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多數受過教育的大陸人可以做到「書簡識繁」;那麼,大多數台灣人對簡體字的識別程度有多高?

2. 一個沒有熟練書寫繁體能力的大陸人,在與台灣人打字交流時,出於減少對方閱讀障礙的目的,是否有必要使用機器轉換的繁體字?對方會認可這種做法嗎?3. 一個受教育程度較高、可以熟練書寫繁體字的大陸人,在與台灣人打字交流時,出於減少對方閱讀障礙的目的,是否有必要使用繁體字?4. 能否進一步分場合討論:在繁體為主的平台(如Facebook)、在簡體為主的平台(如知乎、微博)、私下交流時(如書信、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微博私信)5. 大陸人在與台灣人交流時是否有必要刻意使用台灣用語?(如「軟體」-&>「軟體」、「網路」-&>「網路」)即使他並不能熟練掌握全部台灣用語,導致出現大陸、台灣用語混雜的情況?如果他確實能夠掌握大多數台灣用語呢?

(我也不確定這個問題是否該用繁體字)(感覺問題提得太複雜了)


因為感興趣,跟台灣人聊天也兩年左右了,試著主要從私下場合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可能我的樣本數不是很多代表性不強,權當拋磚引玉,希望能對題主有一些些幫助。:)

個人覺得這個其實是由你要打交道的具體的人,以及你希望達到的目標決定。如果是想要了解他們,在台灣人中找到聊得來的朋友,那剛開始認識的時候不妨禮貌一些。

1.先用繁體試試,畢竟某狗輸入法轉換簡繁體很方便,用的是一樣的拼音。

而就我接觸到的很多台灣人不知道這兩點,總會問「你怎麼會打繁體字?」

(其實對他們的輸入法不是很了解,似乎少部分用的是以注音符號 為基礎的倉頡輸入法,不知道有沒有簡繁體轉換功能,如果有哪位老師知道的話請教教我XD )

所以一兩秒切換輸入法的時間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效率簡直高到不行。

2.感覺聊得來可以問他們能不能看懂簡體字,看得懂就換回簡體。

這樣可以省下每次切換的時間,也顯得更親近。一方用簡體一方用繁體沒什麼不好,都看得懂就行,是互相的尊重。

當然也可以發幾個簡體字給對方試試,給他講這個是什麼意思。不是特別複雜和偏僻的字他們都能看懂,只是有些人平時接觸不到或者不注意看而已,興趣點不同罷了。

當對方說看不懂,又想繼續交朋友,我會選擇繼續用繁體,因為交流更重要。

聊不來當然就借口有別的事,不聊就好。

3.台灣用語問題,在這種場合可以先說咱們的說法,再告訴對方這個其實是什麼。

自己也不知道的話......其實你也意識不到某樣東西兩個地方叫法不一樣。一般是遇到看不懂聽不懂的詞會互相問,網路上找圖片對照一下。

這方面的差異用來聊天也真的蠻有趣的,偶爾會有兩個人都以為叫法不一樣,結果最後發現居然一樣的好笑場面,XD讓我想起《Love Actually》。

4.那大陸台灣用語混雜或者字用錯(比如發和髪)這種情況呢?

我覺得這是必然發生的,雖然本科是中文系,可以避免第二種字用錯的情況,但是台灣用語要全部掌握真的不敢保證。

像「滑鼠-滑鼠」、「智能手機-智慧型手機」這種還好辦,

更難的是網路用語就更新換代非常快(比如「颱風天就是要泛舟啊不然要幹嘛」和「給你87分不能再多了」等)

更更難的是大語境問題。台灣人跟台灣人聊天,咱們跟咱們聊天,說完話後對對方會回復什麼都有一個大概的預判,這方面可能有微妙的不同。另一方面是會有句子意思差不多,但是情感稍微有差別。這不是看看百度查一下詞的意思就可以解決的。

5.更何況咱們跟同用簡體不同地域的朋友都會有產生誤解的時候。

比如據說新疆把「牛奶」叫「奶子」,四川人把東西「丟了」叫「掉了」。

互相尊重的話這種差異就變成增進友誼的好材料,表示友好後對方不尊重的話不理就好,換個人。

保持友好尊重的心態,其它都是次要的。

另,簡繁體常用平台問題:

沒有FB,不作討論。(如果有的話我會用簡體,畢竟FB上不止台灣人)

知乎回答問題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因為回答清楚問題最重要。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答得有些匆忙。有錯誤的地方懇請老師們評論或私信指出,感激不盡。


用台灣用語挺好的,有一種小時候玩盜版遊戲的感覺。

啊,兒童節快樂。

如果玩過紅警,我不信你們沒看過「網際網路」。

看環境吧,像我是台灣人,如果要跟大陸往來的信件表格我都會轉成簡體字,一時興起連用語也會改,哈哈。

雖然繁體對於大家來說應該都是看得懂的,但是友善閱讀環境是基本禮儀吧嘿嘿。

突然想到買淘寶和買台灣拍賣時的差別...大概就是你身在那個環境其實也會跟著入境隨俗的。

如果用的是維基百科,沒必要。有自動轉換簡繁和兩地用語的功能。


當然是看情況了。如果對方是甲方,你不僅要用繁體字,最好還要用台灣用語。如果對方是乙方,或者平等交流,那你就看心情。如果對方是你女朋友……你說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