 年底發射「天琴計劃」的第一顆技術驗證試驗衛星。「天琴計劃」是在 10 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全同繞地衛星組成臂長 17 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建成空間引力波科學探測系統。這三顆衛星,形似太空裏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


簡要回答:天琴和 LIGO 探測的是不同類型的引力波。

探測器的幾何尺寸,與最適合探測到的波的波長成正比(與頻率成反比)。這是比較直白的共振關係。LIGO 的臂有 4 km 長,最靈敏的探測範圍是大約 100 Hz 頻率的引力波。而天琴的臂有 17,000 km,最靈敏的範圍就降低到大約 0.01 Hz。

100 Hz 的引力波主要來源於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合併事件;但 0.01 Hz 量級的引力波則通常認為和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以及圍繞它們高速運動的天體。所以兩者觀測的是不同類型的天體。

這就好比是說,一個是光學望遠鏡,一個是紅外望遠鏡。對天文學家來說,你說選哪個?當然是全都要啊!對工程師和國家項目來說,美國人已經建好了 LIGO,我們就不必重複造輪子了。


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前日,我們有幸帶著幾位知友的問題,請教了引力波大神、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Kip Thorne教授。

Kip Thorne教授是這樣回答的:

"Space based detectors can study gravitational waves with far longer wavelengths than the earth-based detectors. The space based detectors are analogous to radio astronomy; the earth based detectors are analogous to optical astronomy."

基於太空的探測器可以捕捉和研究的引力波波長遠大於地面探測器。太空探測器類似於射電天文學; 地面探測器則類似於光學天文學。

也就是說,這兩類不同的探測器其實針對了不同波長類型的引力波,各司其職。

Kip Thorne教授在今年騰訊WE大會的演講題目是《彎曲的時空:黑洞、蟲洞、時間旅行和引力波》。他回顧了過去的56年裏,他與包括霍金在內的科學家和同事,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引力的理論和觀測指引下,對於宇宙彎曲的一面的研究和理解。

什麼是體宇宙和膜宇宙?用蟲洞穿越星際的前提條件是什麼?關於穿越時空,物理學定律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引力波為什麼是探索彎曲宇宙的理想工具?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演講視頻裏了~

基普·索恩:黑洞、蟲洞、時間旅行和引力波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如果中國政府大力給錢,中國科學家肯定地面探測也做,但是沒有噱頭國家怎麼給錢,做跟別一樣的東西沒有創新的話在中國拿不到經費,想做也沒法做,當然,這裡也不能說是重複(就好比世界上不能只有一臺望遠鏡),一句話就是中國科學家想做地面探測也申不到經費。


準確的說,是一顆引力波探測技術試驗衛星,本身不具備探測引力波的功能。已經立項。


地面的要比太空的更敏感更精確,放在太空你還有調時間,調位置,調角度,衛星還可能不固定,還有噴幾下發動機,你發現你根本無法控制精度的。那為什麼要上衛星,不在地面先搞呢?

一切只因為在人羣中多看了錢一眼。你在聯想悟空衛星,量子通訊衛星。。。。


騙經費的另一種方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