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學習,成人是否需要學習?周圍的成人,誰還在學習?


最嚴重的問題是,以成人的目標為目標,以成人的狀態為狀態

家庭教育問題歷來都是社會問題的演變和折射,從不能剝離出來

想讓家庭,想讓父母單獨肩負起孩子的家庭教育,同樣是一種問題,還是很大的問題

孩子該有什麼,什麼是人格獨立,什麼能力最重要,或者說這些的前提是什麼,或者說,什麼樣的孩子才有生命力

是汩汩而動的生命力,就是熱情的警覺,有接納的欣賞,沒有擔心的興趣,仰望星空的半呆,陽光射透身體的輕盈,沒有固定模式的鮮活和無限可能的空無

會感覺到神奇還是胡扯八道,或者什麼感覺也沒有呢?

三歲的女兒拿著剛落下的樹葉,細細的欣賞著紋路,顏色,形狀,用手摸了又摸,一路如此,最後告訴我要替她保存好。我便知道她擁有的,就是我要追求的

對主動感,覺察,欣賞,興趣,獨立,嘗試,感悟,這些方面的阻礙甚至是破壞,是教育最大的失敗,甚至是罪惡。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

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忘記所有學校所學的內容之後,剩下的東西

剩下的是什麼?我們成年人是否在阻礙甚至在損害這些呢?

古詩的強行記憶,加減的重複運算,成年人要幹嘛?

孩子衝動就打壓,錯誤就批評,規則道理的強行告誡,成年人要幹嘛?

哭泣是不應該,躲避膽小就灌輸勇氣膽量,你讓遺傳於人類過往的負面能量如何消化?成年人要幹嘛?

失敗中的主動感和嘗試探索的興趣,幾乎也一併被否認。成年人要幹嘛?

成年人要幹嘛?要在孩子身上干他自己的事,還是眼下此刻他想乾的事

自己沒有讀過幾本書,唐詩宋詞就成了孩子的長征。自己沒有安全感,孩子也要跪拜關公佛祖。自己一無是處,孩子三歲便要鶴立雞群。自己缺錢,孩子便已經走在了富豪的起點。自己委屈落寞,便要孩子張揚跋扈……

你錯了嗎?成年人錯了嗎?沒有,沒有錯

在社會,在文化,在成年人人格獨立之前醒悟之前,那都沒有錯。看到這裡,如果你是中年人,你想罵我幾句,你也沒錯,你對於無從選擇,你對於無可奈何

成年人沒有了生活的熱誠,沒有了做事的興趣,沒有了無緣無故的好奇,沒有了萬般可能的可能,沒有了熱誠的警覺,沒有了與空氣陽光融為一體的輕盈,沒有了哭泣的隨時釋放……

沒有這些,你讓成年人把這些投射到孩子身上,並以此為基點與孩子互動,也太難為成年人了。一沙一世界,誰又能輕鬆跳出自己的世界呢

所以,只好說,成年人沒有錯,在他自己的世界裡沒有錯

只是對於孩子,都不對,都不應該

但也不一定,以後孩子變得和你一樣了,他便會覺得這也沒錯,還會繼承下去


不要簡單的把自己的應該和想要,投射到孩子身上,也不要把自己的迴避委屈簡單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最大的與我們的不同,就是他們無限的可能和接納

你說我想給孩子智慧,但智慧和胸懷,從來不是能夠複製和強行灌輸的,需要自己體悟。否則誰都給不了。錯誤和嘗試之所以珍貴,原因就在於此

你或許會說這太難了,的確有些,但容易的也有很多,比如

比如,兩歲的孩子要晚上出去玩,你不必直接批評阻止。你可以帶他出去轉一會,要做的不是避開晚上的不確定和黑燈瞎火,恰恰是就讓他感覺到不方便和黑漆漆

再簡單的道理,哪怕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孩子沒有體驗過,他依然無法預測和理解三天後沒吃沒喝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更不用說做準備預防了

