懽钟浌P記的時候太浪費啊。尤其是醫學生,感覺寫下來也不一定背下來還不如花時間去背。可是很多人都熱衷於記筆記,記筆記真的有用嗎?


撒哈拉大沙漠謝邀重新開始答題,但腦子有點小亂,所以就只能借題發揮啦。

記筆記真的有用嗎?

在書上看重點可能更清晰完整,而且我覺得寫字記筆記的時候太浪費啊。尤其是醫學生,感覺寫下來也不一定背下來還不如花時間去背。可是很多人都熱衷於記筆記,記筆記真的有用嗎?

成本會計中有個術語——半成品。工廠生產過程中,分成輸入部分輸出部分(I/O),輸入的是原料,輸出的是成品。當中的東西統一叫半成品。

筆記是半成品

學習的作業對象嚴格上說是學習者的頭腦。頭腦/大腦,從學習之前,一無所知的狀態,到學習完成之後的狀態。學習是道工序,是個過程,是個需要項目管理的項目,是個系統的工程。筆記是種輔助。就好像在一件有待切割的木材上,丈量之後用粉筆畫下的記號。記號本身毫無意義,其價值在於,標記了丈量的結果,節約了再次重複丈量的時間。換另一個極端的情況,假如那件木材需要多次丈量,這一次劃這道線,那一次劃那道線,多次之後,密密麻麻都是線,看的人都搞不清哪根線是哪根了,劃線還有用嗎?沒用了。一道工序,總有對於這道工序最優的方法,當前技術條件下。筆記也總有記筆記最優的方法,或者說,學習的最優方法,當前技術條件下。有的人用腦圖,有的人用Excel,有的人用視頻截圖,有的人用卡片……沒有經過系統測量,不能輕易武斷地判定哪種方法就是最優方法。這個人的方法未必比哪個人的方法更有效,因為熟練程度不同。假如你認為自己背書的效果優於筆記,那就不必拘泥於一種特定的方法。

既要磨刀,又要砍柴。我個人喜歡花時間磨刀,但磨刀也有磨錯地方的時候。拿刀刃在磨刀石上蹭,肯定不是磨刀的好方法。

單單就書本筆記而言。以前我愛惜書本,喜歡恭恭敬敬地拿把尺子在書上劃線,生怕不美觀。現在怎麼醒目怎麼來:黑筆、藍筆、紅筆,下面橫線、下面浪線、下面圈圈,字上畫圈,字上畫框,空白處把關鍵詞寫出來……我不用熒光筆,因為太麻煩;很多筆記都是在顛簸的公交地鐵上劃的,所以不可能對直;借的書我一般不畫,除非特別急需記號,用鉛筆。否則大多用手機拍照,複印後劃,或者乾脆買。很多經驗是做多了自然而然得出來的。比如一些有價值的知乎文章,我會複製粘貼到Wiz里,因為相比Evernote,Wiz有個評論和劃線的功能,(還有截圖也更好用,你懂的)這樣,評論就相當於在書頁空白處的札記了。筆記一多管不過來,標籤彼此重複?我就新開賬號。將同主題相關的文章複製粘貼到同個賬號之下。同個主題下用一套本地化的標籤標記體系。這些都是土方法。也都是權宜之計。換言之,都是「半成品」,也沒打算推廣。就像這個知乎答案一樣,過段時間進化出更好的方法論,其使命就完成了。只有普世性規律性的方法論才有長久的生命力,才適合推廣。前兩天聽高飛龍老師Live成人零基礎自學圍棋。很有感觸,因為這裡面蘊含的方法論很精闢,很有見地,普世性很強。初學者要不要打譜?這和本題中記筆記是否浪費時間很像。打譜的目的是長棋。而初學者連走路還沒學會,不要急著想跑起來。這裡面深層次的道理在我現在複習線代時也是一樣的。

一、有用在何處?

