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博物館學(或考古學):主要針對物質文化,從發掘、保護、修復、鑒定、測年一直到博物館展覽、經營、策劃,不過大學一般教的淺一些,建議自己多讀一些書。

文物保護技術:也是物質遺產,針對於保護、修復這一環節,相對理科性專業性一點。

文化產業管理:主要對各種文化產業,既可以是文化創意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也可以步入現代文化產業,諸如影視、媒體等等,也是比較寬泛的專業。

旅遊管理:現在文化與旅遊已經緊密相連,所以對旅遊做出規劃,文化旅遊景點的合理利用,參與講解帶團等等也是文化傳播與保護的一個重要門類。

歷史學:歷史本身就是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徑,除了一般的政治經濟之外,還有文化史、民俗學、人類學、器物史等等,都是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這些課程一般是要自己選的。

漢語言文學:文學裡麪包括文字學、文獻學、文學史等等,對於傳統文化學習也有好的作用。

城鄉規劃:這裡針對的就主要是不可移動文化遺產,除了現代城市的一些規劃外,還有對歷史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規劃以及城鄉中零散歷史建築的保護規劃等等,這裡學的都比較專業,建築學院的人是真的會很累哦。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這個是曾經的夢想,其實很好理解,和城鄉規劃內容大致一樣,只是更加專於歷史建築、名城、名鎮、名村,開設的學校好像挺少的,最有名的就數同濟了。

好像也有文化遺產專業,不過這個專業目前還不是很成熟,開設的院校也不多,一般不建議選,其實如果真的想從事這一行業,應該是大學期間先打基礎多讀書培養學術,研究生的時候再選相關的專業可能更好。

還有文物鑒定專業,這個專業也就顧名思義了,主要培養文物鑒定方面的人才。

其實今天的文化遺產保護是眾人參與的,強調更多不同的觀點,更專業化的視角,即使你本科階段學了其他專業,也可以通過這個專業視角來評估推動文化遺產的發展,比如學了建築學、法學、經濟學等等,未來都可以為文化遺產保護貢獻獨特的學科力量。還是剛剛說的,本科階段先打基礎,研究生纔是真正或者說是更接近學科的階段。

以上。


設計相關,宣傳相關,營銷相關,政治相關(考公務員)等。

@新生 的思路有點偏差,傳統文化弱勢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不行,而是因為傳播策略不行。


本科文博,碩士還是文博但選了非遺子方向,剛上岸才發現本科文化產業管理跟非遺的關係更密切,於是產生了一種考研換專業的奇妙錯覺。但文化產業管理就業很慘淡,文博雖然也沒好到哪裡去但勝在空間廣闊,你進可碩士學非遺,退可考古下工地,出路多易跳槽能給自己後悔的機會。但進了文博專業可能大學期間就一門非遺課,如果大學有相關選修課你學到的也差不多。


只要搞明白文化是什麼

非遺的意義是什麼

學啥都能弘揚


考古

然後讓那些天天鼓吹漢服割小年輕韭菜的無良商家知道知道什麼叫做 專業。


看到這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我還給你推薦什麼專業,但是我仔細想了一下,很遺憾的告訴你,如果你想同過學習來弘揚傳統文化是做不到的。

中國的非遺是歸屬於傳統文化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民族之林的耀眼之星。

文化從來不是指一個人的學歷有多好,它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或是可看見或是看不見的東西。

大學是一個用來讀書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的學習和生活對你的幫助不小,從年齡段來說你真正的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了,從精神上來說你接觸到成年人這個大圈子。所以我建議好好選一個自己喜歡,或是有幫助的專業,就不多說了。

我有想過怎麼弘揚傳統文化,利用新媒體這樣的渠道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我能想到的還有此之外報紙、雜誌等等。所以從方式上,我傳統文化的弘揚並不缺少手段。

這些手段弘揚傳統文化的,其實有很多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是在胡編亂造,全憑感覺進行宣傳不說,最後是為了宣傳商品纔可恨。這裡說個題外話我討厭那些愛的教育,準確的說是頂著愛的口水俠。以及寫成功學來讓自己成功的這些人。

先說好我不是一個對商業時代滿嘴怨言的人,畢竟我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

跑題了…

如果你有實足的誠意想要弘揚,就多看些古代的東西,比如文章,文物等。還要多向長輩請教,平輩討教,晚輩求教,讓自己對文化的理解不斷加深。

本來想了很多,能寫的出來的只有這麼多,那就先這樣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