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了比特幣,虧了15w,在A股虧了5w,都是血汗錢啊?各位有沒有比我慘的???


扣掉年初浮盈,虧了5%吧。

沒搞美股,重倉恒生和油氣貢獻了大頭虧損,但是高位跑掉了券商和500,挺好的。二月二十五號之後覺得是頂部,但是沒有把大部分倉位賣掉,懶,總覺得漲沒跟上,不至於和科技股一起跌。

儘管我年初認為沒有牛市,美股估值非常誇張,隨時要掛,但我認為美帝的崩潰是a股牛市的曙光,如果那時候曉得美股還要熔斷幾次,估計會跑。

現在,我認為,恒生進入非常便宜的階段,而且成熟市場完全破位後的暴跌大致判斷底部就行了,一旦情緒拐點,反彈隨時隨地發生,沒必要猜底,虧點沒所謂的。有能力的話,個股基本很多在金融危機水平,彈性稍微大點的,未來可能有5-10倍的機會,話放這兒了,自己找吧。

美股剛剛在殺估值殺到中位數,如果後面還有殺業績,可能會有更低的點位,但零利率時代,收益預期怎麼確定,我覺得kind of tricky.好像目前還是看空的邏輯佔據上風,有些現金牛和中概個股可以開始看了,但是整體機會不是很確定。

我A嘛,處於科技股前景非常良好,估值更加良好,藍籌估值低,利潤下滑已成定局(還有大批便宜的多的港股)的尷尬局面。我也不知道這兩種因素誰再佔據主導,目前處於小倉位醫藥和300,500寬基的試探階段。可以觀察的窗口包括平安,格力,立訊精密,兆易創新,中國建築,紫金礦業,恆瑞醫藥,葯明康德等等,未來就是看誰纔是主導的力量吧。


略賺。

二月那時疫情壞消息不斷,美股跌了沒幾天創了新高。做空的ES/NQ基本都割肉不少,apple put也基本BE out。然後就瀑布了。失去了原本可以賺fuck-you money的倉位,也沒有什麼可難過的。繼續做股指期貨delta neutral vol spread。前前後後一個月,大概賺了60%-70%左右。


如果這個金融危機特指3月12號的那幾場暴跌的話,我應該算作沒虧,甚至略微有些小賺。

這事兒其實說來好笑,早在2月11日 @區塊律動BlockBeats 在區塊律動BlockBeats:比特幣的死亡螺旋踩踏會真實發生麼? 裏講過這個事情,那時候比特幣重上1萬刀大家有些上頭。

我在評論區裏建議:務必在減半前清倉或套保。

路人嘲諷我是根新韭菜。

管他那麼多呢,自己的錢自己負責唄:

實際上我早在2月9號之前就陸陸續續開始清倉,大頭部分基本上是在2月20號之前全部拋光了,後面還留了些渣渣,差不多在3月12號暴跌前中期也拋了百來個比特幣。

我記得當時在微博上,託你老師說5500是底,我說不可能,過了4月再說,然後反手就把5000+的比特幣賣了。

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情況,不能說完全避開暴跌吧,但是基本上沒怎麼虧,算上平均持倉價,略有小賺。

這事兒怎麼說呢,算運氣,也有些許預見,在我的邏輯當中一直認為市場具有對稱性的,也就是說只有經歷過大熊(低價籌碼)纔可能會有所謂的大牛。

反觀上次比特幣跌幅,實際上未跌破6500就反彈至10000,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指標,我判斷這最多是小牛,差不多清了得了。

倒是這次大跌我覺得機會來了,開始慢慢建倉,直至5月,祝我好運。


浮虧最高那天有幾百萬吧,確實沒想到BTC價格一天時間就腰斬了。

A股做空倒是賺了點,可惜為了專註抄底BTC把空單提前平了,最大那波反而沒喫到……


2020 年浮盈減半,這幾天勢頭緩和了。

但說實話,跟疫情、金融危機(待定)也沒啥關係。只要一天還待在賭場裏,別說桌上贏來的籌碼,揣兜裡帶進來的錢,到頭來也不一定能帶走。

如果非要比慘,昨晚羣裏有位做石油期貨商品的老哥,被特朗普一個大嘴巴給抽爆倉了······


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實事求是的說,2020年這波金融危機本座沒虧到,還賺了那麼一點點點點

不知道這麼說樓主聽了會不會難受

交易是一門最好的生意,不需要接觸外界,沒有那麼多的勾心鬥角和阿諛奉承,一臺電腦一根網線,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好玩的一批

