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一枚,一輪複習,做壓縮語段的時候看到以下內容: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正、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室裏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前的姿態。

——2018 江蘇卷

下面的歸納答案是「對思想而言偏見自有其存在的價值」。歸納倒簡單,我卻完全無法認同。

「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好說,日常生活中用無腦偏見對付別人的例子怎麼也舉不完。「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娛樂」就很詭異了。有思想的人以偏見為樂?這是哪門子道理?作者緊接著進行解釋:不能有偏見>>則必須每時每刻客觀嚴肅>>時時刻刻嚴肅不符合客觀事實>>所以偏見必須能有。

誠然,偏見必然是有的,也是有的,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保持公正客觀。但是這和「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娛樂」有什麼關聯?充其量只是對分論點的證明。有思想的人怎麼就會以偏見為樂呢?偏見是指「片面的見解」,而片面的見解是思維不嚴謹的產物,更可能因而導致不恰當的行為,那偏見作為一種「錯誤的態度」,是否有其存在價值呢?我始終不能得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謝邀

偏見是否是一件壞事?

偏見,不管是其形式還是內容,都是惡。但偏見不是一件壞事。 偏見是一種片面化的、靜止的思想,存在於人的思維或者情感之中。於個體而言,它是個人對他人和外部世界不完全認知的結果。於整體而言,它是人類對自身和外部世界不完全認知的結果。形成偏見的思維方式或者情感傾向,其來源與歸屬都離不開人之間的斷裂。斷裂本身是趨向於惡的。

事,講究的是聯繫。與聯繫相關的,是變化與發展。將偏見置於現實的聯繫與發展之中,便是將偏見看做過程,一個與他人不斷消除隔閡的過程,一個與世界不斷和解的過程。所以,偏見是一件好事。

1 偏見,不是邏輯問題,而是倫理問題。邏輯不談命題在現實中的真偽,只求結論的成立與否。

倫理探究的是與人類生存世界整體聯繫相關的善惡與真理。

所有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問題,不是用純粹的邏輯思維來思考就能得出解決策略。如果不下降到生活中,以感性貼近萬物,以理性反省自身,有些問題便只能一直被擱淺。偏見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每個人都是帶有偏見的生活著,沒有人能逃脫生活展現給人的片面圖景。而每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在被迫或者自願的基礎上,生髮著偏見。

偏見的形成,與審美差異、善惡標準、知識體系、語言文化等多種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或單一存在,或相互雜糅,使人執著於某一思維體系、知識體系、價值體系之中。

形成偏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類的偏見,都是有跡可循的,它必定是與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健康狀況和個人意志相關。偏見,意味著個人成長的全部經歷的細微展現。所以,若要改變甚至消除偏見,需要強大的意志和漫長的時間

但凡個人消除一個偏見,其便與自身和解了一步,便是向善跨越了一步。而人類消除一種偏見,便在通達自由的路上前進了一步。

所以,正是因為偏見會影響、改變個人與人類整體生活,它才能是倫理問題,才會如此重要。

所以,正是偏見的「惡」的本質與屬性、形式與內容,才能令人類「絕地反擊」,才能成為一件好事。

2 偏見,它的惡體現了人的本性之惡。

正如許多人理解和認知的那樣:偏見,它令人感受到來自世界的深深惡意。它像一堵讓人無法翻越的高牆,立在人與人之間,阻隔了人之間的可能的更深層次的交流。

個人只要在思想中觸碰到來自他人的或者社會羣體的偏見,總會引起情感的波動。區別是,情感波動幅度的大小。波動幅度大的,會有個人自由得不到伸展的被束縛感。波動幅度小的,會感受到習以為常的無奈。

而造成以上波動的區別是:波動幅度大的「被束縛感」是由內向外爆發的情感,波動幅度小的「無奈」是由外向內壓制的情感。

偏見的「惡」,只是因為讓人有情感波動、令人感到不舒服嗎?

