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7年畢業生

16-17年實習於華山醫院

畢業後工作於杭州三甲醫院

今年考上了杭州的編製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無論如何,實習一定要公立醫院,尤其是知名的大醫院,這是你打基礎學知識鍛煉動手能力的時候,不要因為私立機構的一點生活費工資而因小失大。

工作之後,公立醫院和私立機構各有好壞。公立醫院工資獎金相對有保障,五險一金各種過節費節日禮都不會少你的,但是公立醫院身不由己,你做什麼都由主任領導說了算。私立機構在我們印象裏似乎就是沒有晉陞空間,沒有好的機會,每天機械式的工作,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好的私立康復機構,會重視員工的能力提升,也會給你機會出去學習等等,當然這方面以肌骨康復居多,這種機構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比較多,依託城市的消費能力。

到底去什麼單位,還是要結合自身條件意願和要求來選擇。

我有很多同學,考了家鄉醫院的編製,有一些同學讀了研究生在省級醫院,也有幾個同學在上海北京的私立機構,我看他們的動態,其實對技術對能力的要求挺高的。


調研過 一線城市 40個運動康復中心、運動醫學中心品牌,側面瞭解5家左右康復醫院的momo姐,來說說。

從專業本身來說,康復治療專業,一般都是醫科類院校培養出的學生,比較適合醫療口的就業。

到底是醫院好,還是機構好,這個要看你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先說一下 各自的利弊,然後題主根據個人情況選擇。


醫院,說白了就有一個專業的背書,如果在醫院這個埠,沒有人脈,並且不是在三甲醫院,基本上沒啥大前途,至少這個行業5年內是這樣的。根據醫院的運營體系,康復科是不會被重視的,投入的產出比不夠!說白了,康復科不賺錢,醫院不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成本去發展這一塊兒。

2019年開始,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要求,3甲醫院必須配康復科,康復科給配上了,so what?這麼說,momo姐和骨科大夫的聊天,人家明確說,他不敢給自己的病人放在醫院的康復科康復。不相信,康復科醫生的康復水平。康復不好,可能患者會怪罪醫生手術沒做好。醫生一向是怕擔責任的,所以他們可能會給患者講講大概的康復框架,或者給他們推薦民營的康復機構。有效避免責任和風險。

但是你要想在醫院學什麼專業的康復技術,難!如果你選擇醫院,你就要利用各種機會,外出學習,學習實用的手法,評估、康復訓練思路等。在醫院的好處是,各種各樣的病人多,你可以有大量實操的機會。

如果您想在一個地方磨鍊幾年,醫院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在醫院呆著的同時,可以利用你在醫院大夫的title,自己做IP,打造互聯網上的IP,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這樣專心做1年效果就很顯著了,那個時候你自己可以接私單,上一些課程,有個額外的收益。


機構,目前市面上的機構,正規且有穩定流量的不到20%,各種康復中心缺人,但是他們並沒有給就業者提供很好的就業環境。,工資也不穩定,且少。momo姐知道的,有些康復師從業3年了,在北京比較大的品牌運動康復中心,一個月不到1W元。

在機構的好處是,有競爭意識,你可以和不同的同行有更好的交流,隨時可以學到不同學派的技術。同樣,你也可以打造自己的IP,同時技術不錯,演講能力不錯,還可以走講師的路線。

機構,我個人也建議選擇有醫療執照的運動醫學中心,穩定性更強一點,或者有穩定流量的運動康復中心品牌。小的品牌,就不要去,沒啥意識。學不到啥東西,工資不穩定。

沒有絕對適不適合,主要是你想要什麼,哪個更適合你。

PS:

關於運動康復的更多圈內消息,大家可以關注momo姐的公眾號:CHPA康迪

帶你進入運動康復這個圈子,大家一起玩。


您指的機構是什麼機構?一般也是醫療機構對吧?

每個城市都不一樣,去醫院的話可能更加偏向於流水線的操作,醫生下處方,然後治療師進行治療,一天不停的做病人,個人覺得可能會比較單一,流程化,不容易培養獨立思維。

去機構的話有很多種,醫療機構應該指的是私立醫院或者一些運動康復平臺,在這些地方是要求康復治療師能夠獨立評估,治療患者的,這一點應該是康復治療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們這個專業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從評估學到治療,治療師有獨立的診療思維可能更容易適應未來。

然後從工資方面的話,其實都是看個人本領了,康復治療師也是一個職業,也是一份工作,任何一份工作,你的能力上來了,薪資自然而然就會漲了。

名聲的話,在公立醫院的平臺應該會比私立機構好,不過在私立機構更加自由,可以做更多的培訓,當然,具體醫院具體分析,看平臺,看團隊,看緣分。


各有千秋吧。

醫院的話平臺大,不用愁病員。基本上醫生給你開啥你就做就行了,出了事有醫生還有醫院出面。如果說醫院比較好的話,會經常安排學習和進修,提升自己,尤其是三甲醫院,遇到的患者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多,能快速成長,可以作為長期單位。那要是一般的醫院就算了,沒有進修空間,每天遇到的病人都是一樣的,看不到效果,做著做著自己就感覺像是混日子,這種醫院可以呆個幾年再跳槽。

機構的話相對醫院,它就比較需要治療師去維護客人,防止客源流失,需要你有一定的銷售意識。有個好處就是自己治療的時候思路比較開闊,自己需要獨當一面,這個比較鍛煉人。工作時間上會比醫院要晚,比如晚上可能會工作到8、9點甚至更晚。工資的話一般與醫院差不多,都是多勞多得,機構除了要管治療以外還有一些管理上的事情,比如培訓,日常儀器維護,客戶維繫之類的。當然了也可以去機構做培訓,賺錢。不過機構的話,醫生會比治療師拿的錢更多。

如果是剛剛畢業,我是建議可以去醫院混個幾年,學點東西,再去機構會比較好。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兩個之間都是各有利弊的。我只是一名剛讀研一的康復學生。所以我可能對醫院和機構並沒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從我本科時期接觸到的老師和治療師來講,決定他們收入和工作狀況的是學習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我大三時期有個手法老師,當時他剛剛拿下中級治療師證,然後就申請了美國的DPT,之後就去讀博士了,他說的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康復治療師要抓住機會和時間不斷學習,而不是去考慮去哪工作好,付出努力學習提升了自己,自然就會有更好的選擇。目前很多糾結去哪裡工作好的人,本質上只是害怕學習的付出。所以對於畢業生,最先考慮的應該是去工作的地方哪裡可以讓我更好的學習,自己的能力能支撐自己在哪裡工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