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點說吧,現在如果有金庸連城決或俠客行這個水準的新武俠小說問世,會有多少人看?

我先說說自己的判斷吧,金古後黃易也火過一陣,但那時候世面上的小說品種還很單一,什麼盜墓類,玄幻類都沒有。再後來孫曉和鳳歌的作品我認為質量已經很高,他倆的作品孰高孰低我不想在這個帖子里討論,總之可以這麼說吧,看完後起碼能值得買書花的銀子,不至於有退書的想法,或許在很多武俠小說愛好者的心中評價還會更高。

但現在武俠小說式微的確是事實,而且看不出一丁點復甦的希望,說白了就是幾乎沒人寫了。

孫曉和鳳歌寫武俠的時代,讀者就被分流了,這個時代讀者可以選擇的文學種類更多,沒有必要非看武俠,儘管武俠很好看,有時候我就覺得他倆有點悲哀。

現在武俠是不是要死了?我覺得如果有連城決這個水準的作品問世,也不會有很多人看了。說不定再過三,五十年,金庸都沒幾個人看過,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我兒子初二,正是看武俠的入門階段,我給他強推金庸,他偏說沒意思(我兒子愛看小說,我家小說種類很多)


借用嚴鋒先生的博文:

金庸先生走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恕我直言,今後不會再有這樣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翹課關在宿舍里日更1萬能練成的。你能寫得出蕭峰的豪情,段譽的憨萌,令狐沖的苦逼,程靈素的深情,黃蓉的精靈,韋小寶的無賴?你寫得出凌波微步的瀟洒,六脈神劍的氣勢,天山折梅手的精妙?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寧書香門第,經過現代大學教育,在中國最多難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從內地輾轉香港,見過人世的真相,體驗過最無望的愛情,經過記者寫作生涯的職業訓練。以上種種傳統與現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天生稟賦,在香港這個承接古今、貫通中西的大熔爐中反覆錘鍊,方能練成絕世神功。


弱弱的瀉藥。。。

弱弱的說,我就在寫。。。(捂臉中)我讀的武俠有限,但我願意做一點什麼。(因為一直在慢慢寫,寫武俠小說也是我的夢想之一 我其他的很多夢想都已經實現了,有的圓滿,有的遺憾,不論成與不成,我都願意嘗試和探索)

弱弱的說,我認為過去的武俠必須要有改變了,不是金古梁不好看了,而是需要根據時代變化創造新的武俠了,就如同金庸在他們的時代創造了有別於傳統武俠的新武戲。武俠的核心不能變,但構成武俠的元素,卻不可拘泥。也不應該局限在大師的樹下。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去理解武俠,而不是去強迫她們接受武俠。只有理解了,才有機會去愛,才可能有新的希望。

弱弱的說,不是我看不起現在的網文,網文不代表差,但的確拉低了很多受眾的閱讀下限。讓很多文學作品都被束之高閣了。

弱弱的回答,希望是人給的,既是作者,也是讀者。

順說,重憾是不是錯字了?


謝邀……

首先說,武俠小說看起來式微,但實際上市場還很大,只不過現在有些變形,比如玄幻,穿越,修仙,多多少少都有武俠的影子

如果把金庸當作武俠的典範,那麼古龍的許多小說應該是偵探小說套上了武俠的外表,黃易是從武俠寫向玄幻,你說他們都屬於武俠小說沒問題,但是他們跟金庸的小說能不能嚴格的劃為一類,我覺得存疑

稍稍有點跑題,其實我是想說,現在的許多小說,基本上都有武打場面,都有大俠人設,都可以算作武俠的變體,這種形式並沒有落後,就像明清武俠只是有招數,金庸等人開發了內功點穴,後人慢慢的加上修仙也未嘗不可

另外有一點,我們覺得現在小說沒有金古等人好看,也許更老一些的人覺得金古沒有紅樓三國好看,可能只是時代審美不同

我還有一個觀點,時勢造英雄,更可能是英雄造時勢,金庸等人打造了一個武俠小說風靡的時代,未必是這種藝術形式多麼好,而是這些人恰好最擅長這樣的形式。如果以後有這樣的「天才」,拿出極佳的作品,未必不會重新輝煌……

舉個例子,相聲在世紀交叉的時代,基本上所有人都覺得快完了,誰能想到郭德綱的橫空出世,拯救了這個行業,而郭德綱之後,這個行業又能怎麼樣?沒人能預料


現在網路小說都是系統,穿越,金手指為主流。為什麼?因為這些離我們生活近,這個「近」不是只現實中有,而是指代入感強,畢竟現在看小說的主力軍年輕一代都是受過二次元文化洗禮的一代。

反觀武俠小說,我認為他回不去了。

為什麼?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俠了。俠者,仁與義。他們縱情江湖,快意恩仇,以武犯禁。但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還可能有這種人嗎?

武俠最火的時候,是在中國動蕩的那些年。那時國家危亡,所以人們希望「俠」的出現。

我是仙俠作者,看的武俠小說比較少,所以寫的並不一定合理。

但我想說:這是一個有梁金古這樣的人的時代,卻不是一個會出現梁金古這樣的時代的時代。


估計很難了。因為現在大家玩的東西太多了,比如網遊。人的注意力分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