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原住民,指的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文化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网路文娱产品(包括原创和翻写、改写作品)的群体。

「网路原住民文化」指的是这一群体自发形成的三观、审美倾向等。

「非网路原住民」指的是青少年时代偏好的文娱产品绝大多数都不以网路为媒介、在审美倾向已经形成后接触网路文娱的群体。


非网路原住民年轻的时候听靡靡之音。

非网路原住民问:非靡靡之音用户如何看待靡靡之音用户和靡靡之音文化?


根据题目定义,我肯定属于「非网路原住民」了,我觉得这种人群划分非常幼稚可笑,谢谢,再见。


网龄22年的"非网路原住民"对此问题表示遗憾。


问的都什么逼问题。

【网路原住民文化】在【非网路原住民文化】的体量面前算个屁。

且不说前者会的都是后者教的。

我家楼下工地农民工所在的群体文化都可以细分为【苏北人工地文化】【安徽人工地文化】【河南人工地文化】(其他略)

按职业也可以分。

可以分多少我不知道。

网路文化往死里拆,超得过一万种么?哪个又有资格可以代表【网路原住民文化】?

我认为【日本天皇孙笑川】和【c++天下第一】之间的一个可以代表。


就像农民伯伯看韭菜和割韭菜的镰刀,一模一样!


从小就接触网路社会与青少年期接触网路社会之间,最悬殊的差异,应该是那个网路社会本身,完全就不是一个东西嘛。


网路原住民,指的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文化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网路文娱产品(包括原创和翻写、改写作品)的群体。

「网路原住民文化」指的是这一群体自发形成的三观、审美倾向等。「非网路原住民」指的是青少年时代偏好的文娱产品绝大多数都不以网路为媒介、在审美倾向已经形成后接触网路文娱的群体。

你这定义,就和殖民者及其后代跟印第安人说「我们是新大陆原住民」一样可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