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覺得娛樂圈亂,可是看似清高的科研學術圈也是一片亂象,作為圈內人,你知道的科研學術圈有多亂?


這個問題確實問的太過於主觀。

中國的科研學術圈個人認為,隨著年輕血液的注入,越來越好。

這個好不僅體現在科研水平上的提高,也體現了更尊重科研的遊戲規則,更體現在對學生科研的認真負責上。

親身感受到了最近幾年國內C9高校引進了不少青年人才,不僅自身對學術高標準嚴要求,對學生也是認真負責。

如果說搶idea搶一作竊取他人勞動成果實驗不可重複還存在,那麼我相信隨著人才的引進,我們的科研環境會逐漸與國際接軌,尊重學術成果,維護遊戲規則,不再浮於功力,當然這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

大環境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希望我們每個初入學術生涯的candidate都能為這個改變做些什麼。


怕了怕了

怎麼就政治敏感了

原來知乎搜索「DSY」

還有一個微弱的「me too」回復

中國學術圈之「怪」(正常不過)現象

邀大家共同品鑒

以下兩個網頁截圖出處:(牆外風景)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84289.html

https://www.mitbbs.com/article_t/Recommend/31664517.html?

www.mitbbs.com


謝邀,離開學術圈快五年了,作為一個如今的圈外人,非利益相關,說說自己對科學的理解。

首選,科學家也是人,一切只是站在道德高度,讓科學家無私奉獻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其次,為了謀私利而違背科學追求真理的本質的行為,都是可恥的;

最後,能夠憑著對真理的追求和對科學的愛好而不斷努力的人,在我看來,就算是真正的科學家。

亂or不亂,既有關風氣,也有關個人,借用丁仲禮院士的一句話:科學家有主流嗎?科學是根據人多人少來判斷的嗎?科學是對真理的判斷。

對於一個沒有主流,也不應該有主流的學術圈,這個命題本身,可能就是個偽命題。

╮(﹀_﹀)╭


我對民族、語言這一塊比較熟悉,就舉這方面的例子:

某民族學核心期刊只收「關係稿」,這是一個公開的祕密。如果這些「關係稿」質量確實高,倒也不是讓人絕對無法容忍;但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稿件並不怎麼樣。但因為作者是大人物,就能順利發表。

另一份核心期刊號稱以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為重點,但我購買並閱讀了很多期,發現它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歷史學、傳播學等等;和語言有關的不是沒有,但少得可憐。賣狗肉當然可以,但應該掛狗頭;掛羊頭賣狗肉就太不應該了。


矛盾很多,學術圈是登高罵人策略的發源地,,我來講講啥叫登高罵人,,,

兩派人鬥來鬥去,其中一派人出錢,專門僱一個人來查對方論文,,,為了這人安全,,弄出國去,,在國外查對方派系的論文,,,,比如方某某,,,

然後這種罵人策略被其它圈兒學了去,,,,

比如政治圈兒,,,鍋某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