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話是用猜測代替事實做前提條件,後面不管邏輯上有沒有問題也必然無意義。


問題點很明顯啊。

1,A喜歡B,是因為B不喜歡A?

這個世界上人這麼多,不喜歡A的人難道就只有B?可A在這個世界上就只喜歡B,不覺得有問題嗎?

2,A喜歡B,是因為B對於A來說,與其他人不同,這個不同點就在於,原本的B的所有點,所有特徵。

這就包括B不喜歡A。

可是如果B喜歡A了,那麼他的點就變了,那麼A就要重新去思索,是否在繼續喜歡B了。

這在數學上是子集和全集的問題。

3,B不喜歡A,那是B對於A的所有點,有全部否認或者部分否認。

那麼如果A繼續喜歡B,的同時,其他點依然不變。

那麼,B依然不會喜歡A。

明白了嗎?

如果想讓B喜歡A,辦法就是,討論在A身上,除了喜歡B這一點不變的情況下,其他點發生部分改變或者全部改變。

這需要用數列排除各種可能性,去逐點逐點去排除修改,直到B認可。

但這太麻煩了,所以可以投其所好

看看B都喜歡誰,比如B喜歡C。

那麼A就要去研究一下,C身上的點,當然可能包括C不喜歡B這個點。

但是不要抓住不放,再看看有麼有別的,和A不同的點。

點對點去針對修改,最後會發現,A和C之間,除了喜歡B和不喜歡B的不同點之外,其他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之後,B會神奇的轉而喜歡A起來!

這個時候,再表白,成功率達到99%。

謝謝。


還能再無聊一點麼額 :)


首先,搞明白是他不喜歡你,所以你做什麼都跟他沒關係,其次,你喜歡他不是要讓他也喜歡你,而只是你喜歡他


第一句的後半部分:

因為「他」不喜歡「我」,「我」就很喜歡「他」(什麼鬼東西,不喜歡你的人那麼多,你上哪喜歡的過來)

「他」不喜歡「我」是為了讓「我」更喜歡「他」(如果人家真的喜歡你肯定會說喜歡你的啦,說不喜歡那就是不喜歡,要是你按照題主的那段文字想,那肯定是所有不喜歡你的人都喜歡你)


最後,如果不喜歡你的人是為了讓你更喜歡ta纔不喜歡你的,那ta一定是個好(zha)人(zha),跟ta告白吧,ta一定會同意的(假的)


1、邏輯學在西方是沒有這些問題的;

2、西方邏輯學傳入中國後產生的這些問題,不是西方邏輯學的原意,別浪費光陰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