交易又是一門最壞的生意,雖有種種便利,但需要你時刻保持強大的內心和超然的交易水平,不然分分鐘讓你虧到懷疑人生,痛苦的一批


沒虧錢沒賺錢。但是考慮到通脹,的確過的不舒服了。


從2020年1月10號到2020年5月10號,虧損43萬。自2015炒股以來,總共虧損59萬

自2015年投入5萬開始,不斷加倉,到2019年初已經一共投入70萬本金。

2019年本是不錯的一年,年初剩 40萬本金開始,年初的大漲我居然空倉了,大概4月份重新進入股市,然後不斷虧損下行,到5月份虧到剩33萬,下半年操作比較順暢,回了很多血,從低點33萬一直炒到1月10號的54萬,那時候本金只虧16萬了,想著再弄三個漲停就回本了,有點貪心,買入了平潭發展,堵臺灣大選,國內全部都是渲染韓國瑜會勝利的消息,我被洗腦了,結果蔡英文大比分獲勝連任,我的股票一路狂跌,過年又遇上疫情,新年開盤後連著兩個跌停把我嚇跑了,37萬出局,2019的盈利全部回吐。

這回不甘心啊,不願意放棄勝利的果實,大跌後我補倉10萬,總本金達到了80萬,賬面餘額47萬。其實這時候蹲守平潭也能回血,但是我看別的股都反彈很厲害,他龜速反彈,心裡不平衡,出去追了醫藥......遇上醫藥回落.......出了醫藥追口罩,遇上口罩回落.......追新能源,新能源不漲,追網紅經濟,網紅經濟停滯.........

反正就是買啥啥不行,虧欠第一名,折騰到現在,80萬隻剩下21萬了,無力迴天,還欠著銀行40萬,準備收手了,慢慢還清貸款先吧,哎


2020年3月,整個投資界都不太平。

炒股的千股熔斷;炒幣的資產減半。有的人割肉離場,有的人趁機加倉。

有相反的判斷纔有交易達成,那麼,哪邊纔是對的?

投資的對錯將極大地影響到我們未來10年是超越階層還是跌落階層,讓我們看看如你我般的普通人,稍微懂一點理財和投資知識,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投資規劃?

1

@李小洋

我會把資產的10-20%用於投資。其中高風險投資佔比20%,以求搏得高收益,中風險投資30%,分類夠買有風險對沖屬性的投資品,低風險投資50%,獲得穩健收益。

我的投資中大部分都是長週期投資,而投資理由我覺得就是要回答好以下的靈魂三問。

【你是誰——準確的自我定位】

你是誰就是要回答在投資領域中的自我定位問題。這個問題決定了你的投資渠道、策略的選擇。比如靠投資喫飯的和靠拿上班工資喫飯的在投資領域定位就不同。

以我為例,我是一名朝九晚五標準上班族,工作性質與金融投資領域完全不沾邊,也沒有相關專業的背景,標準的韭菜大軍的一員。

因為我的穩定收入來源主要是工資,為了提升收入水平,我的大部分精力也自然會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就註定了我沒有太多時間精力來研究投資產品和關注行情變化,從而無法掌控瞬息而逝的投資機會,無法及時應對風險的快速變化。

因此我會選擇一些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成本去關注的長線類投資品類,例如存款、債券、理財產品和指數型基金。

這類投資品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天天耗費時間精力去關注,十天半個月(甚至半年)進去看下狀況就行了。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把精力放在你產出主要收入的領域。

投資策略方面,我會選擇「定投+機會投資」的模式。

從定投來看。一方面,定投不用考慮投資時點,避免了主觀投資時點判斷失誤導致的風險,也不用為短期的投資波動決策;另一方面,定投是長週期的分散投資,能夠有效的平衡市場出現的機會和風險導致的損益;第三,最關鍵的就是定投的複利效應。定投收益能加入本金繼續衍生收益,能實現利滾利的效果,長期收益可觀。

即使短期的下跌,其實也是增加了低成本購入投資單元的機會,長期積累可以得到更大的一次性獲利。

從機會投資來看。我們經常都會從同事、朋友、新聞等周邊收集到各種市場消息,比如這兩天的美股暴跌、原油暴跌等消息。

當投資領域暴跌的消息突然成為談資的時候,就可以轉移注意力,考慮在這個時點介入,一次性的適當加大投資籌碼,然後選擇忘記。

當一段時間後投資領域暴漲的消息突然成為談資的時候,又可以轉移注意力,及時介入贖回投資和收益,繼續等待下一次消息窗口的出現。

【你從哪來——明確投資風險偏好】

你從哪來實際是要能夠清晰辨識自己成長經歷帶來內生的風險偏好。每個人對風險的認識大不相同,有基於原生家庭影響和他人的模仿學習,有自己實踐的經驗感悟,這些成長走過的路,都會形成自我對風險的認識和偏好。有的人成長過程中以小博大勝率較高,就會可能形成追求風險收益的偏好,反之亦然就會形成保守的風險收益偏好。

