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種研究和開發用於模擬和拓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的新興科學技術,是對人的意識與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從產業角度來看,人工智慧將保持爆髮式的增長,全球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在 2020 年超過 1100 億美元,年均增速60%,同時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也將達到 220 億美元,年均增速 65%,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包括文化領域、航空航天領域、醫療領域、養老行業等等。目前的主要應用有智能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當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關於AI技術帶來的道德、公平、隱私、失業、犯罪等問題的探討。

不少人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存在風險,若該技術一旦失控,則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威脅。霍金曾警告過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滅亡,比爾蓋茨也表示人類需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結合你所了解和感知到的人工智慧風險及利弊,請談談你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你是否支持人工智慧的發展呢?


謝邀。

對於是否要發展人工智慧,這不是支持不支持的問題,這是歷史的潮流和進化箭頭的指向,是無法逆轉的。總會有人做,一國不做,別國會做,要是全地球人都達成協議不做,等到地球哪天不宜居就來不及了。請注意這個時間並不長,我們很幸運,之後的幾百萬年里可能會有大範圍火山噴發,超新星帶來的伽馬射線暴,小行星撞擊地球,冰川時期,太陽變亮等等事件,走錯一步,可能就要再花幾十萬或者幾百萬年重來。

馬一龍是對的,走出去是重要的。而為了走出去,沒有更好的科技是不可能的。我們今天跑GPU燒掉那麼多能源,為的是將來可控核聚變的成功,為的是讓地球終於成為I型文明。而這些,靠回歸田園生活,靠節流,靠艱苦樸素是沒有出路的,靠萬千科研人員用盡畢生精力,一點一點地手調參數手工設計也是不行的,得要不停地自動化再自動化才可以,而AI就正在向這個方向前進。

我一直很同意《未來簡史》的觀點,即意識和智能是可以分離的。AI可以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至少從目前看來,研究功能更強大的AI未必一定要讓它有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義。監督學習人給AI標籤信息,強化學習人給AI制定獎勵函數,虛擬環境和任務,AI的目的是負責自動尋找並且輸出更好的解。兩個AI相互對話產生人類不理解的語言?這只是為了完成一個特定任務所找到的另一個解而已(這是我們大組的工作,原文見ArXiv:https://arxiv.org/abs/1706.05125)所以至少目前為止,看不到任何AI有產生自我意識的可能。

與其擔心AI與人類的對立,擔心突然冒出一個全知全能的AI統治人類,我覺得將來AI和人類的融合是更為可能的。回顧歷史,人工智慧從來不是什麼天上掉下來的新東西,計算器代替人腦算加減乘除,密碼鎖沒有正確密碼不能打開,八音盒擰上發條會自己唱歌,這些都是非常初級AI的體現,但我們早已耳濡目染,再沒有一驚一乍了。下一代人,也會把刷臉開門甚至是坐飛船去火星打工當成理所當然。我們往往把成熟的科技當成空氣和水,在每日的重複中被忽視;另一方面,不成熟的科技在科幻的渲染下變成過於神秘了。而當科技成熟了,它們就又變成新的空氣和水,在我們喜新厭舊的視野中消失了。這種漸進式的發展和相互融合,最終讓這種概念上的對立不復存在。而身為科技工作者的我們所要肩負的使命,就是不停地推動最前沿的發展,對全世界開放自己的研究成果,正視當前的問題並解決之。

這些都不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我們已經在這條道路上大步向前了,沒有智能手機,相信大家都很難過日子,從這點上看,智能手機難道不已經成為了人類的一個可替換的器官了么?以後試想要是有晶元,植入大腦就可以讓自己聰明一倍,誰不會去用它?要是有強健且便於攜帶的外骨骼,誰不想去換一個?到時候誰是AI誰是人的邊界開始模糊。

最後的最後,人就是AI,AI就是人,所有AI的決定,也即是人的決定。你說AI綁架了人也好,說人參考了AI的意見也罷,都無所謂了。因為我們當下做的每個決定,也有肚子里細菌的功勞。

