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而且自身也不擅長背譜。覺得背譜很容易打斷處理音樂的思路。作曲家寫出一部作品一般都經過了多次實踐修改,背下來真的有意義嗎……


謝邀,這個問題非常好!在不同的高度,看問題的角度和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教授這兩年的觀點是,背譜彈得好就應該背譜,看譜彈得好就應該看譜,所謂的那些「規矩」都是人定的,但最終應該是服務於音樂的。所以先把音樂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上,哪種方式對音樂最有利,就用哪種方式,其他的都是表面上的形式而已。

我教授自己也親力親為的嘗試改變一些東西,她和同事已經在討論要把「背譜演奏」從學校考試規定中去掉。今年三月即將在維爾茨堡舉辦的巴赫鋼琴比賽是世界上最大的巴赫比賽(萊比錫那個已經和巴赫沒太大關係了),我教授閨蜜是評委會主席,今年加了一條規定:可以看譜,並且背譜不額外加分。

2017年末她的獨奏會,由於要做手術,還要給我們上課,臨時把上半場曲目改成四首舒伯特的慢版樂章,也全部是看譜彈的。感情之真摯,處理之細膩,打動了現場的所有人。如果背譜,本來慢版樂章就難背,還要額外的去記舒伯特轉來轉去,重複來重複去的那些細節,牽扯精力,反而不會在這麼短的練琴時間裡出來這麼好的效果。

在2018年,很多世界一線鋼琴家也都逐漸開始看譜上臺,去年維爾茨堡莫扎特音樂節聽法國大鋼琴家Pierre Laurent Aimard,他是莫扎特和貝多芬看譜,梅西安反而背譜(約定俗成是現代派,尤其新音樂獨奏可以看譜)。

同樣是維爾茨堡莫扎特音樂節,德國大鋼琴家Ragna Schirmer演海頓莫扎特協奏曲也是看譜。

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鋼琴家之一,以技術,曲目量著稱的王羽佳,也會在彈拉威爾左手協奏曲的時候用iPad看譜。

但對於我個人目前來說,我是屬於獨奏曲目看譜反而會分散注意力的,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獨奏還是會背譜上臺(除了新音樂)。

我識譜在專業學生裏算很慢的,但背譜快,並且一個曲子真的背下來之後,未來幾年基本不碰,但重新撿起來也很快。而很多識譜快的同學背譜比較喫力,並且一個曲子長時間不彈重新撿也比較慢。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就識譜快,背譜慢,碩士階段又學了藝術歌曲伴奏,經常遇到一下拿到十幾首曲子一週之後要上臺的情況,她現在的視奏已經達到大多數曲子一上來就可以彈,並且音樂性也非常好。但她獨奏部分背譜問題卻更大了,除了背譜之外,因為習慣了大量的看譜彈,看著譜子反而情感上會更active,彈得更好。

我原來學校一個老師,專門教藝術歌曲的鋼琴部分,教的超級好,彈得也超級好,但她自己說,背譜對她來說是個災難,所以很多年她都只彈藝術歌曲或者室內樂這種看譜的音樂會。

這兩個人都是非常棒的音樂家,都是非常好的pianist,但所謂的上臺背譜的「規矩」卻讓這種人無法很好的彈獨奏,對於他們自己,對於聽眾,都是一種損失。

還有一些人,只是背譜天賦異稟,但彈得很一般(相對於同樣名氣的)。某個智利鋼琴家在德國西部某高校任教,出了名的一點都不會教,彈得不錯,細節精準,但音樂不動人,我原來的一位教授(克萊涅夫的學生,聶高滋的徒孫)評價他的原話是「那個人不是個好的音樂家,只是恰好能記住很多音符而已」。

目前所有答案都沒搞清楚的一點是:

上臺在眼前擺一份譜子,並不是因為背不下來,而是為了讓腦子裡構建好的這些數以萬計的細節,可以沿著紙上印刷好的音符,以一個合適的速度 無 停 頓 的 持 續 輸出,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從而過得更好的效果。

因為背譜上臺演奏和默寫課文完全是兩個概念!默寫課文有時間稍微停下來想,有一些不熟練的地方可以在腦子裡嘗試幾次用慣性順下去,但演奏音樂的時候,音樂是流動的,沒有時間讓你停下來想,慢版樂章張力也要抻得更長,更難靠慣性(不管是肌肉記憶還是聲音記憶)順下去。

不過這裡說的「上臺看譜」,和「練琴不用背譜」是兩回事,背譜可以說是必須的,不管是獨奏,伴奏,室內樂,還是指揮交響樂,盡量的背下來才能更好的把握音樂的全貌。同樣的,為了更好的表現音樂,上臺的時候應該儘可能的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

注意,這裡說的背譜也不是指練了很多遍之後自然而然靠慣性順下來的,這種方式不叫「背譜」,也很不穩定,上臺危險,不推薦。

關於應該怎麼背譜請參見:

大家背譜時是背的音、旋律、指法還是位置??

www.zhihu.com圖標

當然,「廢除」上臺背譜這個「規定」在歐美國家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讓大多數人接受,國內更是如此。


