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電影多大事。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903年描述了利用旋轉在太空中製造人工重力。用離心機的旋轉模擬重力和產生高加速度早已在現實中用來訓練飛行員和宇航員,你也可以在遊樂園裡體驗離心機或過山車。1966年9月美國在雙子座11號任務中讓宇航員在太空嘗試了通過旋轉產生微小的模擬重力,效果確實可見。不過,早在1966年3月,雙子座8號任務中電路故障造成飛船的一個推進器持續點火,就讓飛船高速自轉而在數分鐘間給了宇航員4倍標準重力的效果,導致任務緊急中止、提前返回地球。1968年以來電影·電視劇·漫畫裏出現的旋輪空間站和旋轉部件航天器多使用NASA在1959~1975年放出的概念設計。

1962年NASA自旋空間站概念圖

1964年NASA建造的直徑7.3米的旋輪航天器模型

1975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夏季研究的過程中,斯坦福大學提出的斯坦福環面太空殖民地

現在還沒有造過靠全船或部件自轉產生模擬重力來幫助宇航員對抗微重力給身體造成的損傷之宇宙飛船或空間站,因為那對尺寸和成本的要求比現在的航天器要高得多:靠旋轉在環形結構的內表面產生標準重力的效果,需要內徑112米、每分鐘旋轉4圈,或是內徑448米、每分鐘旋轉2圈。美國已經設計過一批使用旋轉部件的航天器,但出於資金和技術上的考慮,至今還沒有動手製造過一艘成品——它們並不超出NASA的技術能力,但是超出可以接受的預算範圍,在能容忍的預算之內技術又不夠。

載具旋轉時,科裏奧利效應會導致內耳紊亂,在許多情況下會造成眩暈、噁心和方向識別障礙,幹擾宇航員工作。常人能無視的旋轉速度在每分鐘2圈之內,一部分經過訓練的人可以忍受每分鐘23圈。

在小型航天器或航天器上的部分艙段裏搞自旋還造成頭和腳受力不一致,這個狀態鍛煉身體還可以接受,但目前也不清楚間歇性接受高重力能不能抵消其它時間裡微重力的影響。對旋轉區域內徑20米的離心機來說,每分鐘旋轉約10圈可以在平均身高人類男性的臀部高度產生標準重力的效果(此時腳上是1.1倍標準重力的效果),每分鐘旋轉13.3圈可以產生2倍標準重力的效果。


不會產生重力,但是會產生類似重力的效果。

物理我不懂,小時候洗衣服,洗完要把水盡量擠出來再晾曬,這樣子一個乾的快,一個水少了衣服輕好晾曬。

但是擠水也需要氣力,需要把衣服絞成麻花狀,然後用力擰。

於是那時候喜歡用甩的方式

不斷的掄啊掄,衣服上的水就飛出去,結果就和擰差不多的效果。

如果僅僅考慮當時的衣服和水,衣服看做大地,水不就好像是受到了重力,滲下去了。

同樣有些時候,我會把小雞小鴨小貓放進籃子,然後甩衣服一樣的掄,它們會被緊緊的禁錮在籃子地上,就和人癱在地上爬不起來一樣。掄得越快,效果越明顯。

還有一種雜技,是人騎車在一個圓筒或者球裡面快速開,車子就不會掉下來。

這些都不是重力,但是卻產生了和重力一樣的效果。


會產生類似重力的效果,但是缺點非常多

1,產生的重力頭腳不一樣,畢竟飛船不會特別的大,和地球自然是沒法比的,這樣頭和腳產生的重力效果就會有可感知到的區別,基本上蹲下就變沉,站起來就變輕,敢上個二樓就能非常明顯的感覺出來失重,所以住在2樓的人也不會太願意下去1樓的

2,順著飛船轉動方向和逆著方向走,會有超重和失重感,跑的越快越明顯

3,斜著飛船轉動方向走,不光會有超重或者失重感,還會有把你偏向一邊的力,跑的越快越明顯,甚至能輕易把你推到, 並且這種力的方向和你相對於飛船旋轉的方向有關,所以換個方向跑,這種偏斜力方向 也不同,很難適應

根據以上123,搬運東西,拉個小車等動作,都要比在地球上困難許多,因為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力量在搗亂

所以我預測,即使是宇宙飛船大行其道之時,也會選擇無重力,至於無重力和有重力的對比,就不說了


重力與加速度等價。圓周運動可以分解出一個向著圓心的加速度,其效果與重力類似。但容易把人甩暈。詳見滾筒式洗衣機。


這應該是初中物理知識吧.

旋轉物體會有一個"離心力", 其實就是慣性. 這個慣性就是圓週上每一點都有"以現有速度沿著直線保持直線運動"的趨勢. 這就是慣性定律,或者說牛頓第一定律. 所以離心力並不真實存在, 它只是慣性而已.

然後如果沒有維持這個圓周運動形狀的"力量", 那麼這個轉動的物體勢必會分崩離析散成一片碎片.

這個"力量"或許是來自轉動結構本身的強度, 或許是來自引力, 或者別的什麼東西. 我們把它叫做"向心力".

和"離心力"不同, "向心力"是真實存在的, 它的作用就是"改變物體速度大小或方向", 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

那麼作為旋轉飛船中的人體或者其他東西, 他的"向心力"是由腳底下的艙體(或者別的什麼稱呼都行)來提供的.

只要飛船旋轉的速度在一個恰當的數值上, 那麼就能夠模擬出和地面上一樣的"重力"效果來.

===

基於題主可能對這些物理知識不是太瞭解, 所以上面就是主要的回答.

針對可能有覺得我說得太粗陋的朋友, 稍微補充兩句:

1: 如果飛船比較小的話, 那麼人體的高度相對船體旋轉半徑就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數值了, 那樣的話, 直立的人體腦袋部位的重力比腳底處會小很多(到底差多少, 還是得看船體旋轉半徑). 船的旋轉半徑越大, 人體身高所佔的比例就越小, 這個差異也就越小.

2: 還是和旋轉半徑相關的, 飛船內直立的人頭部和腳底處的線速度也會有差異(差多少還是取決於船體旋轉直徑), 所以當人猛然站起或蹲下的時候, 如果沒有經驗的話會因為速度差而失去平衡. 當然, 有經驗有準備的人沒事, 就像從還未完全停下的車上跳到地面, 有經驗的人可能不會摔到.

3: 至於為什麼"向心力"和"重力"是一樣的. 那個沒記錯的話是廣義相對論裡面的等效性原理之類的東西. 只要飛船的旋轉半徑足夠大(比如和地球直徑一樣大), 那麼裡面的人是絕對無法通過身邊的東西(或者做物理實驗)來確定自己到底是在地面的密室內還是飛船的一個船艙裏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