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地土著,我有不少外地朋友,剛開始接觸聊天時,別人總會問我是哪裡人?我:「武漢人呀」!朋友:「啊!你是武漢人?我覺得你一點都不像武漢人」! 在外地人眼裡武漢人的形象特別不好!身為一個武漢人,我不知道這是誇我還是「罵」我?


因為老子是青山滴(微笑臉),不管是北京,上海,柏林,德累斯頓,所有認識的中國人,都覺得我不是武漢人,包括在武漢的武漢人。(繼續微笑臉.jpg)


一般說來按照江灘的歧視鏈玩法:

首先漢口等分鐵路里和鐵路外,鐵路里還得分租界區。

鐵路外哪裡?現在的武廣中山公園就是鐵路外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是城鄉結合部。

漢口鐵路外之後是嘲諷金銀潭和百步亭之類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從黃陂劃過來的地方,沒錯,江岸區作為首善區百分之七十的地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從黃陂劃過來的,作為首善之區可以憑此出生嘲諷漢陽老城區(鍾家村那一小搓地,簡稱漢陽城牆裡)。

至於蔡甸漢南經開東西湖簡稱老漢陽縣。

所以江北的歧視鏈是

漢口鐵路里&>漢口鐵路外&>江岸區大部&>礄口,老漢陽城牆裡&>漢陽城牆外(漢陽區內)&>蔡甸、漢南、經開、東西湖&>黃陂&>陽邏&>陽邏以外新洲部分

等到了江南,為什麼劃分江南江北,因為按照老武漢江北的說法,江南屬於鄉里人。

江南地區的歧視鏈類似江北

老武昌(武昌府城牆內,比如司門口,曇華林)&>老武昌除此外的武昌區其他地方&>洪山區靠近武昌區地段(二環內)&>青山、白沙洲、南湖&>東湖高新(光谷)&>江夏北部&>紙坊&>南八鄉。

有意思的是一個段子可以說明

光谷說我是宇宙中心

漢口:三環外。

以前還有內碼和外碼之分。

內碼指的是以前的城中村,外碼就是外地人。

武漢的歧視鏈玩得是登峯造極的地步了?

為什麼漢口對漢陽這麼不對付,其實從江岸區的形成就可知道原因了。

另外說個好玩的事情,

江灘說盤龍城是武漢的根本來源,從目前那就是一個商代的軍事據點而已,說是黃陂的起源還像個話。

結果,不言而喻,這是江灘一元路的想法。

連鍾家村漢陽老城都覺得氣不過,心理想,我漢陽府卻月城,鼎鼎大名,千年古府,居然旗下小鎮漢口還給自己找了個黃陂的爹。

江南就更懵了,心想江北還能這麼玩,這不是自殘?我武昌府從元代起就是湖廣第一府,行省治所。跟盤龍城從來不搭界,我們起源於鄂王城(今天大冶金牛鎮),整箇舊武昌府可都是古鄂縣的地,慢慢析出武(昌)鄂黃縣四地。

還有武漢的簡稱,

從江南角度看,肯定是鄂。

從江北角度看,應該是漢或沔。

江灘獨取江城為名,江城無非是長江之城,問題是整個長江流域城市大多都在長江邊設治所,獨你一人是長江之城?

有點文化的人看了會笑,實在是不理解江灘的苦心。

叫鄂,這是對江南的妥協,這是不能的。

叫漢,這會讓人聯想起出身於漢陽三鎮(蔡甸,沌口,漢口),叫沔也不好。

唯獨取個其他,江城。

明白的人笑掉大牙,不明白的人始終不懂。


我經常被武漢人說我不像武漢人。

其實武漢人的特點就是看起來蠻江湖,說話蠻翻。你斯斯文文的說口普通話,就很不像武漢人了。


我看知乎裏很多黑武漢人的回答和評論,也有點恍惚,覺得自己莫不是個假的武漢人?他們看到的武漢和我生活的武漢是一個地方麼?

後來想想我上大學的時候也莫名討厭北京,挑剔食物挑剔說話的口氣挑剔這挑剔那,那只是因為沒有真正融入那個城市的正常生活罷了。畢業時我雖然回了武漢,喫豆腐腦卻變成了鹹黨,學校隔壁菜場的蒸饅頭,餅絲還有巨好喫的凍柿子也成了美好的回憶,更不用說幾十本親手拍的攝影集。

武漢那麼多人,一個公司幾十人就已經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何況有一千一百萬人,還來自全省全國各地。長居在武漢,都是武漢人。這麼多人的性情,用幾個形容詞能代表能概括麼?