風險偏好和價值觀有關,是你追求利益的渴望程度和承擔損失的心理底線的一種平衡。如果投資了不符合自我風險偏好的產品,從結果上看,有可能會導致自己心理無法承受的損失,從而導致更大的悲劇;從過程上看,超過心理承受能力的結果也會對日常心理健康造成嚴重負擔。

而風險偏好大致可以分類三類:風險迴避、風險追求、風險中立

風險迴避的人面對預期收益率相同的產品,會選擇低風險的投資,關注點在資金安全和保本上;風險追求的人面對預期收益率相同的產品,會選擇高風險的投資,以搏得可能超出預期收益率得到更高的回報,關注點在資金最大化收益上;風險中立的人介於兩者之間,他們既不追求風險,也不迴避風險,他們的關注點就是預期收益率大小。

選擇符合自己投資偏好的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給自己營造了較好的投資心理環境。

【你要去哪——明確的損益目標】

你要去哪關鍵是要明確自身通過投資想要實現的目標。投資的目的是作為日常收入來源?財富保值增值?以小博大的投機增值?每種不同的目標背後都有相應的風險代價,關鍵是要評估自己投資目標,合理設定投資的損益目標。

比如投資股票,最好結合自身成本情況給自己制定明確的損益目標。身價1個億的人,花100萬買股票,他的投資損益目標可能是超過正負100%。身價100萬的人,花100萬買股票,他投資的損益目標可能就低於正負10%。

損益目標實際也是一種心理寬容度,能幫助我們盡量理性的對待投資,避免感情過度參與而導致的而外損失。

有人說我只有負向損益目標,跌到損益值我就割肉規避更大風險,但沒有正向的損益目標,多多益善。其實這也是一種非理性的做法,收益超過損益目標,一旦跌回目標以下,就會帶來較大的不甘心,造成心理幹擾和困擾,很容易在後續的投資決策中做出失誤判斷。

而及時止益,即使收益繼續上漲也會帶來不甘心的困擾,但是從結果來看總歸是好的,大可等待下一次機會,而不必糾結於一時輸贏的多或少。

就投資來說我們要關注的是長期的贏多輸少,而不要在意一時的輸贏多少。

2

@黑暗的地方有光

最近正好在研究資產投資方面的話題,學以致用一下。

投資資產最重要的是分散風險。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於我而言,以北美市場為例,我會把目標鎖定綜合股指,因為跟著大盤趨勢走的股指更穩定,長期規劃中,在市場震蕩的情況下,收益率更高。

而且在投放資金上面,不要一次性投放,分多次。假如我有12萬美金,分24個月購買,每個月購買5千。並且剩下暫時未投放市場的資金可以用來做定期,或者是可以及時取出的小投資。

第二個是公共基金,最近對這個很感興趣,並且認為可行性比較高。對於我而言,保守型很強,更願意選擇低風險、穩健的中低投資型基金。衡量好波動程度、與大盤的相關性、消費比等因素以後,選擇適合自己幾隻。

第三個是房地產。我所在的地區房市較穩定,近幾年沒有較大波動,並且這個地區發展迅速,很多大公司注入,為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多潛力。在看好這一趨勢的情況下,認為買房用於出租有較好收益。

買房之前,一定要經過縝密計算,一般來說,高於5%的年凈收益率為佳。而且要計算物業費、維修費、地稅、PMI保險費等。在考慮分期付款時,要計算15年還是30年。在槓桿效應面前,15年帶來的收益並不一定比30年的高。

第四個,保守型的,把小部分資產拿去銀行做定期存款,目前市場上最高的一年2%。這個虧損的可能性很小。

第五個,支付寶上買理財產品。保守方式,餘額寶裏的七日年化在2%-4%的不等,每日收益基本可以在兩位數(小額投)。穩健或者冒險的,購買理財或者基金,目前由於疫情,基金浮動比較大,科技、軍工的仍然看好。

最後來說一下投資資產的幾個注意點:

第一個,分散風險。這個一開始就說了,既然是投資,就一定有風險,不要從眾、貪婪,把錢砸到一個地方,最後泡沫破裂,價格跳水。

第二個,明確自己的投資偏好以及自身狀況。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和五六十歲即將退休的人對於理財計劃肯定是不一樣的;要清楚20萬作為全部可投資資產和20萬作為總資產的一小粒塵埃的概念和行為也是不一樣的。

第三個,保持對市場、對信息的敏感性。國家政策、財政稅收、科技發展都息息相關,一定要多學習,多吸收經驗,自己多消化、多理解、多思考。

第四個,保持理性,不貪婪。「理性」這個關鍵詞前幾期的學習就有涉及,給自己一個範圍,見好就收。

第五個,給自己留條退路。一定要有一個Plan B,如果你不是股神,在你把所有身家都投入一個股票的時候,你一定要有穩定的收入,不然等著喝西北風也沒人幫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自己夠自己生活的基礎上,來提高生活水平。

