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下面這些器械。肩胛的正確動作是什麼樣的啊?


謝邀。

肩關節包括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以及肩胛胸壁關節。它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但也是穩定性相對較低的關節。我們常說的肩關節不穩定會由於發育、損傷所致的骨結構缺損、肩關節周圍韌帶鬆弛或是肌肉萎縮等引起。

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在維持肩關節穩定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增強肩關節的穩定需要增強肩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及協調控制能力。

1、 前鋸肌

四點跪位,手肘伸直,在手不離開地的情況下將身體遠離地面(注意不是弓腰,不要聳肩),維持10秒,然後回到原位,10次/組,3組/天,感受前鋸肌的收縮。

2、 手撐俯臥倒爬

還是上面的姿勢,在身體不塌的前提下,進行往後的倒爬。這個可以練習整個肩袖肌羣的協調控制以及肩胛骨的穩定。

3、 不穩平面俯臥撐

做俯臥撐的基礎上,在雙手下墊一軟墊或是小球來增加不平衡,注意在做俯臥撐時不要踏腰。10個/組,2組/天。

肩胛骨穩定一般是往內往下運動,就是我們常說的沉肩。在做運動時,許多人會有聳肩的習慣,這會破壞了肩關節肌肉的協調,所以建議在運動時注意。


正常的肩肱節律

肩肱節律

肩關節外展至30°,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在此以後肩胛骨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當外展至90°以上時,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正常的肩胛胸臂關節有60°活動範圍,肩肱關節有120°活動範圍,兩者總和為180°。肩胛骨如固定不動,上臂只能主動抬起至90°,被動抬起至120°,喪失肩胛骨活動時,其肩部活動至少減去正常活動的1/3。肌電圖觀察,在肩關節前屈及外展時,肩胛骨和肱骨的運動同時進行。

合理的動作模式

比如普通臥推和力量舉臥推都要求沉肩收背(肩胛骨內收下壓)

有些健美臥推、搏擊格鬥體能訓練的臥推要求探肩(肩胛骨外展)

有些健美的側平舉要求刻意不動肩胛骨(故意不遵守肩肱節律)有受傷風險(肩峯撞擊)呂小軍側平舉就是自然運動普通硬拉要求沉肩、自然手背圓背硬拉要求沉肩、但探肩圓上背等等

肩胛骨不該動的時候動了,沒在正確的位置,那叫不穩定;

肩胛骨該動的時候不動,那就不叫穩定,那叫僵硬。

稍微想想就知道,關節就是拿來動的,只不過有些關節主靈活運動,有些關節主穩定支撐。比如肩關節髖關節主靈活,可以大幅度屈伸旋轉;膝關節、肘關節主穩定,以屈伸為主,只能小幅度旋轉。而肩胛骨-胸廓關節作為靈活的肩關節的一部分,必然要承擔相當一部分靈活運動的功能。

作為教練,我還真見過有人不會動自己肩胛骨(可以被動運動,不會主動控制,提示也沒用)


穩定性

在正常的肩肱節律和合理的動作模式下才能談穩定。

靜態支撐:比如臥推、推舉、俯臥撐、倒立撐的靜態支撐。

動態動作中的支撐:比如壺鈴倒置臥推、土耳其起立


謝邀。要認真說起來,這可以講幾節課。要想活動肩關節穩定性,放棄固定器械,先去找肌肉發力感,改為自由重量訓練。穩定肯定不是肩胛骨後縮的意思。肩關節穩定的核心在肩胛骨的穩定,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近端肩胛骨更穩定,我們的盂肱關節才會更穩定,所以應該把大部分精力先放在穩定肩胛骨的肌肉上,不讓他們失衡,比如前鋸肌和菱形肌,動作可以有很多,開始可以做做貼牆推球,後面可以做做直臂平板,或者弄個巴氏球練練肩,進階最好從閉鏈到開鏈,啞鈴臥推之類都可以,練了肩胛骨,再練習下肩袖,哦對了,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在岡上肌無力的情況下去練三角肌,很容易導致肩袖損傷或者肩峯撞擊。說的有點亂,希望能看明白。


前面的大佬對肩關節的穩定講的很全面了,但對於功能性訓練改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很慢,貴在堅持。

對於你說的這三個器械:坐姿肩上推舉、坐姿推胸:這兩個動作都是要肩胛骨後縮下沉。反向飛鳥:前伸肩胛骨鎖定主要鍛煉三角肌後束,肩胛骨跟著一起動對整個上背部和三角肌後束都有刺激,像菱形肌、斜方肌、岡上肌等

下面的評論問怎麼讓肩胛骨貼著後背,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加強可以改善翼狀肩胛骨


肩關節的不穩主要是肌肉失衡導致,表現為做動作時,動作軌跡不是正常的,出現肌肉代償的現象,需要做到肩關節的穩定,先將肩周肌羣練的平衡,我們做任何肩關節的動作都需要肩關節的穩定,不然很容易損傷,穩定不僅僅是肩胛骨後縮,是指能將肩胛骨穩定在正常活動軌跡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