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的界限或是那個點在哪裡?


我覺得分人,跟每個人性格有關係

比如哈,如果你性格內向,你會更傾向於安穩的去交朋友,處於你認知的世界讓你覺得安全,那可能你的朋友都是「門當戶對」的

那如果你的性格外向並且有包容心,跟陌生人也不覺得變扭,那你圈子的階級組成很大程度上會很多樣

當然,人很複雜,以上兩種只是N多種可能中最簡單倆個


不是該不該的問題,不同階層的人很難有共同語言,除非你們處在同一環境中,比如同一寢室的,但是一旦你們離開這個相同的環境,友誼就很難維繫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能不能換一種問法?

我們說該不該門當戶對,是在說一種抉擇,即「我要不要和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做朋友」,或者是「我要不要和一個不門當戶對的人做朋友」。

可是事實上,很多時候,成為朋友之前,誰也不會先去調查對方的家世學歷閱歷等等,然後才過去說我們門當戶對我們做朋友吧,這樣挺逗比的不是嗎?

我們大多時候,不是先發現自己與她三觀相合,志趣相投,然後發現原來她爸爸媽媽從小也是這樣教育她的,原來她的家庭也是這樣的相處模式,所以她才這麼理解我。

舉個小例子,我和小A,小B三人是朋友,經常聚一起玩,我們剛開始並沒有什麼隔閡,很投機,很和睦,但是慢慢的,就會發現每次吃飯都是小A和我在買單,小B每次都是理所當然的享受,後來自然就只有我和小A一起玩了。

為什麼呢,因為小B曾經說過,她媽媽從小教育她做人不能吃虧。而我的父母對我說:不能隨便佔人便宜。小A的父母則說:和朋友在一起大方一點。我的父母和小A父母的話雖然不一樣,但是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從這個層面上說,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和小A是門當戶對。而不那麼門當戶對的小B,則自然而然的遠離了這個圈子。


記得《奇葩說》有一些辯題是「交朋友要不要門當戶對」。哦買噶這真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我的回答是要。什麼是門當戶對?我們要明確的是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錢,門當戶對考察的是出身+教育+收入,這三樣東西結合起來,基本上就是你的階層。其實人與人之間是存在階層的。不會因為我們假裝沒有,就不存在。

交朋友的時候,我們的初衷絕對不是要找個門當戶對的,誰沒事交朋友會先調查人家家庭,看人家戶口本,看人家工資單?我們的動機不是要門當戶對,但結果往樣就是這樣,能夠陪伴我們很長很長時間的朋友,就是跟我們門當戶對,階級相似的。那些違背這個規則的就會隨著時間漸遠漸遠的。

之前看過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有個記者採訪了一個幼兒園的小孩,這小孩家裡有錢,經常帶很多玩具來學校玩,其他小朋友就總愛問這小孩要玩具來玩。記者見這小孩這麼受歡迎,就問:「你這麼受歡迎,一定有很多朋友了吧」。小孩說不是,我只有一個朋友,其他人都會對我說「我要」,只有他能拿著他自己的玩具來跟我說「我們換」。

朋友相處的第一原則,就是交換。不管是交換感情、交換利益還是交換觀點。第二原則就是對等:社會資源、地位、收入、學識、視野等很多方面的對等,甚至是顏值上的對等。

不能總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向輸出,相差太懸殊的友情很難長久。

幾年前我因為一個特殊原因認識了一個富二代,剛開始我們還打得挺火熱的,她說起親戚家小孩為了更高的薪水去非洲小國工作。她特別不理解,原話是這樣的,就為了年薪100萬啊區區一百萬。

我說什麼叫區區一百萬?

她說那當然了才一百萬都沒有我老爸給我的零花錢的利息多。

我聽到受了一萬點的傷害,零花錢的……利息,她是公務員有一次有人為了托她辦事,就送了一塊價值10萬的手錶,她拒絕了,她偷偷跟我說,她從來沒有帶過這麼便宜的手錶,18歲生日老爸送的表就有28萬的了。我的天這是什麼概念,我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阻止了自己用水去潑她。

有一次跟她去吃飯,她喜歡吃法餐可我我永遠吃不飽,從法餐店出來我轉身吃了碗麻辣燙,結果還被她撞見。

其實跨階級做朋友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累,彼此都要遷就對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友情往往就會無疾而終。

我們總會問一個永恆的問題:為什麼曾經那麼好的朋友後來會漸行漸遠?真相很現實因為你們的階級不一樣了。每一次畢業其實都是一次階級劃分,現實地說,清華的和藍翔的是很難成為摯友的,一個聊無人機一個聊挖掘機,就沒法愉快滴聊天啊。

教育和財富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朋友圈。

如果你現在的好朋友跟你出現階級差異怎麼辦?

一你安心做自己,放他走。

就像《心靈捕手》里一段很經典的台詞:每天我開車到你家門口接你,我們出去喝酒談心的確開心,可是你知道每天我最渴望哪段時刻嗎?就是我下車走向你家門口那10秒,渴望著我敲門時你已經離家遠去,連一聲道別也沒有就離開了。

他希望有一天馬特達蒙能去追逐夢想,做一個天才該做的事,哪怕友誼不在!


