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可以延展。有錢人賺錢可能是為了建設世界為人類進步做貢獻。那有些金融機構呢?似乎就是為了賺錢,賺了之後繼續賺錢,虧了繼續賺錢。


有一種感覺叫做上癮

如果一個普通人一旦消費上癮了,最後就會變成窮人。

如果一個普通人要是投資上癮了,最後就會變成富人。

很顯然富豪是因為賺錢上癮了!


一般人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富過,更沒有賺到億萬所以很難體會億萬富翁的真實想法,我雖然目前沒有這個數字但是以千萬資產來考慮百萬的心理想必有些參考意義。

首先賺錢是一種慣性,一個人不賺錢會養成習慣,一個人賺錢也會形成習慣,當一個人月賺2萬的時候你讓她少賺一千塊,他就會覺得難受,這就是人性,人本身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當你擁有一些就會想要的更多,慾望會隨著你的財富積累變大,我年輕時覺得擁有100萬這輩子就滿足了,可是當我有500萬的時候,想的是1000萬,你明白嗎,這种放大的慾望是一種不自覺的動力在倒逼你繼續前進,所以人在做大做強的時候已經步入軌道,這種列車前進的動力已經成為一種慣性,讓你不知不覺的在前進。

其二就是隻有賺錢才能體現自身價值,簡單說只有賺錢這件事,工作這事能讓一個人持久穩定,有些人會說你有錢可以到處玩,旅遊,購物,享樂,這些都是暫時的,等你擁有過就會覺得乏味無趣,一個男人喜歡女人當真正有錢擁有很多女人的時候其實很煩,因為基礎的慾望已經不能滿足他,你明白嗎,他的需求其實已經上升到精神層面了,為什麼有些富人信佛,學靈修,學宗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他來說只有家庭和工作是永恆的,並且工作最有意義,人生其實就是工作的一生,只有工作能帶來充實感,真的讓你停下腳步你會不適應,而且迅速的老化,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看看李嘉誠就知道了,70歲每天還要保持10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他絕不是為了錢,這點只有當你有錢的時候才深有體會。關於富人思維我在錢圖俱樂部講過,富人的哲學觀其實就是利益觀,一切由利益驅動並且貫穿始終。

所以富人繼續工作的原因基本就是這兩大點,其他一些原因都是圍繞這兩點展開,只要是人,一個人性決定了做事的標準。不要跟我談什麼社會公益之類的表象,那些東西在富人眼裡都是工具而已。


我認為億萬富翁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錢。

每個人都是有階段的。

在沒有錢的時候,會覺得錢很重要,有錢了就有了一切,當剛開始有點小錢時,會買奢侈品,會買以前嚮往的東西,包括房,車,表,包等等。

當這些東西都買過擁有過享受過了以後,發現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生活還是那麼無聊。怎麼才能變得有趣呢?

做事業,有成就感,體現自己的價值,甚至對整個社會有貢獻。可以說人們的思想升華與物質基礎脫不開關係。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的政治書上的價值觀是很正確的。


那個錢對於他來講不是用來花的,那是他社會地位的體現,人為什麼要當奧運冠軍,有車有飛機跑那麼快乾嘛,為什麼要當明星,為什麼要當科學家,一個道理


很容易很輕鬆的錢,幹嘛不賺啊?沒有錢的人,覺得賺錢很難,有錢人覺得錢賺錢很容易很輕鬆


為了下面的每一代繼續成為億萬富翁


這就跟讀書一樣, 學霸往往更努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