筆記可以分為紙質筆記和電子筆記。在這我就針對上學階段而言說說他們的有用之處。

1.上課時:在你上課的過程中,你也許會發現這麼一個非常難受的事——老師用PPT上課,這一頁的知識和前幾頁的公式定理有聯繫,而前面剛接觸的公式定理你腦海中的印象不深,你又無法控制老師翻回前頁再看一遍,這就導致你可能一些公式推導啊,例題啊等等內容聽得雲里霧裡,理解深度會下降。

但如果你做了筆記的話,那就不一樣了——你記錄了那些公式和定理,並且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查詢回顧,甚至如果這一節課的內容和前幾節的知識點有聯繫,你還可以翻到那一節的筆記來複習,而其他沒做筆記的同學只能幹瞪眼。這就是筆記的一個方便復現的功能,讓思維不再割裂。

2.下課/課後:下課五分鐘,你可以拿出筆記對剛剛講過的知識進行複習和梳理,加深印象。課後更是可以用康奈爾筆記的複習方法來進行二次鞏固,長期堅持筆記複習你會發現你的效率不知不覺高了非常多。

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如印象筆記等筆記軟體把你的筆記掃描儲存起來——這就是電子筆記的好處,方便進行儲存和隨時調用。在你忘記帶筆記本的時候,只要拿出筆記軟體就能翻看啦。

3.加深印象的功能:當你用筆在紙上寫著那些公式定理、知識點的時候,其實大腦也潛移默化對這些知識進行了記憶和理解,這在你複習筆記的時候會有體會。

4.考試前:因為你的筆記記錄的都是重點和要點,並且已經人為的聚集到了一起,看的時候很方便;而如果你複習的時候看的是課本,很可能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間隔非常遠,又或者是中間夾雜了太多的次要信息,這對你的複習(特別是考試)有特別大的幫助。

我一般就是平時把筆記做好,然後考前翻一翻看一看輕鬆愉快的就把複習完成了hhh。

二.為什麼有很多人覺得記筆記沒用呢?

很多人記筆記時有這麼一種感覺:哇我記筆記記得好累啊,有時候還跟不上老師的速度,這甚至還影響了我的聽課;我的筆記記得亂七八糟,字又不好看,我找個公式都找個半天,看的慾望一下沒了;反正我記了就扔了再也不看,我為啥要浪費這個時間

我想產生這些想法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不會記筆記。

對,記筆記其實也是門學問,許多人記筆記時進入了一些誤區。這裡我就分享一些大家記筆記的常見誤區:

(1) 上課原原本本的抄板書

(2) 沒有用專門的本子記筆記,而是隨手拿一張草稿紙就開始了

(3) 這裡記一點,那裡記一點,沒有章法

(4) 整頁都只有一種顏色的筆,而且沒有進行多級標題和之間的縮格進格,主次不清

(5) 課後不複習

(6) ……

2333看看你們中了幾條呢?針對這些誤區,這裡給大家一些建議。

三、筆記建議

貼一張我的筆記,當然我也還在學習階段2333

1.買一本A4大小的方格筆記本

首先定好這本筆記本是用於哪個科目的。每個筆記本只針對一個門類有利於知識的整理(這比你隨手扯一張紙然後事後找不到要好多了哦)。

同時方格本有它的很多好處:方便劃分區域(康奈爾筆記法、黃金三分法)、可以利於方格來控制層級縮進等等。可以說當下是最適合於記筆記的筆記本了。

其他的使用細節可以去看《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最有效的大腦思維整理術》。

而A4筆記本大小適中,過小的筆記本可能會因要頻繁翻頁而導致思維的割裂,這裡並不推薦。

2.上課時要記的是關鍵詞

上課時拿出方格本,不要把老師所講的每字每句都記下來,而是記下一些課程關鍵詞、你的靈感、你存在的疑問在你的方格本上。大家可能奇怪,那這樣的筆記不是不完整嗎?不用擔心,在下課的那段時間裡,你通過這些關鍵詞來回憶出這門課的要點重點,然後將這些在拓展到你的筆記本上就可以了。

這樣你不僅擁有了一份完整的筆記,又將課程複習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還不影響聽課,可以說是三全其美。

3.記筆記要主次分明:

首先推薦使用紅藍兩色筆來記筆記,藍色利於激發創造性,用來記內容,而紅色利於提高精準度,用於畫要點。

然後推薦採用多級標題的方式來進行記錄,如下圖所示。同時每級標題要向里縮進兩層,這樣你的筆記看起來就清晰多了。我的習慣的話是一級標題用一、二、三,二級標題用1. 2. 3.,三級用點點點。

最後就是要在筆記中合理留白,留下一些空白區域方便你在複習的時候進行補充或者書寫你的感悟。

4.建立自己的符號規範

如這圖所示,可以在記錄時(特別是上課)節省很多時間。當然不必拘泥於這張圖上的內容,開發出屬於自己的速記符號吧。

5.做完筆記要記得複習

筆記如果不複習,效果可以說是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養成定期複習筆記的習慣,這將大大提高你的學習效率。而如果你做到了前四點,那麼相信你可以看得懂,樂於去看自己的筆記了,這個時候培養起複習的習慣,就要靠你的努力了嗷。