----------------另外說一下風險。之前說了,現在AI的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所謂「威脅人類」的程度,作為在一線的科研人員,我們每天的痛苦是覺得AI實在太笨了,各種花式犯蠢,最後想來想去,還是因為自己笨啊(!)但另一方面,一直以來總有人說AI有多厲害,AI可以一下子解決現在的很多問題,AI要被限制,這個論調前兩年一直有,現在好些了。

長遠來說,AI是重要方向,會有很大的收益,但它是緩慢但持續地發展的。但另一方面,人往往恨不得投資馬上就會有回報。往往高估AI一年內能做到的,卻低估AI十年二十年內可以做到的。這種期望和現實的不均衡性,會讓AI在被吹爆和被踩爆之間反覆跳躍,等到大家都懷疑AI吹的牛不能實現,過於悲觀而失去解決難題的信心,那就不好了。歷史上這是有深刻教訓的,我們現在也看到了,AI還沒讓人下崗,搞AI的人先下崗——那是因為前兩年我們太過相信它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廣泛科普和開源,大家都明白AI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把它當成實實在在的基礎技術,明白它的優缺點,不吹牛也不貶損,那它就會一直都在。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隨著當今社會逐漸進入到智能化時代,關於人工智慧產品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比如人工智慧產品是否會導致大量失業,智能機器人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等等,由於不同人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認知能力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聲音,但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大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未來更多人都將或多或少地與人工智慧產品打交道。

對於普通人來說,人工智慧帶來的利益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改善生活環境等等,在智慧城市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帶動下,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和提升生產效率方面都會起到比較積極的作用。但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比如失業風險就比較大,另外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都需要認真對待。

從大的層面來看,人工智慧產品的大面積應用,會存在以下三方面風險:

第一:安全風險。人工智慧產品的安全風險一直是科研人員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一個核心問題,隨著人工智慧產品的功能邊界不斷得到拓展,人工智慧產品的安全風險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解決人工智慧產品的安全風險需要多種手段相結合,既要有法律法規的約束,也要有嚴格的應用邊界限制。

第二:產業結構失調風險。人工智慧產品的大面積應用必然會引起產業結構的巨大調整,誰能站在技術研發的頂端,誰就會彙集大量的資源,從而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馬太效應」,所以當前各國對於人工智慧產品的研發都非常重視。要想避免產業結構失調,一方面要及時做好布局,另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人工智慧應用體系。

第三:失業風險。失業風險是不得不面對的事情,雖然人工智慧產品在應用的過程中會先從低附加值的崗位開始,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大量的崗位都可以被智能體所取代,這就會存在一定的失業風險。要想避免人工智慧時代導致的失業風險,一定要重視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只有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才能應對智能化時代的失業風險。

最後,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個人非常支持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當然支持發展人工智慧了,道理很簡單,人類目前還是分布在不同國家的,你這個國家不發展,其他國家也會發展,而且也沒有任何跡象國際社會會像禁止核武器禁止人工胚胎實驗一樣對控制人工智慧發展有一致意見,既然如此,一個國家放棄人工智慧發展就是自廢武功。

對人工智慧的擔心,無外乎三點:

  • 取代人類工作,造成人類失業
  • 應用于軍事,直接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
  • 人工智慧高度發達,奴役人類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要這麼看,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造成一些人失業,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每次技術變革也產生了新的就業機會,社會不會等待不願意學習不能適應的人的,怪不了別人。

對於第二個問題,核武器都沒有辦法全面禁止呢,就別指望禁止人工智慧應用于軍事了,與其阻止這個趨勢,還不如搶在別人前面先搞出自己的人工智慧殺手來。

對於第三個問題,現在想還是太早了,人工蠢能還遠不到這個本事,看看《黑客帝國》娛樂一下就好了。


作為每天關注AI、傳遞AI進展的新媒體,想分享下整體所見所聞所感。

第一,同意 @田淵棟 博士所言,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並非支持不支持的問題,歷史趨勢,浩浩湯湯。這種大趨勢,不止是個體、地區的未來,也關係整個國家和社會,甚至這兩年來很多直接間接的事件也在表明,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國家競爭的重要賽道。

