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我應該從哪裡找答案?


謝謝邀請。君子一詞不是孔子提出的,但是孔子賦予君子一詞新的含義。君子小人通常並舉,在孔子以前沒有道德上的含義。君子,君王之子,貴族以及貴族後代都是君子。小人泛指勞動者,下層羣眾。這個人混賬王八蛋,只要是貴族,也可以稱君子。司馬光的《訓儉示康》說:」君子寡慾,則能直道而行,不役於物。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這裡君子小人就是用的本來意思。到了孔子,孔子才把道德上的高低賦予到這兩個詞裡面。因為孔子發現貴族裡面的混賬王八蛋太多了,還不如老百姓。


謝邀。

君子這個詞從殷商時期劃分尊卑等級後就開始出現了,詩經、尚書、卜辭裏都有,詩經篇幅結束於前620年左右,比孔子更早。很多人說,「孔子以前,君子的意思是君王之子」是不妥當的。天子謂之王,天子之子稱王子;諸侯謂之君上,稱X公、X侯、X伯,諸侯之子稱公子。

有繼承權的稱太子、世子。

君子指管理國家的人,具體指【中士以上,天子除外】。君字上尹下口,尹字甲骨文是手形,執掌管理之意,口字是四方圍牆,古代指方國。子為敬稱。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中人即中士。孔子所說的君子本意和之前的君子並未有太大區別。

孔子所說君子出現頻率很高,是因為孔子教的就是治國之道,教的主要是詩禮,是古代的政治教育。而孔子的教學理想前提是君子德配厥位,所以孔子常說「君子應當如何如何,君子不應如何如何」。

後人理解為道德高尚的人,雖然不準確,但也不會差太多。但是在典籍中某些特定的語言環境下,還是必須做「治理國家者」解釋。回答題主的問題,君子不是孔子先提出的

君是人主的意思,多是貴族的尊稱,比如國君,比如君大夫。

君子,顧名思義,貴族之子,按照當時禮法,更多指的是嫡子,也就是出身貴族的青年。

論語中對君子的要求,是針對培養那些有領地的封君繼承人的


謝邀

答案是【不是

在尚書,周易和詩經中就出現了君子這個辭彙

雖然這些典籍是由孔子整理編訂,但不能說君子一詞是孔子提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君子一詞雖然不是孔子發明

然而對君子的論述和闡發卻是孔子集其大成,使君子這個詞家喻戶曉,最後和孟子的大丈夫一起,成為整個中華文明的理想人格。

以上

哦,對了,還有一點

在孔子之前的君子和孔子的君子意義上是不同的

孔子之前,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多指對統治者和貴族男性的稱呼。是一種權勢中心!

孔子闡述的「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是一種道德中心!

自孔子開始,「君子」一詞有了德性,有了靈魂。


春秋時期貴族的公子都可以叫做君子吧?跟孔子有什麼關係啊


這個詞是從春秋時期才開始具有雙重含義的,一是指貴族,二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孔子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

從左傳的一個片段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君子的定義已經出現了二重分化: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闢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韓厥俯定其右。

駕車的人的口中的"君子"指的是貴族統帥,而齊候口中的"君子"指的是才德高尚之士。


管他誰提出的呢,重要麼?

謝邀。

君子一詞不是孔子提出來的。

《詩經》中出現大量君子一詞,但是在不同的詩篇,君子的含義不同;據說《易經》也有君子一詞,但是我未曾讀過。

題主如果感興趣,可以讀讀《詩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