希望大家都能賺錢,不一定賺大錢,賺的開心,賺的有收穫。

3

@筠

在分配個人可投資資產時,我會分四步走:風險評估、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風險評估】

做任何投資之前都應該就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一個評估,選出比較適合自己的一類產品。

第一步是列出自己現有的收支狀況,估計未來5年的收支狀況的變化。

為什麼是5年呢,10年的話維度太長,估算準確的可能性很低,1年的話維度太短,不太符合投資回報的週期規律。3年或5年就是比較合適的,估算較有把握的就可以選擇5年。為方便對比,我還將投資收益率扣除了通貨膨脹率(假設為4%/年)帶來的損失再計算。

例如我現在是單身,為避免出現老人或自己生病的情況導致支出的大幅度增加,我早已配備了各類重疾醫療保險,以小的槓桿去支撐其大的風險。收入目前是100,個人支出是20,家庭支出是5,扣除一個季度的支出用作應急金(即6.25),所以可調配的資金是68.75。

5年後,我的工資可能會先增長再因生孩子而停滯甚至下降。雖然我目前還是傾向於丁克的,而且行業裏的女性並沒有因為生育導致收入下降,但風險評估時,保守點總沒有錯,所以工資收入估計是125。

假設個人支出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同頻,即5年後變為25,家庭支出按人性估計會增加為個人支出的3倍,也就是75,預留應急金為25,也就是工資盈餘就是應急金,不能用作投資,只能買流動性最佳的,也就是隨存隨取的貨幣基金。

還好之前未婚未育省下的第一桶金,還在繼續投資帶來複利。每年的投資保守估計得到5%的年化收益,投資收入合計同時也是可調配的資金為83.56。

這麼一通計算下來,我也驚訝,當工資收入和家庭支出都到達頂峯時,可調配的資金卻仍增長了21.5%,複利的力量竟如此強大。

看來我的風險承受能力還是蠻強的,但是我頂多可以接受-30%的中低風險,所以我願意選擇來錢來得慢一點的穩健收益,而不會考慮來錢快風險高的產品。

那麼什麼產品符合我的風險偏好呢,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還抵不過通貨膨脹,肯定不屬於我考慮的範疇;指數基金就因為年化收益有10%左右,是一項很受歡迎的投資。

指數基金通過選收益排前的多間公司按照公式買入,一旦某公司收益跌下來,比他優秀的公司就會補上,所以風險較低,可以選擇小於40%的資金的投入。

目前來說,還有一個風險低收益很高的產品很喫香,那就是可轉債,我會選擇小於60%的資金的投入。

可轉債是啥?是上市公司發行的一種可以像股票一樣交易的債券,規定了到期本息(例如發行價100元,5年後還給你105元這樣),所以可轉債是一種保本的投資。

你想想假設老張急用錢,打算將手頭的可轉債低於發行價20元賣給你,你等一段時間就可以穩賺25%,你願意不願意。不但你願意,隔壁老王也願意以85元買這張債券,村頭小陳說90元褥褥羊毛也是極好的。所以可轉債的價格是會跌破發行價的,但不會跌太多,因為一跌多了撿漏的人就都來了。

可轉債上市半年後,可以按轉股價轉成上市企業的股票,這就給可轉債的收益增加了許多彈性。

你想想,如果你想買茅臺正股需要11萬才能入手,用可轉債的話10萬元買入,再轉為正股,那是不是棒棒的,既賺了1萬元差價,還有正股後續飆升的股價帶來的收益。

問題是茅臺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因為債券到期是要還本金加利息的,而買入正股的就是公司的股東了,只需要支付分紅(也就是不用還本金),所以對於現金周轉不寧的公司來講,修改轉股價,發布利好消息使正股瘋漲,就能吸引更多的人來轉股,解決現金流問題了。

所以可轉債的價格會突然暴漲兩三倍,收益那個高啊。

那麼為什麼我還給可轉債做了個封頂的預期呢?主要是可轉債實在太友好啦,像是現在,市場上的可轉債要麼價格貴,要麼信用差,就沒有合適的可轉債可以買入啦,只能考慮其它投資。

可轉債也是有周期的,可能幾個月之後又會有很多便宜優秀的可轉債出現,到時候我就不會放過了。想要收穫是需要提前播種的,給其它投資分配一部分資金就是這個原因。同樣的,如果後來可轉債發展為不那麼賺錢了,我就會改變策略了。

【好行業】

查看一下不同行業平均工資水平,就可以知道選好行業多麼重要了。

製造業的從業者難道比IT、金融和科研的從業者工作更不努力,更不認真嗎?這些工資高的行業的老闆不是因為賺得多,而是因為更有良心所以給的工資高嗎?