不要讓孩子完全迴避危險,但你要控制好風險,讓孩子體驗一下,這不是什麼好的教育,這是必須的教育,是基礎

道理和智慧雖然最為珍貴,但直接的灌輸卻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更可怕的是,剝奪了孩子那靈光乍現的感悟,和突然撥雲見日的喜悅

把最好的道理最大的應該,放在孩子容易發現的路上,放在你設計好的路上,放在日常生活里,而這條路卻是孩子自己選的自己走的

比如,和孩子一起經歷一次準備不充分的登山(山上當然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體驗一下忍飢挨餓和小有擦傷,更留下些許遺憾,過程偶兒做個反思

但登山的目的卻是在回家之後,吃飽喝足之後,重新感觸遺憾和困難之後,你拿出一本登山須知,邊回顧邊查看,似做著下次出行的準備,關鍵的內容說半句,讓孩子接下句,討論似的……

你說孩子會不會對事前準備感興趣呢?會不會對書和學習感興趣呢?

什麼,登山太麻煩了?那一頓飯呢?一頓好吃的呢?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機會,關鍵是你有沒有把學習總結的狀態投射到孩子身上。關鍵是自己有沒有這狀態

給孩子買衣服給自己買衣服,你看好三個款式,然後問孩子,哪一款更好,然後一秒不停的取走孩子喜歡的那一款。其實,不用刻意,這就是生活本身

如果孩子感興趣的事失敗了,卻不對總結學習感興趣,哪怕是你將學習總結已經放在了他的舌頭上。這種情況,如果排除了恐懼的原因,那一定是孩子沒有主動感!對成年人的依賴感太強

孩子的主動感被閹割,是教育最可怕的失敗,主動感是其他感的基礎,像一個國家的主權

問題的關鍵還是成年人是否自己有主動感。整天抱怨迴避是不可能把主動感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後續的破壞難以避免

主動感,不是怨恨的不可遏制,也不是怒火的一瀉千里,更不是需要的越界和愛好的肆意

主動感是,你面前是老闆,是客戶,是更強大的人,你會順從他們,也會點頭哈腰,但是,攀岩者的主動和嘗試卻始終主導著你,魚兒逆流而上的目標決心和勇氣始終沒有離開你,汩汩而動的能量感和出現新的可能之前的享受接納始終沒有離開你

被動感是,你是頭羊,你是老闆,但是,下屬卻在你的輕盈和警覺之外,下屬卻在你的好奇和興趣之外,你在意著他們的閑言碎語,你的真誠和熱情也觸及不到他們

仔細,仔仔細細的體會主動感和被動感的區別,讓孩子擁有主動感,是成年人最應該做的事。應該做的不是培養孩子的主動感,而是不要傷害孩子的主動感,那是與生俱來的,那就是生命力


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已變成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有80%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礙、逃課厭學、緊張失眠、考試壓力、親子衝突、離家出走、網路成癮、毒品濫用、就業困惑、性問題、早戀早孕、性愛墮落、盲目追星、意志渙散、不擅理財、與老人衝突、自虐自殺、未成年合法權益、單親(或隔代)教育、團體鬥毆、傷害事故、暴力事件、青少年犯罪等問題,親子情感與行為的困惑日夜嚴重,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受到了嚴重挑戰,甚至破壞了社會的安定。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家長他們清楚的了解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希望把一切最好的給予孩子。但另一方面,97%左右的家長不懂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語言暴力、體罰作為主要教育手段,親子矛盾和衝突日益嚴重。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先解決家長的問題。科學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已經成為每一位家長必須學習的課程。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人格能否完善發展。

國家認可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怎麼考取?報考條件是什麼?報名入口-文章詳情-職教招生網

伴隨一個孩子的出生,隨之而來的即是一個家庭中關於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問題,近幾年來,國家將指導家長合理開展家庭教育的工作納入了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先後出台了《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1—2015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規範了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嗯 個人覺得是的 我是一歲寶寶的媽媽 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跟寶寶溝通


急需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自我平衡問題


一個家庭有了孩子,孩子就是這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了這個家庭將來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也是整個家庭幸福與否的關鍵。


當然,因為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十分難以彌補,環境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0~3歲是人生的基礎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時段在這個時段里主要靠家庭教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