————————————————————————————————————

PS:1.如果你的自制力比較好的話,那麼用ipad記筆記絕對是個非常好的選擇(背著一堆筆記去上課其實有點小重233)。但如果你打開ipad就想著看劇玩遊戲,那還是老老實實用紙質筆記吧。

2.碼字不易(考試周的學子哭了),希望大家能動動小手點個贊,蟹蟹大家啦(??????) ?


做筆記,可以理清頭緒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在筆記本、活頁紙、便簽或者電腦上做筆記。這裡所說的做筆記並不是記錄會議安排等,而是記錄下正在考慮的事情、想到的事情、討厭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而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不論是以何種形式做筆記,都會減少忘記的幾率,而自己的想法多少也會得到整理。

如果是從好幾年前開始就養成做筆記習慣的人,那您自身一定也下了不少工夫吧?比如使用紅、藍、黃等顏色的記號筆標上顏色,將筆記本的空白頁分成左右兩部分來使用等。可能有很多人都會覺得某種方法不合適,而經常不斷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因為我也是這樣一路摸索過來的,所以深有體會。


我推薦給大家的好方法便是剛剛介紹過的:將一張 A4 紙橫放在眼前,每張紙寫一件事,左上角寫標題,每頁只寫 4 至 6 行,每行 20 至 30 字,每天寫


10 頁,每一頁所花的時間控制在 1 分鐘以內。

通過做筆記,混亂的思緒、尚待解決的事情、自己的想法都會得到整理,人也會變得更加有條理。將混亂的思緒組織成語言,動手寫成文字,用眼睛再次確認,這樣一來筆記就會變成一個外部存儲器,頭腦運轉的速度也會有驚人的提高。其實,人的大腦的接受能力並不是那麼優秀,一旦被什麼事情牽絆住就會運轉不靈。


做筆記不單單會讓頭腦運轉變快,而且就連之前不知該如何表達的想法或事情也能清晰化,也就是由抽象到具體的一個變化過程。這樣一來大家就會第一次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明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呢?舉個例子來解釋,比如要給下屬或小組成員下達指示時,只說類似「總之去做吧」、「我也說不清,反正做就是了」這種話會讓別人無所適從。但是,如果自己的想法很清晰,便能簡潔明了地告訴對方重點是什麼、應該避免什麼等。此外,和朋友及上司交談時,也能夠更加準確自如地對話,使交流溝通沒有障礙。


再重複一次,我個人認為所有人都是非常聰明的,通過訓練就能擁有一個靈敏的頭腦。當然,接受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無論有沒有受過教育,人都是聰明的。歸根結底,學校教育其實也只是近一百多年發展起來的,而在這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頭腦,也很好地生存了下來。


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人這種與生俱來的聰明並沒有被良好地利用。原本可以進行瞬間判斷,即使是在殘酷的大自然中也生存下來的人類,卻在學習了並不徹底的知識、受到了上司的責罵以及對後輩的客氣中漸漸喪失自信,頭腦變得遲鈍起來。


人的大腦與內心是無法分離的,內心混亂,大腦就無法好好工作。做事時便會兜圈子,在最後關頭退卻,難以做出決定。如果這些變成一種精神壓力,那麼大腦就更加不會運轉了。


這實在是太浪費了。所以我想通過努力發揮出人原本的能力,人的大腦絕對應該是有很多地方可以開發的,如果發揮不出人皆有之的優秀能力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比如我曾經通過閱讀尋找答案,和很多人進行討論,在筆記本或 A4 紙上做筆記,甚至是用 B6 的小卡片或便簽紙。我嘗試過所有的方法,一旦覺得某個方法不錯,我就會推薦給其他人,讓他們也試試。


在繞了不少彎路之後,我終於發現 「使用一張 A4


紙做筆記」最為行之有效。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輕鬆解決。做了多少筆記,相應的煩惱就能減少多少,心情舒暢也就能夠看清前進的方向了。任何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只要不斷地將 1 件事情寫在 1 張紙上,那麼內心的鬱悶就會不斷消失,得到整理的頭腦也會更加靈敏。