分人吧,基本上我認識的人有兩種流派:看譜派和脫譜派。

我個人意見是:是,背譜就是比看譜演奏更好。我個人是堅定的脫譜派,且堅定的反對看譜上演奏會。(平時看當然OK)

另外我個人特別反感『背譜』這個詞。『背譜』的本質是讓你把譜子上所有音符和符號都用音樂的形式融會貫通,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哦這個樂句該漸強了,這裡雖然是同一和絃但是不讓踩踏板了,這幾個音是連音,這幾個要斷奏」。

這樣像背課文一樣去機械的背譜面的信息根本毫無意義。要理解的是從音樂上:為什麼這裡要漸強了?從感情上起伏有什麼變化?為什麼這裡不能踩踏板,是音會糊,還是為了避免出現無謂的泛音?等等。

不過,對這個問題我接受其他意見,適合自己就好。


必須憑記憶演奏嗎?


是看譜還是背譜指揮或演奏從來就沒有規定。對獨奏家也沒有規定必須要背譜演奏。雖然我自己在演奏小提琴協奏曲時總是背譜,但也從沒發現有獨奏家不帶著樂譜。有些觀眾不這麼認為。我不時地聽到這樣的說法:如果演奏時將樂譜放在面前,人們一定會猜想他沒有準備充分。畢竟戲劇演員也不會拿著劇本上臺。

這種比較是沒意義的。因為即使有的人將樂譜放在面前,但演奏時他根本不看。樂譜給了他極大的安全感,彷彿心理上的安全網,能在最意外的情況下保證他的安全。實際上他並不需要,因為要上臺演奏,就必須熟練掌握所演奏的曲目。此外,在劇院裏,舞臺下有個提白員藏身的小房間,以便在演員忘記臺詞的時候立即提醒他。


也別忘了每個人的記憶力不同。有些人的記憶力像拍照一樣,只需瞟一眼樂譜就夠了,能在最短時間內把它儲存在大腦裏。另一些人則需要更多時間,還有些人很難記住樂譜的內容,這很快就會影響演奏。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帶樂譜呢?畢竟音樂會的成功比什麼都重要。


還有些情況是出現在室內樂音樂會上。樂手們總是看譜演出,不僅是為了達到精確和順暢的合奏,也是因為看譜會加強這樣的意識,即自己的聲部從屬於整部作品。


但在鋼琴三重奏或弦樂四重奏中,觀眾可以確信的是,如果把他們的樂譜拿走,每個樂手也都做好了充分準備上臺,完全不會出洋相。


「看譜還是背譜演奏」這個話題,其重要作用還在於對所演奏作品的熟悉程度。越是經常演奏一部作品,就越不會依賴樂譜。要使一場極其複雜的首演音樂會成功,則指揮——如果他把貝多芬、布魯克納或勃拉姆斯的總譜忘在更衣室裏——也要拿回來帶上臺,即便他早就已經在演出前讀過了。在演出中可能會出現某些意外情況,而指揮無法再次召集樂隊糾正,這樣風險就太大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我該幾時鼓掌

丹尼爾?霍普

廣西師大出版社

¥12.00 會員免費


基本上啊,都經歷過。我大學專業老師抽譜子的時候……還讓我默寫過呢 。不提了,心累啊。這樣吧,先說看譜子的壞處吧。沒辦法隨時隨地的演奏啊!走到哪人家說來一首,根本背不下來啊!哈哈哈哈,開玩笑。

回歸正題,你既然是鋼琴演奏的,那麼你接觸的曲目量一定有夠多了。那麼,你應該知道,你這個水平彈的曲子,沒有幾個是不需要翻譜的。如果不背下來,翻譜該如何處理呢?本人親身經歷過,我想你應該也體會過,臺上演奏的時候翻譜子真的是一件很折磨的事。我現在經常會接合唱團的伴奏。基本上就是給譜子視奏排練兩次就演出。背是不可能背譜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背譜的。但是每次都要找個人給我翻譜子。一旦哪次演出找不到人,那我就得自求多福了。同理你在臺上獨奏也是一樣。這是最關鍵的一點。第二,背譜子有利於深入讀譜,我不知道你老師什麼要求,反正我老師要求我背的時候連所有的標記術語還有句子都背下來。而且經常會突然停下來考我。也虧了她那時候這麼要(zhe)求(mo)我。現在就連視奏都會條件反射的把譜子上所有東西都看一遍。

所以說背譜是個好習慣。如果你有這個習慣那麼保持下去,如果沒有那麼慢慢養成也來得及。不要急,一點一點來。

附上這是一次音樂會的伴奏譜。15首曲目的譜子。如果這是獨奏音樂會。這麼多張紙,你不背下來難道要一頁一頁翻?


之前上專業課的時候 老師說背譜才能把作曲家的曲子變成你自己的曲子

都獨奏了 不背譜是不是有點不太專業… 而且音樂處理思路不應該都記在腦子裡嗎

背譜作為音樂生最基本的技能… 不擅長就應該好好訓練一下 自己不喜歡就覺得沒有意義嗎 那音樂學院的期末考試為什麼會要求背譜(連業餘考級都要求背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