不。偏見的「惡」,是因為它的屬性與本質、是因為它的形式與內容。

前些天,西班牙27歲的女獵手梅拉尼婭以自殺結束生命。她是一位在網路上分享射殺動物技巧而成名的網紅。她射殺動物的行為,成了眾矢之的,尤其在動物保護協會和愛動物人士的眼裡。她不堪壓力,選擇自殺。

對於這一則新聞報道中暴露的偏見,和隱藏的偏見。偏見的惡所體現的,是人性的惡。

「梅拉尼婭射殺動物和分享技巧的行為是不對的」是偏見,「網路暴力是可怕的」是偏見,「動物保護協會和愛動物人士做的過分了」是偏見,「為了動物逼死人」是偏見……以上是暴露的偏見。

「人比動物高貴」是偏見,「動物沒有人類強大」是偏見,「動物需要人保護」是偏見,這些是隱藏的偏見。再深入隱藏的偏見,便可發現,不管是梅拉尼婭還是動物保護者有一個共同的偏見:人與動物是不平等的。這便是體現了人性的惡。

至於偏見的形式,體現在態度上。

雖然個人會在理性上對自身偏見有所審視有所保留,但在經驗行為中卻將偏見有意地或者無意地透露給他人,因為人的思維和行為是無法分開的。

羣體的偏見,部分依舊是觀念上的偏見,部分成為在行為上具有攻擊力的歧視。

偏見就是如此這般的準確地傳達到他人的思想裏,並給他人帶來或重或輕的傷害。

3 偏見,也亦體現了人類對善和自由的嚮往。

每個人都抱著偏見生活,無人例外。

而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最典型的也是最不易覺察的偏見,是「人類中心論」相關思維方式對潛意識作用的結果。

比如不喫野生動物,而喫家養動物。比如不喫狗肉,而喫牛肉豬肉雞肉。比如不喫肉類,只喫蔬菜瓜果。野生動物、家養動物、狗、牛、豬、雞、蔬菜、瓜果……這些所有的生命,沒有貴賤之分。但人類用自己的價值體系給萬物分了類別,比了貴賤。

這些偏見,及相關的倫理問題,是處在我們生活的當下,並不是永遠發生。它們可能在某個時間點走向終結,讓人類走向更大的自由。

在每一個時代,當個人和羣體面對大大小小的偏見時,感性會屏蔽情感中無法接受的內容,個人和羣體便很難再用理性去思考偏見背後形成的原因了。

儘管如此,在偏見長時間存在於某一環境之中,或者成為現象遍佈得更廣泛之後,個體和羣體便會對其進行反思。

正如,如今越來越多人理解和接受同性戀人們,不僅僅是因為同性戀的合法化,更是因為很多人在精神上去追求自由。正如,如果多加普及HIV(艾滋病毒)阻斷藥物的知識,許多人就會對HIV有新的認識,會對艾滋病患者們的態度稍許改觀。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偏見在發生著,同樣也有許許多多的偏見逐漸被消除著。

雖然偏見本身是惡,但是它是讓個體和人類整體審視自我、關照他人、認識世界的新的開始,它也是希望的前奏。偏見是一件好事,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


偏見在某種程度上是謬誤的,但並不妨礙它對於矛盾的推動作用,繼而選擇性的轉化成為真理,偏見的存在是作為真理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而真相作為真理的實體則有一定需要使得偏見使其轉化成為作為實體的真理。


思想一定是有「偏見」的,所謂的「偏」正是因為參考「中心」主體的不同,既代表著不同的位置關係的視角,又代表著不同的切身訴求。


江蘇卷這段話說的很漂亮啊

偏見當然有其存在的價值,這種偏見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歧視。這種偏見是理性的偏見,合理的偏見。因為有了偏見,才會有多姿多彩的世界、才會有千差萬別的思想,這也是人這種生物獨特的地方所在。


偏見單調,客觀則豐富多彩,色彩斑瀾。

補充一下:就價值說法這個答案而言,是符合題主大人本意的。就題目本身而言,題目沒理解偏見,也沒理解客觀,在題目眼裡,偏見和客觀同時存在,並固定不變,偏見是高大上們的玩具,題目用形而上學的視角俯視偏見和客觀,偏見等於沒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高高在上,客觀等於沒有血肉的機器人。那麼我的這個答案算不算呢?我可是戳中了題目思想的源頭啊!


人的認識始終是有限的,所以個人的任何觀點都是偏見。

價值不是天然絕對抽象的價值,價值總是現實相對具體的價值,所以任何評價系統都是狹隘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