該,而且門當戶對程度不亞於找對象

首先你們吃不到一起去,現在朋友出去玩AA可能比較常見,或者輪流請客,如果你消費水平尚可,完全可以接受環境較好的餐廳,邊吃邊聊天,而你的朋友只能接受在路邊的店裡吃點麵條什麼的,時間久了,就會有分歧

其次是玩,有人說能不能做朋友出去旅遊一趟就知道了,旅遊的時候你們如果不在一個消費層次,會很累的,你想吃的,他認為沒必要吃,你是自己一個人吃,還是分一點給他呢?你想體驗一晚高檔或者有特色的賓館,而他認為太貴了,快捷酒店能住就行,幾天下來一定矛盾重重


男女朋友還是普通朋友呀?男女朋友我覺得最好差距不要太遠,要是你是灰姑娘,去弄個富二代,別人家族未必看得起你,至於普通朋友好友我覺得無所謂,不牽扯對方家族,只要談得來三觀相近別人又不嫌棄你做好友未必不可,因為友情可以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愛情和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情,所以這是兩個概念,謝邀!


不應該,個人觀點 。只要你們真心相待,就不應該考慮門當戶對的事,不應該主觀認為他配不上你就不和他做朋友


不需要門當戶對,但說實話,能被我算的上是朋友的人很少,我說的不是泛泛之交。很難跟人建立親密關係,別人也很難走進我心裡。


只聽過結婚講究門當戶對的,沒聽過交朋友還要講門當戶對的。

網傳王思聰加微信好友的標準是男的要看個人影響力,女的只要漂亮就可以了。(大概是這個意思)如果交朋友還講究門當戶對,有幾個人能和王思聰家比門戶?王思聰還不得是孤家寡人了。(這個例子可能不是太恰當)

我認為交朋友是一個相互提升的事情,朋友身上一定是有能吸引你的地方,你身上也同樣有能吸引對方的地方,每個人都能從受他人吸引的地方上受益,我相信門當戶對很可能不是你從朋友身上受益的方面,所以交朋友在乎門當戶對幹什麼?


其實我也很苦惱,我有兩個閨蜜,一個a,一個b。

a和我很多年同學,花錢興趣各方面和我差不多,只是現在不在一個班,平時見不太到。但一有時間就會出去玩,而且一看見就會來個飛吻。

b的話,就認識了一年多,因為分班嘛,一開始在我們班,我沒有幾個認識的人,而且玩的不熟,就找了b玩,而且還挺好。但是後來的話,就漸漸的看出她和我的不一樣,花錢我是挺放的開的,想買什麼就買,她的話就比較放不開,平時就待在家裡。我生日也不會給我買禮物,也不要多貴,一份心意嘛。興趣愛好,我喜歡追星,韓圈的,看電視劇之類的,她喜歡四字弟弟。對於四字弟弟我也有了解,她知道的我也知道,韓圈的話,她根本就不知道。每次我興奮的跟她說,她也比較冷淡。這讓我蠻心累的。她還喜歡打擊我,我比較內向,有一次當眾唱歌,我聲音都在抖,她後來大大咧咧地跟我說她在笑。真的挺煩的。p個圖也說我p歪了,明明是角度問題。。。a的話就會鼓勵我,差距挺大的。b每次看見我和a飛吻就會吃醋什麼的,我和a那麼多年朋友,就飛個吻,我覺得沒什麼。她和別人怎麼樣我也沒說啊,因為我知道我的朋友不可能只繞著我轉,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

我感覺自己做事挺正直的,起碼考試不作弊,b就有一次作弊了,說她還不聽。從小价值觀不一樣吧,其實就是門不當戶不對吧。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做朋友就要門當戶對,這樣就不用擔心誰高攀誰。

我不盼望有一個土豪朋友之類的,只是想要一個聊的來的朋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這麼難?


門當戶對當然更好,話題更多,價值觀也比較相符。但並不是說不門當戶對就當不了朋友,當朋友和談戀愛不是一回事,也有家境好的和家境不好的玩的特別好,只能說對口味了。


應該,有時候是互為因果的,比如說他窮,可能導致他狹隘,富有了,格局也會寬很多。

我以前交朋友只看品德,但是有時候還真的要區分,我前幾年有抑鬱症,交了幾個朋友,後來過過治療,好了。

現在完全聊不來,因為他們還在原地踏步,我的生活有了改變。即使我想感恩他們,就這次疫情我家裡之前有備貨,想送給他們,但是他們說話的語氣,什麼的我實在受不了。就是覺得我是爛好人一樣的,其實我只是想感恩他們陪伴的歲月。還有就是他們確實一直過來的,所以並沒有覺得特殊去幫助我什麼,所以也不覺得吧。我明白這一點之後,口罩送出去了,但是也算一種感謝吧,但是以後不一定會很親近,真的聊不來了,這讓我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前幾年,家人不讓我聯繫以前朋友的原因,因為確實大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交朋友無所謂,什麼樣的朋友都可以交,但是你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並且保護好自己不被坑。

畢竟有些人,不是真心交實際的。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學會分辨是非。

但人心難測,實際交往中不要把自己無保留的全部拖出。


所謂的門當戶對是指靈魂上的,也就是三觀相合,普通朋友也不用門當戶對吧,但重要的朋友,如果三觀不合,你們也不太可能成為知己型友人。


我認為如果你涉世不深,還處在大學之前,那我覺得交朋友無所謂家世,畢竟都是單純的人,何必在意其他;但如果你已經初入社會(包括大學)那我建議你還是應該找一個門當戶對,畢竟大家要一起逛街,一起買東西,很多事情家境不一樣確實玩不到一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