做筆記,可以變得自信積極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零秒思考

赤羽雄二

後浪出版社

¥18.99 會員免費


有,自己寫一遍遠遠比書上塗標記記憶清楚。因為重點是經過你大腦自己總結規劃的。

醫學生思維偷懶是作死,你知道你得記多少內容么?將來臨床出了問題「哎呀我去翻翻我的有本課本上面應該有標註」?你是想搞個大新聞吧……
盡量記得少我想可能會更有用點,畢竟那是思考後總結的,需要的點。不經思考的筆記就是謄抄,效果就那樣子,過目便忘。感覺說到底,筆記更多用來幫助記憶而已。
筆記的目的是把一本厚書變成一本薄的然後再背。

作為醫學生來講 整理筆記就是抄書吧

當然抄一遍記憶更深刻

但我覺得知識網圖這種更有效率一點

我更喜歡直接在書上勾勾畫畫

像我們班的大佬們都沒有筆記本,直接背整本書的。。。


我覺得記筆記的本質不在於記的本身,而是通過記筆記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的內容。可以說,是一種輔助工具。

我們學習時,不只是單純的單項輸入,而是通過不斷的思考、聯想,將書中的內容、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再去輸出、去將自己的總結記載下來,形成自己的思考體系。之後再通過記的筆記來重複,不斷的鞏固,最後達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認為沒有浪費時間,不如在書上


有好處,但因人而異。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記筆記都能讓人手腦並用,提高效率。同時,記筆記還具有備忘,複習,寫作表達(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闡述問題),練習書寫等附加作用,只要熟悉了記筆記這一個習慣,並且加以發展,是很有益處的。當然,對於某些人而言,記筆記會打斷他的思路,會影響他的思考,同時,筆記的附加作用去備忘之類對他沒有作用,但這是少數人,就像天才和傻瓜一樣的稀少的人。
那麼多那麼厚的書 平時怎麼帶啊
謝邀。書上記不下的。
筆記能夠輔助增強記憶力,但不能代表其真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天生記憶力很好,筆記便沒有意義,如果需要筆記輔助記憶,那就要以自身的條件為前提做參考了。

沒用。

寫一遍就什麼記住的完全是瞎吉爾伽美什扯,有那記筆記的時間夠你看幾十遍了,我尋思看幾十遍沒你寫一遍記得牢的話,那你還是重開吧,你這腦子也不適合考大學。

還有什麼複習方便的,拜託,你用本子記,沒有目錄,精準查找十分困難,方便何在?有人或許說了可以用便簽,這東西耗費時間不說,也完全就是雞肋。

我對筆記的看法是:應該記,但僅限於在書上的知識點旁進行補充,根本沒必要大費周章在筆記本上記,與其在那上面記,不如買本《資源庫》來的划算。


我想了好多方面,我覺得很搞笑這個問題。我打了好長一段文字,發現不管怎樣都是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還是覺得這問題好搞笑,因為我不管以哪個角度去想,都會覺得另一個的做法也沒錯。


記筆記如果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是有用的,但如果實在學習的結尾就沒用了。從高中開始,我們文科政治老師就會總結出一套筆記,每節課先抄一節課筆記,一章內容濃縮成一頁紙,第二節課再背。在高考的那種環境下,這種筆記是有用的,起碼能保證你及格。但前提是,首先那個已經是老師總結了四五年的筆記了,其次,真的只能保證及格,稍微有些靈活性的題光靠筆記是沒用的。

在大學期間,我覺得筆記更是這種作用。如果你是學完一堂課,自己下課總結出來筆記,及時背誦記憶,等到期末你有了一整套筆記,只需要查漏補缺就好。但是如果你平時上課也不聽講,就等著期末老師劃重點再整理成筆記的話,那樣還不如你自己看書。首先,你整理出來的筆記你真的只能記住筆記上面的字,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其次,每學期期末那麼多課,既然已經是全都攢到最後才複習的,也就真的沒時間給你整理筆記了。

怎麼說呢,我一直就是我說的這種學渣,在一個學渣的角度上……期末再補筆記單純的只是在抄寫………尤其是考試科目又多又是大篇文字的時候……一般我就會把重點頁碼寫小本上,然後小本和書對照著看,那樣看到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對照著書前後看,可能文科很大部分靠理解吧,感覺也沒有死記硬背,考試的時候靠理解加一些發揮,不能說分數多高,反正考試之前看六七個小時也就能考過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