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題主說的「一開始」是指哪個歷史時期。

1,

如果是指西周前期。

那麼秦國不涉及強不強的問題,而是存不存在的問題。

在當時,諸侯國裏偏強的有齊和楚。

齊國後來沒了是因為外姓卿族篡位。

楚國一直延續到了戰國末期,12年以後還詐屍了。

所以問題不成立。

至於西周前期楚國的實力,看一下丹陽到荊山的距離就行了。非說「楚人偷牛」事件等於楚國弱爆了,那當我沒說。

2,

如果說的是春秋初期。

這個時間秦國的勢力確實不強,但一直在持續擴張,到春秋後期已經是僅次於晉、楚,與齊國並列的強國。

齊、晉後來沒了,都是因為外姓卿族篡位。

楚國到戰國末期一直存在。

所以也不成立。

3,

如果是指戰國初期。

秦厲共公到秦獻公時期的秦國一直都是強國。

問題還是不成立。

你非聊小說劇情說這段時間秦國快要亡國了,那也當我沒說。

4,

如果是指商鞅變法時期。

當時秦國還是強國。

至於當時存在的大型諸侯國都堅持到了公元前230年。

所以問題仍不成立。


秦國的地理位置本來是劣勢,在三晉分裂了之後才變成了優勢。

秦國在平王遷都時期才剛剛建國,一開始實力當然很弱雞,但是爬升的很快,到了春秋中期,第九任國君秦穆公的時候就已經上漲到西霸天的程度了。

秦國在一開始沒有任何地緣優勢,它在一片戰亂破敗的西周故地立國,四周都是兇悍的少數民族,時時刻刻都有被滅掉的危險,秦國前幾任國君屢有戰死在和犬戎的戰爭的情況。在制霸西戎之後,它牢牢地坐穩了區域小霸王和一等強國的位子,但是地緣上仍然被壓制。

秦穆公前期,秦晉兩國的對峙狀態已經非常明顯

這是因為秦國的苦主是徹底將其東進路線鎖死的晉國。秦穆公數度嘗試突破這種封鎖而達成稱霸中原的野心,但是每一次都失敗了。只要是面對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晉國,秦國始終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與發達富庶的中原地區隔絕開來。

但是晉國也沒有能力滅掉秦國,雙方在晉國西線上是一種晉國壓制秦國的對峙狀態。

這種狀態隨著晉國的分裂而產生了變化。三晉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是先天殘疾的,長期而慘烈博弈使得他們國土之間犬牙交錯而又互相制擎,他們互相間對彼此的威脅又絲毫不比從秦國的威脅來的小,這使得他們註定無法長期的和統一的秦國抗衡。懸掛在秦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被移除了,反過頭來,秦國將成為三晉的災禍。

春秋末期,晉國內亂的最高峯,秦國這時仍明顯地被秦國壓制

如果說戰國前期,向心力還算不錯的三晉在魏文侯的領導下還能對秦國維持壓制狀態的話,到了魏武侯時三晉開始互相撕逼時,秦國就已經在戰略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並已經對河西之地展現出了強烈的擴張意圖。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隨著變法的深入,三晉不可避免地失去對高級人才的壟斷,秦國也得以靠引進三晉人才而維持本國的持續變法和科技、文化水平,但這種依靠外籍人才的模式也為秦國日後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進入魏惠王時代,秦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避免,國土嚴重畸形的魏、韓根本不可能抵抗對領土擴張和問鼎中原有著近乎狂熱的貪慾的秦國,這一點性格比較直的秦武王曾經毫不掩飾的表達過:

「寡人慾容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我們被晉人憋了三百多年了啊!我也想去殺入中原的花花世界啊!

魏、韓畸形的國土和互相坑死對方的心態註定了對秦國的結果

必須要注意的是,如果秦國一直保持這種一頭莽往中原乾的心態,可能一統天下的難度會大得多,還好秦國在關鍵時刻的選擇都做對了,而且運氣極好:

  • 秦武王很明智的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砸死了
  • 沒有過度的揍韓國,而是向南奪取人畜無害的蜀地
  • 等到了齊國率先作死,並且終於套到了陶邑
  • 挖心策略殺入了楚國的漢江
  • 在戰國晚期各國都進入內部鬥爭而衰退的時候迎來了一位英明而強勢的始皇帝

這纔是秦國逐漸累積出了一統天下優勢的關鍵啊,不過很快秦國隨著始皇帝的去世而不可避免的進入崩盤並最終把江山送給了楚人。


我補充一點個人看法。地理優勢和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態,技術水平互相配套,才能把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秦國的地理優勢有兩個方面,一是位於外圍邊緣地帶,金角銀邊草肚皮,它不容易遭到其他國家圍攻。二是被易守難攻的自然天險環繞,百二之地,其他國家進攻它難度很高。

在春秋時期,戰爭是駕駛馬拉戰車的貴族打的,開戰前,雙方要先約定一塊平坦的,便於戰車迴旋的戰場,然後再開始交戰。所以,在春秋時期,秦國只有第一個方面的優勢, 第二個方面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到了戰國時期,鐵器被逐漸廣泛使用,戰爭主要是由步兵來打,這個時候,秦軍可以躲在函谷關的背後對抗敵軍,誰的防禦體系完整,誰就能佔便宜。第二個優勢發揮出來了。秦國在戰國時期比春秋時期強大,這是必須注意的一個因素。


夏商周就是三大氏族較量的延續

中華民族崇拜的五大人文始祖

是東西南北中地緣政治之必然

天皇五帝中華人文始祖

一、東皇太昊帝 以熟牲祭祀而聞名東亞的東方強大氏族 · 史稱「庖犧氏」

二、西皇蚩尤帝 以桑織發達而聞名東亞西方的強大氏族 · 史稱「窮桑氏」

三、南皇炎帝 以擅長農業而聞名東亞南方的強大氏族 · 史稱「神農氏」

四、北皇高陽帝 以發明顓瑣歷聞名東亞的北方強大氏族 · 史稱「顓瑣氏」

五、中皇黃帝 以造車技術而聞名東亞中部的強大氏族 · 史稱「軒轅氏」

夏人是北皇高陽帝之苗裔

商人是東皇太昊帝之苗裔

周人是中皇軒轅帝之苗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讀者所有

轉載無須聯繫作者

(一己之見 · 僅供笑閱)4,383


春秋戰國不是有分期的嗎,每一時間段的特點都不一樣啊。齊秦對峙之後就是秦國一家獨大了,是歷史的進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