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直播帶貨、新型電商又在甚囂塵上,彷彿大有替代實體店趨勢。

那麼,實體門店會走向滅亡嗎,出路又在哪裡呢?


實體店不會滅亡的。

因為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

電商已經突飛猛進地發展了很多年,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人工11%、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快遞12%、售後2%、財務成本2%、水電房租2%,加上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

每引來一位顧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價都不到80元!電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正在快速上演!不只是傳統電商大戶,垂直領域的電商更是在經歷大逃亡,2016已有40多家電商倒閉。

電商是用「價格」逆襲的實體店,現在實體店需要用「服務」扳回一局!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後,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雖然電商的衝擊給實體店造成了一定的壓力,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但是最壞的時代一定是最好的時代,實體店不會消亡,未來的贏家最終還是實體店。

① 人是社交型動物,需要交流。

什麼是社交?我們必須透過某種方式和工具,來傳遞思想、交流信息和意識,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型的人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② 經濟需要循環再生。

今天你去剪個頭髮,中午髮型師在樓下吃頓好的,晚上帶著新的女朋友去看電影,電影院的老闆有錢了,又帶著女朋友去逛街,經濟就是這麼循環再生的。

③ Shoppingmall要承載餐廳的集中經營。

我們因為吃東西去逛Shoppingmall,吃完飯還得去看電影,KTV、按摩等娛樂。Shoppingmall不只有餐廳,還要有電影院、美容院、咖啡館、服裝店。這不就是實體店嗎?

所以,多元化的實體店永遠不會消亡,只會轉變成實體店+網路相結合的經營形態出現。(比如髮型屋在33樓,買衣服在28樓,這些都是因為網路世界而轉變的存在方式。有人會說實體店無法生存的原因,因為鋪租太貴。一樓、二樓鋪租貴,就往樓上走。)

實體店的體驗功能是電商無法替代的。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80、9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體驗」與「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

而這恰恰就是「實體店」最大的機會!如果給我一個籌碼,我一定賭實體店會贏。

而這25個信號,證明實體店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個人認為實體店在未來還是會有一席之地的。

第一,目前電商競爭愈發激烈,除了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阿里系騰訊系大巨頭,其他平台基本處在完全競爭市場狀態,再加上國家對互聯網經濟立法逐漸成熟,電商在稅收等方面也不會再像原先那麼寬鬆,所以實體店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實體店相比電商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體驗感,可以實實在在地試穿試用商品,這點是電商目前很難相比的,另外如果在服務方面可以向日本學習,待客細緻熱情,相信還是會吸引不少客流的。

第三,實體店還能滿足人們一定的社交需求,三五好友休息日相約逛逛街,吃吃喝喝買幾件衣服,個人認為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實體店不會消亡,但是從目前實體店的各個環節看(開發商、所有人、經營者、產品代理商、稅收)來看,實體店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特別在目前消費萎縮,轉向電商的情況下很難發展。實體店的出路必須減少消費的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但是高昂的房價抹消了一切。


這個問題有些意思。

先說說直播帶貨,MCN第三方直播平台必然是死局,稍微有點腦子的優秀品牌企業領導者或者有雄心壯志成為優秀品牌的企業領導者不會湊熱鬧、飲鴆止渴給第三方MCN送錢。

看清楚前置定語,優秀品牌企業領導者或者有雄心壯志成為優秀品牌的企業。

什麼是品牌?品牌最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巴拉巴拉會說一大推,心智、行為、視覺形象.......說這些話的差不多自己都沒搞過企業,或者是失敗者。

在我看來,什麼是品牌?品牌最重要的特性是什麼?

自主定價權!我想定什麼價就是什麼價,而且還能把產品推銷出去,消費者不從我這買還不行,其他產品就是沒我的好。

自主定價權意味著利潤和企業良性發展。

擁有自主定價權才算合格的品牌。

比如格力、華為、百雀羚、愛馬仕、比如無印良品.......

而現在的網銷和直播帶貨等經濟活動中,定價權在誰的手裡?反正肯定不在企業的手裡。

誰握有自主定價權誰賺錢。

淘寶天貓京東官方活動打折你參加不?主播或者直播平台要你降價你答應不?大部分品牌其實哪裡算個品牌,說了都丟人,其實就是個加工廠或者二道販子。

這也是網銷20年來國內的新興品牌寥寥無幾的原因,沒有自主定價權就是沒有利潤,回顧往昔,大部分的眾人皆知的牌子還是20世紀前打出名號的品牌。

這些年還有個小米,也是米家門店大幅擴容逐漸不用依賴網銷平台的近兩年才重新恢復了增長。

關於直播和新型電商就說這兩句,懂得人自然懂,不做品牌的人說了也不懂。


聊聊實體吧。

很顯然實體店當然不會滅亡,因為實體店有好多種。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大類:

A:技術類實體店、B:個體販賣型實體店、C:規模販賣式直營和強控制加盟實體店、D:體驗感性型實體店。(忽略國有企業,比如新華書店、街道支行等)

每個大類又可以分為廣義上的衣、食、住、行四個方向。

除了B大類個體販賣型實體店,C大類快消品(也就是「衣」的方向)外,其他三個大類大概率不會消亡。

舉例說明:

A類店,比如牙科診所或者未來可以預見的小型私人醫院;

C類店:連鎖品牌餐飲奶茶店、連鎖便利店、連鎖教育機構、連鎖商超、連鎖金店......