我們來看看中國人投資的首選,買房子。因為房子具有投資和消費的雙重功能,而股票就只有投資功能了。

換成大白話來說,即使房價虧了,房子還能住。但老百姓不明白,自住的房子還需要花錢維護,也就是負資產,只有賣出的房子纔算一項投資。

其實買房不算一個收益率高的選項。你說胡扯,過去十年,房價不是漲了三五倍了嗎,很多人現在都做了包租公呢!那就當10年前買房子漲了5倍,即5(倍)開10(年)次方等於1.17,換算為年化收益就是17%,不算高吧?

那包租公是怎麼當上的呢?因為大部分人買房都是貸款買的,假設你付出30%的首付,貸款利息為5%,一年後房價升了17%賣出。

那麼房價雖然只漲了不到20%,你靠借來的錢實現了40%的年化收益,等於房價漲幅的2倍有多,如果這個收益率維持3年,你的資產就能翻4倍。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貸款買房的人賺翻了;而全款買房的,不是財商負分,就是錢多咬身……

Lip師兄常說,投資不是一項判斷題(買或不買),而是選擇題(哪個賺錢最多買哪個)。

我們看看,指數基金定投年化收益10%,可轉債年化15%以上,股票年化-10%~30%左右。那麼買房呢,假設房價每年漲幅為8%,你就能打敗指數基金獲得的收益;如果房價漲幅在10%以上,收益率可以打敗可轉債;如果你想獲得像過去十年那樣瘋狂的收益,那房價也要在未來10年瘋漲5倍。

考慮到政府對房價的調控手段,房屋買賣的手續費應該會增加,二手房也會有一定貶值,加上房子維護消耗的一定費用,可能房價每年漲幅還要更高些纔行。

那麼房價未來會上漲還是暴跌呢?沒人能知道。我的想法是:

(1)未來的資產分佈會強者恆強,也就是滬深300會比上證500的吸金力要強,北上廣深的房價還會上漲,而十八線的小鄉鎮就未必了;

(2)因為人們選擇購買更有投資價值的地段的房子,加上低生育率,帶來地段不好的房價會較低程度的下降。但不會暴跌,因為出於維穩的需要,政府肯定會採取措施調控的;

(3)地段好的房價10年會漲到5倍嗎?我覺得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現在的房價已經太貴了。如果10年以後,北上廣深的廁所要100萬元一個,公攤面積再要花100萬元去買,再買個30方夠睡覺用就得了,首付30%也就是420萬,這酸爽,不敢想像!也可能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畢竟我預估的工資增幅可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不會將房地產視為一個好行業投資,畢竟他不但賺得少,而且我還買不起,輸不起。

那麼什麼是好行業?前面說過,工資高的唄,選擇生活必須類的好行業進行投資,會比周期性大幅度波動的行業更適合大部分人。

【好公司】

好公司,也就是行業裡面的大哥,嬰兒版的大哥我不要。

為什麼?給你幾萬個男嬰,要你在裡面選一個將來能參加奧運會奪冠的,或者簡單一點,讓那個小子當你的女婿,你能保證選出來的人品好、經濟能力強還對你女兒好嗎?

他還那麼小,你能看出來就見鬼了,同理,我也不會選擇投資科技類公司。因為科技發展太快啦,更新迭代也太快了。

上學時候最火的諾基亞,到我剛畢業就銷聲匿跡了,99%的科技公司都是這樣,只有1%在10年後得到十倍八倍收益。

所以與其在10年前低價買一堆微波、微笑、微疼公司,看著他倒閉掉,還不如在10年後微軟一家獨大後買入。這樣有什麼不利好的消息,公司本身有能力抗住,繼續產生收益。

【好價格】

好價格就好理解了,低買高賣就是好價格。

像前面說過的可轉債,它的價格一般會長期穩定在100元上下,平日裏無人問津。一旦上漲,就有一大波人越漲越買,打算在這十天內再賣出賺取差價,使可轉債的價格升得那麼高,跌了一點點又慌忙拋售,完全是給我們理智的投資者送人頭。

那我們是股價越便宜越買嗎,也不對,那樣會很容易踩坑踩到一些賺錢能力一瀉千里的公司的。

好價格,與其看股價,不如看市盈率。市盈率就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換在非股票市場思路也同樣適用,就是市場價/盈利。市場價過高,或盈利能力過低,都會導致市盈率偏高,我們賺到錢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當然,市盈率也不是越低越好,怎麼把握一個合理的買入價範圍,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啦。

4

@馬東尋路小羔羊

「每個人由於年齡變化,行為和思想也會變化。」

假定有100萬的可投資資產分配的話,根據當下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素質做出選擇的話:

(1)有正職或很忙,沒有太多時間投資;想穩一點的保守派;

這個時候直接來個『槓鈴法則』來分配:

