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古體詩不按現代讀音劃分韻部呀

和樓主想說近似的是

詞林正韻第六部和第十三部(包含現代讀音in en un),第六部:平聲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上聲 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聲 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半) 通用

第十三部:平聲 十二侵 獨用/上聲 二十六寢 去聲 二十七沁 通用

第十一部(包含現代讀音ing eng外加一些ong):平聲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上聲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聲 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通用

這三部基本沒有混一起用的,但也有例外,我記得南宋一些詞人喜歡把韻腳放寬,比如張炎就很喜歡這樣用韻,讓我這個強迫症看了不太舒服斯基。

舉兩個栗子

憶舊遊 大都長春宮,即舊之太極宮也

看方壺擁翠,太極垂光,積雪初晴。閶闔開黃道,正綠章封事,飛上層青。古臺半壓琪樹,引袖拂寒星。見玉冷閑坡,金明邃宇,人往深清。幽。自來去,對華表千年,天籟無聲。別有長生路,看花開花落,何處無。露臺深鎖丹氣,隔水喚青。尚記得歸時,鶴衣散影都是

摸魚子·高愛山隱居

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眠鷗未醒。甚佔得蒓鄉,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

還重省。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深更靜。待散發吹簫,跨鶴天風冷。憑高露。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不算什麼,在南方籍詩人詩鈔中不時能遇到。始終寫詩是很個人的事,用什麼韻看個人習慣,不應制平水也沒那麼大約束力。


如果你說的古體詩是指的漢晉南北朝的詩,我能想到的in和ing押的唯一的例子是「勁」可以和一堆讀ing的字押,這個主要是由於「勁」字的韻母在後世跑偏了(


我覺得分情況|?ω?`)

in和ing在古代一般分屬不同的韻部啦。以《平水韻》為例,qīng青、xīng星、tíng亭屬於九青韻,qīn侵、xīn心、lín林屬於十二侵。(因為格律詩押韻一般押平聲韻,就拿了幾個平聲字舉例子。)不過偶爾可能會有詩人出韻 ∠( ? 」∠)_

九青↑ 十二侵↓

另外看到其他答主說pīn姘、qīng清、míng明同屬於八庚韻,所以是可能押韻的。

所以還是要看具體哪個字啦,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語音上還是有變化滴。

推薦一個網站 搜韻https://sou-yun.cn/QR.aspx如果想查具體某個字的韻部可以上去查√

————————————————

順便再說一下,一開始我把題主的古體詩理解成了和新詩相對的古詩。

但實際上古體詩是和近體詩(格律詩)相對的概念,形式比較自由,不太受平仄等格律的嚴格約束,押韻比較自由。


不算。

————————————————————————————————————

補充一下,印象當中,在元曲裡面,有混用的現象,在宋詞裏非常非常少的有幾例,而在唐詩及以前的詩作裡面,應該是沒有。可能古代對這兩個音的讀音上區別還是很大的,到後來才慢慢有些混同了。


如果在古代也是這兩個音的話,顯然是不押韻的。但是如果是現在的這兩個讀音,在古代的讀音是有可能押韻的。比如。。平水韻中,姘字屬九庚,九庚裏有清,明這些。所以它們是押韻的。即在古音中,現在in和ing的字是可能押韻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