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意識到一個人的貢獻,只需要假設將他/她去掉就可以了。


你會問這個問題,證明孩子身邊有人在否定全職父母的付出

像我的孩子,從來沒有人告訴她什麼全職非全職,她只知道,大人上班辛苦,大人做家務辛苦,帶睡也很辛苦。

為什麼有些小朋友會覺得全職爸爸媽媽就不辛苦?因為有人在強調上班的辛苦,在家的輕鬆。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有這個想法,必定是某些人才心底就這麼認為,然後從某種角度把這種思想傳遞給他了


如果孩子在家裡感覺到快樂和滿足,自然能認識到父母的貢獻,和全職不全職關係不大,強要的肯定和刻意的引導,效果不持久。


我覺得重點不是讓孩子意識到,而是讓不全職的那個家庭成員意識到全職在家的貢獻和意義。

孩子是在家庭中潛移默化的感受到的,所以重點是成人之間的相互認同,父母之間相互認可,相互理解,孩子也自然會學著認可父母,理解父母


孩子應該對全職的一方更依賴、更敬佩,因為全職爸爸或媽媽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是孩子學習、生活乃至人生的榜樣。比起久在外奔波的一方,全職爸爸或者媽媽纔是真正的言傳身教者。

要是孩子對全職一方沒有這個感情,也意識不到作用、價值,那很有可能「全職」這份工作,本質上並沒有做好。

請繼續努力哦


我覺得讓孩子認識到全職在家的爸爸或媽媽付出很多,重要的點我覺得有三個:

1、敢放手

2、同理心

3、有感恩之心

養育孩子的路上要勇於讓他們去實踐,簡單點說,就是敢放手。

一個沒有體驗過家務繁重的孩子是很難理解做家務的人的辛苦的,一個沒有體會過辛苦的人也是很難理解辛苦的含義的。

同理心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要懷著真誠的心去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培養孩子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眼光,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懂的換位思考。

感恩之心說白了就是能夠記住別人的恩情,這裡不僅是父母,也包括朋友、親人,這種感情也是父母潛移默化中需要傳遞給孩子的,孩子如果接受了別人的幫助,父母的態度就是孩子未來做事的影子。

最後,父母與孩子本就不是一場交易,父母的含辛茹苦,目的越單純,孩子的成長可能會更多快樂,更少負擔。只是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我們要引導他們,成為一個積極、陽光、善良的孩子,未來他們就一定會心繫父母。


首先是,父母自己是否意識到,作為全職爸媽對家庭的貢獻。價值感是耳濡目染傳遞的,如果我們平時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 那麼孩子自然也會接收到。如果我們自己內在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可以傳遞出價值感。

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家庭是我們共同的,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比如誰負責工作有了收入,我們纔可以去購買我們喜歡和需要的東西;誰負責照顧家庭,讓我們擁有一個舒適的家庭,而你也要參與到家庭中來,一方面做好你的工作——學習,同時可以來分配家庭的小任務。

另外無論是誰全職,都需要有休息日。讓其他家人來分擔家庭工作,自己可以有自己的特別假期,去防空和休息。

總之,讓孩子瞭解,家庭並不分貢獻,而是各自的責任。


如何讓孩子認識到全職媽媽/全職爸爸對家庭的貢獻?

答:等這個孩子成為全職媽媽/全職爸爸或者是失去。

至少孩子有他自己的感受,應該先允許。


認識到又怎樣,孩子可能會有點喜歡耐心溫柔的全職爸媽,但是不會崇拜他們。崇拜強者是生物的本能。如果他對你沒有一絲崇拜之情,叛逆期會徹底撕碎你們之間的一點點溫情。


那就要看另一半怎麼在孩子面前說的,另一半在孩子面前說你媽媽在家裡帶你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她為了你放棄了好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覺得不應該讓孩子覺得這是貢獻

這是我因為愛而自願給予孩子的陪伴

如果真的什麼都要談到貢獻,犧牲

那這種母愛/父愛必然太過沉重


我是全職媽媽,我的孩子在4歲的時候問我:「媽媽,你為什麼不上班。」我說:「我在上班,只不過我的工作是照顧我們的家。」我的孩子後來就會特別驕傲的告訴她的同學她的媽媽是在家裡上班。所以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否全職,都是在為家庭做貢獻,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沒辦法 因為大概率另一半會有意透露出 你媽在家玩什麼都不幹 什麼都不會 這個家全靠我 等等


曾經是一個全職媽媽,來答下。

在沒全職的時候,就開始帶孩子讀繪本,讀繪本其實蠻需要技巧的,帶著孩子去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惟妙惟肖地聲音表演…現在孩子無論在講故事還是朗誦時感情都很飽滿,每次老師誇她的時候,她會順便感謝下我。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新年的願望上,就是感謝媽媽一直給她讀故事。

疫情期間在家,一日比較無聊,自己去上網課,是詩歌,自學了一會,她扭過頭對我說:「謝謝你,媽媽,一直陪我讀詩。」

現在二年級了,她作文課基本每次都是範文,她會從內心為自己和我感到自豪。

她很驕傲,我的媽媽和別人不一樣、從來不讓她做課外練習,而是帶她出去玩耍,去感受大自然。

在她概念裏,還沒有家庭貢獻這麼大的宏觀概念、就是感覺媽媽在,家庭很溫暖,自己很優秀,爸爸也很開心。


孩子本來就很感謝爸爸媽媽的陪伴,生了孩子就是貢獻?


角色互換,不然認識不到


這個要從前三個方面來講:

首先:全職爸媽對於孩子來講最重要的一點是陪伴和照顧,還有就是能讓家更有家的感覺。

其次:那就是用賺錢來衡量的,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肯定少不了金錢。

最後:就是對孩子的教導,老話說的女主內就是相夫教子。

所以如果想要讓孩子認識到全職爸媽在家庭的貢獻就把他體現出來,如何體現我有個方法不方去試試,請個臨時保姆然後你可以休息一個月,這一個月按照正常上下班時間來就可以,雖然會花點錢但是絕對有效,這一個月你的孩子會體會到你在家陪伴的重要性還可以量化你做全職媽媽或者爸爸的經濟價值(保姆的工資)這樣一來,你在家庭中的貢獻就可以體現出來了。

全職爸媽的貢獻=保姆的工資+父母對孩子的陪伴

當然一個全職爸媽在家庭中的貢獻可不止這兩個,一談到生活瑣碎的事情太多都需要全職爸媽去關心和處理,保姆的工資也不低何況什麼樣的保姆才能又帶孩子又做飯還要打掃家務,還得為家裡大小事情操心,更何況沒有一個保姆會合理計劃家庭開支。

這樣一個全職媽/爸的貢獻就不言而喻了吧。相信如果條件允許這樣做一次,不僅孩子你的另一半也會感覺到如果沒有你的付出,家裡會增加多大一筆開支。


讓孩子知道並理解並認識到全職的父或者母在整個全職過程中的價值。 為什麼全職…


除了家裡趁礦的,不建議尋找這個貢獻,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呆個一年半載,之後還是要回歸社會。再有是,另一半能認可到你貢獻才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