90萬買基金、國債、黃金等穩定、風險低的項目。因為管理的時間少,目標就是保本求一點升值。

10萬買自己慢慢找一些「小刀鋸大樹」的項目,如果輸了沒有問題,不會影響整體,但是贏了的話是翻幾倍的收益。{其實也可以歸納為試錯的過程}。目標就是在波動中用小投入獲得大收益,撞到一直黑天鵝。

不用9-1分配也可以9.5-0.5,只要遵循其原則即可:極端保守+波動偏好。如果出現投資虧損,那麼波動偏好虧掉的錢,極端保守的資產收益就可以彌補上。

給可投資資金設定一個閾值,當達到閾值的時候按一樣的比例重新分配金額。例如當可投資資金到了200萬點,那麼「保守-波動」資金額就從90-10變成180-20. 虧損也一樣操作。

理由:正職永遠是收入最大的來源,在不影響正職的情況下去把手中資源擴大。槓鈴法則的屬性完美貼合了可分配時間少的情況。理財之道,慢就是快。

(2)進取;能承受刺激和風險;正職就是投資;

這個時候可以直接『凱利公式』來分配:

凱利公式的目標是期望收益雖然為正時,找出在最合適的下注比例,使自己的資金增長最快。

撇開公式本身的好多數學理論和不確定因素,公式的一般應用方法如下:

計算出當前項目的最優比例是60-40,所以每次交易就是放投資金額的40%。

Eg: 第一次投100萬X 40% = 40萬。如果贏了,金額變成120萬。下一次投資就是120萬X 40% = 48萬。如果第一次輸了,下一次投資就是60萬X 40%=24萬。

理由:基於正職就是投資,一定是希望收入最大化。但是前提是要有過人的操作和良好的心理狀態。

總結:

資金管理在投資活動中至關重要。和任何撲克高手一樣,要會善用手上的籌碼謀取最大的收益。通過合適的資產配置,在長期中使回報率最大化。

兩個方案的操作和背後的邏輯都是差不多,都是通過合理分配資產使自己可以長期存活在市場中,分別就是比例大小和閾值設置:槓鈴策略中的保守投資一定佔投資額的絕大部分,保證收益可以支撐波動投;。凱利公式沒有閾值,就是根據比例投資。

無論幹什麼都要遵循的原則:

1、不懂的投資千萬不要碰,不然結果都是繳智商稅。

2、不要對投資抱有任何僥倖心理,認清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已。

3、不要輕信任何消息,時刻留意非對稱風險。

4、不要借錢做投資,加速賺錢的另一面是加速爆倉。

活著纔是理性。


由於我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虧掉了大部分本金,因此我可以驕傲的說,在2020年的這次危機中,我的虧損比例低於百分之八十的散戶,估計比巴菲特虧得比例少。


目前為止,虧了五六萬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不想回答。但是兩條信息讓我忍不住要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和您「比慘」。但求看到這篇回答者能瞭解一些乾貨。

第一:您的名稱叫:幼兒園退休園長?

這是一個暱稱而已還是您真的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並且曾經從事這樣的職業。

第二:做多比特幣,虧損15萬,而A股虧5萬。

倒不是這個數值有多麼驚人,而是您選擇的這兩種投資工具以及配置比例,驚著我了。

您是得多好賭啊?

先說說您對投資工具的選擇。

對於數字貨幣投資,我想借您的寶地講講我在這個領域的個人經歷。比特幣投資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尤其2017年很多投資界正規軍中的大佬們都在熱議區塊鏈,熱議幣安,熱議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本人恰好也在那時候,剛剛結束了幾個文交所項目(不是簡單的投資,而是項目策劃,交易規則制定,交易系統設計及市場開發),受邀到深圳籌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於是對數字貨幣「產業鏈」有一定的瞭解。

為了學習數字貨幣投資,在qq上找了個老師,交了1萬塊學費,其實也談不上學什麼正經東西,只不過他會幫你分析,推薦買哪些幣種,至少讓我知道了BTC(比特幣),ETH(以太坊),XRP(瑞波幣)等等這些主流幣種。認識了一些幣圈的朋友,他們微信我都備註的「幣友XX」。還有一些項目方、交易所創始人、幣圈的媒體、技術開發者等等。

這是一個產業鏈。一個幣種從開發、上線、交易等等一系列的話題太多,太專業,不在此贅述。我只想說,這是一個沒有監管,混序的「交易市場」,理論上與你炒大蒜邏輯上沒差別。只不過基於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貨幣交易,充滿了新科技,黑科技,的感覺而已。而且,投資者多數有一些投機心理,於是越是監管,越是打擊,就越是讓你忍不住進場。就像千百年來杜絕不了的「黃賭毒」。

當然,數字貨幣交易,有他的底層邏輯和存在的基本要素。比如,區塊鏈技術下的數字貨幣,數量恆定(各種的不能篡改),可轉移(通過TOKEN轉賬),可確權(每個人的錢包地址,私鑰,具有唯一性),通過各種途徑與你的法幣(比如人民幣)進行交換,有N多網路平臺可以像股票一樣買進賣出,撮合交易,還有場外C2C交易。總之能讓你買,能讓你賣,能賺差價。