另一方面,從利弊來看,人工智慧在很多領域帶來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不僅有經濟價值,比如用人工智慧代替人力後實現的降本增效。更重要的還有社會價值。兩個例子。第一,交通領域。每個在中國開車的人都會被告誡這樣一句話「遠離大貨車」——超載、不守交規,潛在風險實在太高,而且一旦發生事故,就是多個家庭的悲劇。但人工智慧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無論是基礎設施改善、智能駕駛輔助(車內疲勞監控),還是自動駕駛,都無疑有助於交通安全提高。而除了大貨車,在目前交通通勤中,由於人類(不靠譜)駕駛行為造成的交通擁堵和事故,都讓出行苦不堪言,而智能化交通,帶來的改善潛力和價值不言自明。

第二,醫療領域。即便在北上廣深杭這樣的一線城市,醫療資源都是極其緊缺緊張的,這其中固然有硬體設施的不同,但更核心關鍵在於「軟體」,特別是優秀醫生,培養一個醫生已經很不容易,培養一個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醫生更是不易,而中國人口基數和老齡化都是眼前事實,供需嚴重不平衡非常明顯。如果進一步再考慮地區因素,二三線城市、廣大西部鄉鎮農村,都談不上「供應」。那麼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呢?現階段人工智慧,至少可以把一部分優秀醫生的經驗結構化,更方便實現規模化普及。

另外也可以看到,醫療影像方面的進展非常迅猛,雖然還不能完全替代專業醫生,但作為輔助,可以大大提高讀片篩查的效率。「治病」方面的供需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防患」是可以通過人工智慧軟硬體產品方案規模化落地的。谷歌通過視網膜圖像篩查糖尿、騰訊覓影醫療,都在做這方面的事情,而且會加速醫療資源更加普及和公平。這是兩個支持發展人工智慧的例子,掛一漏萬,但確實是第一時間能想到的。

其次,不能忽視的是人工智慧也在帶來很多新挑戰、新問題和新風險。

比如首當其衝的數據和隱私問題。這波AI復興,仰仗的是相當依賴數據訓練模型的深度學習,並且數據的重要性也前所未有,自然隱私挑戰也就越來越嚴重。之前百度李彥宏說,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優勢是願意讓渡一定隱私換取便利。這句話是非對錯是一回事,但實際上也是一句大實話、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人工智慧不止是科幻中常描繪的機器人、自動駕駛、語音交互,它作為一種技術,滲透和應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比如目前諸多App的推薦和廣告系統中。一方面越讓你越用「體驗」越方便,但同時也會推送更加精準的廣告,這沒有隱私數據的讓渡是不可能的。在其他地方,比如刷臉很方便,但同樣涉及到「讓渡」隱私的問題。但這些涉及隱私和數據安全的新挑戰新問題,跟人工智慧之間,不能被當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關係,這可能更好的方式是「既要也要」的關係問題。就像汽車發明,需要有新的交規和機制來限制、規範,不能因噎廢食。

比如之前舊金山禁止警用執法中使用「刷臉」技術,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舊金山市區那個治安水平不應該禁用這樣的技術,但也有人認為涉及隱私安全無可非議。

所以目前這還是一道開放型新試題,並非簡單對錯和選擇那麼簡單。那對於這樣的新問題,該有什麼樣的態度呢?我們每天接觸的是全世界最新AI進展和資訊,也看各種政策和新法規。現成的答案可能還沒有。

但有一個大方向是值得倡導的:讓更多人參與到人工智慧的關注和討論中。

既要更加充分準確認知人工智慧的能與不能,還要進一步看到風險、挑戰和影響。既然人工智慧趨勢不可阻擋,那麼利益相關的每個人都值得關注,更加充分地探討,更加多維度思考和表達,這樣才有可能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應對措施。新事物新技術,最擔心的就是局限於單一群體,自以為聰明地替所有利益相關者做決定,歷史證明,從來沒有好結果。所以2019年開始,也看到越來越多組織、公司開始談到了AI倫理、AI治理方面的話題。像騰訊,把「AI向善」寫入使命,引起廣泛討論;還有曠視,開年就把「AI治理」公開辯論討論,也把AI道德倫理寫入招股書。