許多外地朋友帶著過濾器聽故事,標籤化評價人和事,自動把不好的歸於武漢的原罪,好的找理由說不是武漢給予的。但生於斯長於斯居於斯,好的不好的不都是這個城市給予的麼?

評價我不像武漢人,我一點不覺得高興,也懶得爭辯,畢竟別人覺得是在誇你。只希望武漢這個城市發展更好,我自己做得更好,用事實來改變固化的印象。


哈哈哈,瀉藥。

題主有意思,我猜是誇你,雖然你可能並不高興。

1.應該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氣質,具體而言就是這個城市的人的氣質。

雖然現在城吹們都有誇大這種氣質之嫌,但這個氣質多少對這個城市有點影響。

2.在我的理解裏,武漢重慶都屬於江湖味道偏重的城市,可能跟碼頭傳統高度相關。不過武漢和重慶的江湖味各有不同。

與江湖味道相對的就是廟堂味道。成都雖然不算真的廟堂城市,但廟堂味道明顯比重慶武漢高很多。所以在巴蜀文化單元裏,居於「內」的成都和居於「外」的重慶之間始終存在著文化和觀唸的張力。

3.說回武漢。

武漢的江湖味裏無疑是帶有「蠻」,但不是表面那麼簡單,更深層的是背後的東西。

武漢同時有三鎮地理單元區隔、準方言島區隔、殖民地洋腔、省府廟堂地位等多種文化結構作支撐,還有近代武漢特殊的城市經歷,形成了武漢的城市獨特性和自我感知。不得不說,武漢是一個蠻獨特的城市,只是它的獨特並不像上海這樣為外所知。

所以,武漢一直有相當強烈的老派城鄉二元化觀念情緒,個人認為這是過去老漢口和鄉裏、今天「我羣」和「他羣」之間隱隱的緊張關係的根源。朋友對題主的評價反映了這種關係。

4.不過今天,武漢這種「我羣」和「他羣」的關係,比過去老漢口時期還是要淡很多。可能跟武漢特殊的城市地位並不持續有關,在過去二十年裏,武漢跟其他二線城市的步調相對一致,並不像一線那樣捲入劇烈的人口流入大潮中。這種人口流入大潮會加速對城市自我的建構和迭代,我羣和他羣之間的觀念碰撞會非常多。

5.所以,我反而覺得一線城市更加深化、更加結構化在反映這種緊張關係。這種緊張關係並不止於觀念層面,更多的反映在利益層面。而在表面上、在日常生活中,恰恰很難看出這種緊張。


緊它克啊。


看對方年紀,如果對方年紀大,他一般是在誇你


其實是這樣的,外地人一般都聽說過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句話。然後外地說起湖北,大概率就代表是武漢,所以,如果你性格比較柔,比較安靜。他們就會覺得和九頭鳥的印象不符


武昌的,土生土長,現居江夏某開發區,父母家裡全是本地的,母親家裡是當年援建西北的建築隊,小學初中全在北方上的,父親原先忙管我管的少,所以我打小跟著老媽她老人家學了一口地道的東北腔普通話(當年援建的隊伍裡面東北人居多)

我不喜歡講武漢話,因為總是會情不自禁的帶上那幾句問候用語

疫情期間出入小區需要掃碼,看門的保安是個小年輕,聽口音是非武漢的(不點名周邊某地)

因為上學的原因,我一年就個把月在武漢,所以保安一開始也不認識我,每次都是拽的一逼的用他家鄉話要求我掃碼

我也不在乎,畢竟正常一年沒幾天在家,沒必要因為這種事情發飆,所以每次都是嬉皮笑臉的偏北方的普通話回「好好好.......」

後來時間久了我發現,他好像就跟我一個人這麼拽,哪怕是對於那些帶有濃厚塑料口音的本地人,態度都沒這麼拽

我也沒在意,畢竟這個保安除了這虛的別的也整不到我頭上

後來某天,帶外頭跟女朋友吵了一架,心理蠻煩,板dao臉回克

「哎哎哎,掃碼!」(依然很拽)

「掃莫斯碼?」(聲音低沉,有點鬥狠)

「先生請麻煩配合一下」(乖得像貓一樣的塑料普通話)

打那以後那保安就再也沒跟我拽過

可能他們就是覺得你蠻好欺負吧..........


講個聽起來蠻歧視外地人的事實:在這個人口流動極大的現在,一般拿本地人身份發拽的基本都是新來的外地混混跟舊有的本地混混........

舊有的本地人無非也是逃荒的難民/跑船的船員/進城的苦力/二三線建設的工人/南下的幹部/留在本地的知識分子等等等一大摞原因的外地人,無非早個百把年的事情,江南的和平建設江北的黃陂漢陽這種移民來的鄉一抓一大把,真的冇得莫斯好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