數字貨幣交易的風險:

1、沒有漲跌幅限制,沒有資金監管,信息嚴重不透明。交易平臺是這個產業鏈的金字塔頂端,所有的交易數據,開戶數據,資金走向數據,都在交易所後臺。有良心的交易所會嚴格管控項目方,比如鎖他的幣,收保證金,要求交易量。沒有良心的交易所,可能會跟項目方聯手割韭菜。

2、不要相信交易數據,都是機器人刷出來的。你在股市上參考交易量,交易數據,結合資金面,消息面,判斷走勢,這些在幣圈都不管用。幣圈你想炒高一個幣,花錢在媒體上放消息就行。

3、小眾市場,資金規模、交易規模遠遠撐不起來太大的漲幅。除非開戶數量暴增,交易資金暴增。但是在目前全球還沒有很好的數字貨幣交易管控措施,監管制度的前提下,這一點很難達成。而監管於區塊鏈的核心本質又有極大的衝突。所以這個矛盾何時解,這個市場才何時有機會暴增。大資金的比特幣交易,我們叫場外大宗交易。大多數都是以跨過法律監管,跨過資金監管,跨過外匯管製為目的進行的。他們真正的目的不是進場交易,而是以比特幣為媒介進行資產轉移。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幣種的上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金盤的引流。而資金盤你懂得,就是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

題主說自己做多比特幣,首先肯定你交易主流幣種,至少不會「血本無歸」,交給時間,你的錢還在。說到「做多」,顯然你玩期貨,玩合約,玩槓桿了。這是風險超高的交易。其實你就是在買大買小。我不知道你的總資產多少,15萬對你來說是多大的比例,既然選擇了這個投資品種,就玩個刺激,別在意賠賺了。而假如您真的是「退休的幼兒園園長」,這樣的操作未免不符合您這個年齡的資產配置原則。在這裡提問,或許大概您也只不過想向大家表明一下,做錯了方向,表示一下遺憾而已。

插播一個小故事。原來我公司的交易員,我們有個自己的數字貨幣在一個小交易所交易,需要24小時三班倒,手工敲單做交易量和活躍度。他開始學習數字貨幣交易的時候,給自己設置了鬧鐘,跟他的室友排班,晚上起來看盤,做短線。偶爾賺一點,賺的不多,但是一旦虧了,也是滿眼帶血了,一個勁兒的幹,信用卡都還不上了。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心態不平衡而導致失去理智的行為。後來慢慢冷靜了,也還在炒幣,也做期貨。我問他做的怎麼樣?他說現在誤差小多了。

所以,數字貨幣這個投資品種,別談賠和賺,玩個樂呵得了。

股票不多說了,虧也是個浮虧,至少不會「沒」。還是那句話,剩下的交給時間。而且總體而言A股市場低迷了這麼多年,加上疫情的影響,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其實在今年是有望有個不錯的回報的。別忘了巴菲特都抄底了,雖然抄在了半山腰,又如何呢?人家有打不盡的子彈。

最後我想說,如果您真的在乎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要有財務目標的投資規劃。否則,討論賠賺沒有任何意義,只是金錢遊戲罷了。


去年年底在餘額寶裏暫存了一筆錢,然後就被很久很久以前設置的定投給自動扣款了,2000元,買入一筆基金,目前虧損156.13。

這還不是最慘的,更慘的是這一筆讓我之前的完美操作蒙上了污點

看到右上角那個紅點沒,那不是我買的!!!!



目前十二個點,也是入市以來的總虧損。

在3月2日那次大漲裏,我清了95%的倉位,只剩下兩隻股票各留一手跟蹤行情。後來沒有再買入,因為後來的行情看不懂了。最大的一個困惑是,A股連續出現向上跳空和向下跳空。這是我入市以來少有的情況,我隱隱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

圖中方框是跳空的區域。

雖然我錯過了3月2日至5日的一波漲勢,但也避免了6日之後的震蕩下跌。

作為入市不到一年的韭菜,在春節前虧損二十多個點。年後一波漲勢,最好的時候虧損只剩下五個點,後來又回撤了幾個點。

我思考為什麼沒在回撤前果斷賣出。因為抱有幻想,忽略了信號

2月4日以來的一波行情讓我覺得行情持續下去,幻想這次一定能回本,一定會賺到錢。於是忽略了大盤。其實大盤從2月24日已經變得不妙,連續四天沒有上攻。那個時候就應該減倉觀望。下面是別人對2月25日行情的總結,這纔是明白人。

作為不到一年的韭菜,我明白了最重要的敵人是幻想,還有錯了死扛不認輸放棄幻想,果斷止損,這是我用血汗錢換來的經驗。

特別贊同多準備現金這個觀點,等待機會的出現,為祖國護盤。


單放空了白銀,就翻了兩倍..........