這兩家公司自然都不在神壇之上,深入挑錯,還能找出不少問題。

但行業里有人願意做這樣的事,願意摒棄「悶聲發大財」的觀念做這樣的公開討論,我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鼓勵的。未來如果能有更多的組織加入、更多有影響力的人展開討論,那麼就會有更多的聲音和觀點可以被激發。真理越辯越明,真相止於公開。不要怕不專業的聲音和表達,就好像AlphaGo擊敗李世石後,最初討論AI,動不動都是《西部世界》、毀滅人類之類的科幻,但隨著討論和科普加強,這兩年都不斷減少了。

最後,談到這裡,也想特別說下人工智慧發展里的教育問題。

一方面是教育變革。人工智慧一定會帶來社會分工的重塑,一些職業會經受很大挑戰,比如數據息息相關的金融、放射科看片醫師,這些都是當前傳統很不錯的職業選擇,但如果再過10年、20年,可能會經受非常大考驗。如果現在諸多學生和家長沒能及時意識到這樣的變革,依然熱門地跳入AI挑戰的職業中,結果不難想像。所以AI要從娃娃抓起,需要看到教育變革維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從國家和社會層面來看,人工智慧也是不可多得的時代機遇,工業革命以來,每一波技術浪潮,中國都是跟隨者,都是「山寨」、「copy to China」的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氛圍和教育引領,更多是靠BAT,而不是基礎教育。但人工智慧發展方興未艾,大家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線,我們有技術創新和引領的機會,可以有機會思考、解決最前沿最具挑戰的問題,也就有可能帶來更多教育方面的啟蒙和開拓。在Apollo計劃的時候,是技術創新浪潮,但同時也是影響深遠的技術教育和啟蒙浪潮。很多後來創新者——比如馬斯克就說過,那時候電視、報道里的Apollo消息,給他這個南非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覺得科學很酷、技術很酷……讓他很小就對航天有濃厚興趣。而一個中國自動駕駛工程師,也跟我們講過一個自己的例子。他家小孩所在的小學有開放日,邀請家長去介紹所在行業和領域,他就去介紹了自動駕駛方面的科普。沒想到反響出奇地好,兒子回去跟他說,自己在學校里的地位一下子就變了,都覺得讓汽車自己駕駛很酷,並且希望這個工程師再去分享一次。而他還進一步推動了公司用開放日體驗的方式,讓家長和小朋友近距離體驗,知道其中原理、感測器用途之類的……很多小朋友表現出的求知和探索,超出想像。

不知道很多知乎的大牛如何走上的科研道路、有多少人兒時就有過這樣的啟蒙和機會?

但現在,人工智慧正在帶來這樣的機會。

人工智慧非但不會對人類產生威脅, 反而還能極大的增加人類的安全感.

事實上如果你是 AI 從業者的話, 會發現少數幾個能落地的 AI 應用無非就是: 安保, 目標識別, 人臉識別, NLP 輿論監控, 自動報導, 用戶畫像分析, 精準推薦等等...

隨著這幾項落地技術的不斷發展, 在可以遇見的未來, 我們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演算法量化精神穩定性(サイコパス), 或者也可以叫幸福指數, 推薦系統精準的個人畫像分析致力於提升個人幸福指數

如果幸福指數較低, 那麼就有潛在的反社會傾向, 如果幸福指數極低,那麼就是潛在的犯罪分子,應該先抓起來防止犯罪

他們可能會逃跑,但是我們有無處不在的安保機器人,它們集成了高端的運動追蹤演算法和先進的感測器,它們能直接鎖定目標並無效化抵抗

所以,為了我們美麗的新世界,我支持發展人工智慧技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