D類店:美容機構、汽車保養維修、電影院、茶館茶樓、浴室......

現在逛逛街,逛逛商場,可以很顯然的發現,大致是這麼個情況。

為什麼說個體販賣型實體店也就是個體戶未來可能消失( 也就是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包括個體餐飲。

說的比較尖銳,因為城市管理者不需要!稅收沒有多少或者幾乎沒有,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個體還不好管理,站在當權者的角度,有與沒有一個樣,失業了反正也餓不死,再不濟也能送個外賣嘛。

每次看到這種圖片都能感覺到深深的惡意和刻意

我一直認為線下零售做不過線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各地的城市管理局這個機構,而不是網銷的發展。

要知道,掌權者集中化管理的動機無比強烈。

對於消費者而言,以前大家的主要出行工具是自行車和電瓶車,現在的主要出行工具是汽車,而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想下班到路邊買個東西卻找不到停車位,稍微停會進去買個東西回來車上一張罰單.......

對於店主而言,以前店裡搞個營銷活動門口隨意擺放推頭陳列拱門、各種宣傳品、店門兩邊玻璃上貼滿招貼海報.......現在一律只能放在店內,以至於一場活動做完,周邊小區的居民都不知道。

久而久之,大家都在線上消費快消品了,B和C兩個大類的快消品實體店難以翻身。

我有個城管的朋友和我開玩笑說:「我希望街上一個店沒有才好,這樣市容市貌就整潔乾淨了。」

屁股決定腦袋。

沒有辦法,大家只能報團取暖,加盟品牌或者進駐商超。

商超方便停車購物體驗;品牌已經佔領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心智,無需更多宣傳。

所以B和C兩個大類的個體快消品實體店沒落是必然趨勢,大環境的必然趨勢。


其他類型的實體店不用擔心,都活的很好,主要的還是在於B和C兩大類的快消品實體店怎麼轉型,畢竟很多人不想去送外賣,是不是?

有個回答在算網銷的成本,你是根本不懂網銷,網銷最大的優勢在於便捷,而不是價格和費用。

其實有解決方法,稍微提一下,

一個是我前面提到過的「品牌自主定價權」

做大做強爭取變成一般納稅人,有成為韭菜的價值。

一個是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做不好的「私域流量」

做不好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獲取流量的費用太貴,二是產品品質一般。

「私域流量」做得好的話可以不用考慮店面位置,全國快遞同城快遞或者消費者有空到店取貨。

稍微提下,有興趣的自己琢磨。

不是不想說,而是我的產品競爭力極強,不具有共性,只能算作特例。


實體店具有自己的優勢,自我進化是實體店的未來,當下以及未來,線上線下的界限會進一步模糊。

1.線下具有真實的人與人交流,直接的交流,這是線上目前無法提供的

線上溝通具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沒了千里郵家書的漫長,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便捷,但是人與人溝通不僅僅是文字和視頻的溝通,更需要面對面的親密接觸。

線下的環境、服務、與好友溝通的情境等等,這些都是一塊屏幕無法提供的,這也是為什麼新零售出現,消費者需要新體驗。

2.線上成本優勢銳減

為什麼當初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可以快速撕破線下商業的蛋糕,很大原因是淘寶真的便宜,而且便利。

傳統渠道中,廠家,代理,零售端,層層加價,但是電商可以快速縮短產品到顧客的距離,即使是當下,拼多多仍可以以降低商家運營成本,成為電商的後起之秀,所以,單就價格來說,只要品質對的起價格,消費者一定是趨向於選擇便宜的產品的。

但是當下,電商的運營成本並不低,低價現在還可以獲得部分市場,但是低價的代價就是低利潤,這就需要商品提升溢價能力,而提升溢價最有效持久的辦法,就是做品牌。

線上品牌的投入可大可小,但是相比線下,線上成本優勢並不比線下明顯,無論是在淘寶這些傳統電商平台,還是抖音這些長短視頻平台,如果你平時也用這些,你應該有刷到某某網紅年入多少,月入多少,直播日賣過億,而這些令人艷羨的數據背後,就是當下品牌運營者必須面對的高昂成本。

線下實體店流量根據地段來,如果平效比做好,其獲客成本不一定就比線上高,所以線上線下的優劣勢在成本上的差距在縮小,未來兩個渠道更多是互補的關係。

3.唯有改變才能穩定

穩定和改變看似衝突,但是改變確實是穩定的唯一方法。

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壹個商業模式要長期穩定,一招鮮吃遍天,基本是不存在的,回看商業的進化與迭代,只有讓自我進化,跟上時代的腳步,才可以保障自己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商業浪潮中保持優勢,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