我就是個小散戶,虧了一點點哈哈哈。

我聽說我同事說美國有人用五千萬做空美股,然後賺了20多億的(都是美金)。

具體細節不清楚,有了解的人可以寫寫。


比特幣看好的時候價格已經有點高

也不敢買,雖然還是看好,膽子小吧

不過也不後悔】

至於疫情期間,倒沒虧

反而賺的多了平時一點,


我沒在2020年虧錢但卻倒在了2019年

2019年接觸了數字貨幣錢包,MGC包裝的也高大上,說實話,開始是說通過搬磚套利賺錢,雖然自己知道搬磚套利不是之前了,有些國家比如伊朗水電發達,有些偏遠地區有些封閉,地方上有宗族長老和軍隊保護,挖的比特幣在某些交易所就是比韓國便宜,存在過一定特定時間,

再比如說什麼交易所通過刷單製造某站某幣交易量大,然後吸引很多空氣幣過來繳納登錄交易所的費用,通過這個賺錢然後分刷單者一點利潤,想想也最醉了,現在這都啥時代了,機器一秒鐘刷單無數,還需要這樣多人每天點來點去的做繁榮,誰想做還沒點身份證,還開不了人頭戶,

要說以上我都懂,我也都知道,但我想的是通過這個數字錢包也進入數字貨幣,至少類似極早前下載個支付寶吧,也就這樣想的,挺樸素的想法,確實我也沒想通過做團隊賺動態獎勵,也就是自己有個數字錢包覺得挺酷的,最多最多這樣樸素的目的

也沒投太多,也就5000元吧,然後也真是自己血汗錢吧,只能說你看中人家的分紅人家要你的本金

我原本是想就算它不分紅,我多少持有幾個以太坊也好,不分紅就不分,那我有幾個以太坊也算佈局數字貨幣了,

後來有一件事引起我的警覺,MGC發布了一張工作團隊的介紹圖片,其中有一個斯拉夫長相的男人,然後領帶寄的還開著領口,領帶擰巴的襯衣敞著口(請腦補此畫面),我就覺得這個畫風它就不對勁,但我也沒有說撤回,看完那個照片我已經出現了,賭了,全當沒了,把我這樣人騙了,也全當他們花心思了,

再後來說實話有個泰國演唱會,更加讓我懷疑了,或者說幾乎可以確信這就是騙子公司,你想一個所謂英國公司組織演唱會,全部是都不知道是誰的拼盤演唱會,且都是香港大陸藝人,這英國公司如果地道,英國公司最擅長玩弄這樣的英倫文化了,卻找來的草臺班子

可能看的人會問了,你這樣敏感警覺了,還能被騙,從結果上看,是的,

其一因為我當時每天產生的代幣數量確實不夠提幣的數量就算我有一萬個警覺也完全無力阻止,

其二因為我當時也抱著,你說起個盤子搭個檯子也不是那樣容易,前期籌備規劃宣傳,又是技術又是泰國演唱會,擺明要大幹一場,前期造勢,再怎麼著也能撐個一年吧,又不是說沒有人加入,就是龐氏騙局,它這才剛剛開始付點成本,足夠彈藥堅持一年吧,我半年就走人,留小股部隊繼續潛伏,等個衛星,但是plus錢包的跑路,打亂了這些佈局,估計也包括項目方,為了避免被相似性引起懷疑和調查,它們決定提前跑路了,前後沒幾個月,可以說項目方也命不好,

但不管怎樣說吧,我賠錢了,教訓也有了,只能說目前數字貨幣看似美好,實際陰影重重,各種不規範,由於存在於數字世界中,犯罪成本不同,也給抓捕罪犯帶來了難度,

當然每個人承受程度不同,但仔細分析下來,很多人會說貪啊,罪有應得啊,但實際客觀去看問題,普通老百姓是貪?普通老百姓都是為了這個家,希望能過上點更好的生活,為家人可以多買一些物品,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甚至是給母親買雙防滑鞋,別下雪天出門買菜滑倒,給父親買瓶糧食釀造的白酒,少喝那種塑料桶裝的勾兌白酒,或者給孩子在一個又一個邀請電話下,連續聽了兩次試聽課,想給孩子一個多點輔導班的機會,也許是為了懷孕的妻子在去產檢和孕期,颳風下雨天可以打個計程車,也許是再拖一天再賣能多出今年的取暖費或者車險錢,人性在此,說服自己有時只需要一個理由,當然了,說這些並不是去做傳銷,那個東西就不同意義了,那個是通過拉別人進來,讓別人給自己忙活,實現哄騙更多人自己躺賺,那個是另外的事別混淆


6500元工資,過年辭職,然後趕上疫情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