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機這樣的前端有什麼意義?是歌曲的體積比WAV和FLAC的更小嗎?


感謝 @西米露大頭菜 提供的信息,我大致了解了MQA的技術原理。簡單說就是把把24KHz高頻段的音頻信號內容調製(摺疊)到低頻段里隱藏起來,以獲得更大的壓縮比。

對於Hi-res 音樂流媒體而言,MQA的幫助可能比較大。但對於我,由於極少以「認真聆賞」的方式去聽流媒體內容,所以似乎和我沒關係。畢竟如果我要聽24KHz以上的頻率——假如歷盡滄桑的耳朵還感受得到的話——我也應該會是正襟危坐在沙發上聽SACD吧。

對於多聲道電影流媒體而言,MQA目前似乎也沒什麼幫助,因為它只「摺疊」24KHz以上頻率的信號,而電影音頻一般都是2448的,沒有可摺疊的內容。

MQA最大的意義在於:通過網路分發的音樂,尤其是新發行的音樂,可以既保持比較小的文件容量,又滿足2496或者更高的文件規格,核心是提高了下載效率。當音樂本身的製作是CD規格時,這個意義就消失了。

以下是原答案:


1、

我不是蝦米用戶。

不知道MQA是什麼意思,「大師品質音頻」么?

也不知道它和WAV/Flac,或者蝦米一般用戶聽到的音樂品質有什麼區別。

2、

我猜,認真聆聽音樂的人,因著場景的不同,有兩種聆聽狀態。

一種是類似背景音樂狀態,音樂文件的品質、播放系統的重播品質、聆聽環境的品質……等等,差不多就行了。手機也行,藍牙也行,mp3也行,流媒體也行。主要作用是有個聲音陪伴。

還有一種是鑒賞狀態,用手頭最好的音樂文件+重放系統+安靜合理的環境。總之盡量不妥協。

對於後一種,MQA肯定不是優先考慮的選擇。SACD/CD/LP/Hi-res之類的才是——不管是不是真的金耳朵,能不能聽得出不同。

3、

我說過很多次,如果你不懂鑒別器物的品質,比如鏡頭、車、西裝、紅酒……包括本題所涉及的「MQA的品質如何」等等,往往是因為其間的品質差異,對於現在的你來說,其實並不真的重要。

沒關係,別糾結,放輕鬆享受它們就好。

等到有一天你認為它們變得真的很重要、不可忽視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突然已經能鑒別了。

就是這麼玄學。


hifi玩家看不上,普通聽眾用不著?


作為小白今天打開蝦米有看到MQA歌單,用耳機聽了下五月天的歌感覺很棒,音質很清晰,尤其是鼓點聲音擴散很集中,這個會員可以續了


一句話:關鍵在於原始音源、你聽歌的環境和你自己。

MQA全稱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由英國的老牌音響品牌 Meridian Audio [子午線] 於2014年提出。MQA 使用有損壓縮技術,大幅度的縮小了高採樣率 PCM 文件大小,讓它可以用比傳統 PCM 16bit/44.1kHz 記錄的 WAV 文件更小一些的尺寸來還原 352.8kHz 和 384kHz 的音樂文件,當然這需要軟體和硬體得到 Meridian 公司的授權。

如果原始音樂是CD音質(44.1 kHz/16 bit/立體聲)的話,下載MQA高品質對手機的意義不大。(對大部分人來說)

如果原始音樂是現場錄音母帶的話,區別是有的,直接搬運一張圖,圖片來源:數碼多

圖中可以看到,原始音源是DXD的話,MQA是比flac/wav小很多的。

那麼問題來了:MQA把原始的音樂文件按頻譜摺疊成A B C三部分,如何展開?

如果是A部分展開的話,只有0~24kHz的音頻數據,與普通CD音質的flac無明顯差別。如果是A B兩部分展開,也就是軟體上的MQA Core展開,就有了0~48kHz的音頻數據,當然也需要硬體DAC部分支持這個規格

如果硬體上能做到Full Decoder的話,就有了所有的音頻數據。此時需要播放器軟體支持外,還需要外接的硬體設備通過MQA的認證

那麼問題來了:MQA對手機有意義嗎?我個人覺得沒有,因為大部分時候在手機上聽歌,只是為了聽個響,如果是有專門的聽音系統和聽音室的話,MQA是有意義的。關鍵是,你能聽得出區別嗎?如果是後者的話,MQA也不一定是必備條件了,或許那時候的音源已經是SACD/CD/Hi-Res了

參考資料/拓展閱讀:

MQA對比DXD、DSD、CD音質體驗報告 矩聲X-Sabre Pro解碼器MQA功能體驗報告

Soomal作品 - 淺談MQA編碼的技術與商業模式 [Soomal]


還是無損,本質沒啥區別,而且沒有硬體又達不到 Full Decoder,不過人耳聽覺範圍本身也有限,我覺得最大特點就體積小,在沒有wifi或者信號環境一般的時候聽很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