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用的知识都应该是成体系的,而目前的知识付费更像是解决学习虚荣心阅读空洞和知识焦虑的知识快餐。很多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是建议从书本中获得,而不是依赖性的咀嚼别人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多看,多想,多思考,多做个人总结,辩证的看待问题,可不要让「新式成功学」带你偏离轨道。


嗯,能解决学习虚荣心阅读空洞和知识焦虑的知识快餐,那也是快餐啊。

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亏。


为自己未知的知识付费,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知识付费本质就是信息差。这个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不知道的方法不知道的想法付费。我觉得这是成长最快的方法,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也许你自己慢慢的了解,也会最终得到这个知识,但是时间成本太高了。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一些看似免费的东西,其实耗费了自己的其他成本。特别是时间的成本,往往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些年大家对知识付费的认知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也为一批有技能有知识的人提供了一个变现的渠道。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社会上也充斥充斥著一些割韭菜的训练营,付费社群等等。大家在知识付费的同时还是要擦亮眼睛。提前考察甄别,看看这个知识付费靠不靠谱。不要被割。


知识付费就是梳理出你的核心能力,以此输出成为产品或服务,此产品或服务能跟解决别人的需求、痛点、焦虑等问题,提供给用户价值,才能得到付费的价格。


知识付费,所付的费用不是表面的为「知识」本身付费,而是为筛选知识,获取知识的服务付费。


公司普通职员小A早晨醒来后利用60秒时间停了某胖的语音推送,在前往公司的路上用喜马拉雅听完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到公司忙完手头的事情,然后在付费平台上看看喜欢的大V有没有回答新的问题,付几块钱偷听一下。

午休时间赶紧看看置顶的几个公众号都推送了什么干货,无奈文章太长,先收藏。突然又看一篇观点契合自己所思所想的文章,顺手转到朋友圈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下班途中听听在某付费问答平台订阅的大V有哪些新思考,回家后刷刷知乎、微博,在读书打卡群中看大家最近推荐了哪些书,再去群里看看圈内人都在讨论些什么,等到晚上8、9点,小A想起来某个付费课程今天有直播,赶紧去听课。

睡前小A有些焦虑,但回忆这一天的充实与收获,他又欣慰于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再不辗转烦恼了。

这是小A的生活常态。

纵观如今的知识付费,和拜神求符有啥区别?

九块九,九十九,月薪过万不是梦,百万大V的直播平台的人和五台山一样熙熙攘攘。

互联网时代的各路神仙,收取各种贡品,满足人们各类愿望,滑鼠一点,黄金万两,人生顿时焕然一新,花钱就好,要虔诚不要较真!

成功是一个人的修行,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学习、积累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真本领创造价值,而不是听一些二道贩子忽悠,还美滋滋地帮他们数钱。

但是,知识从来不是免费的,孔夫子收学徒还要收腊肉,如今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或者大V哪个又是免费的?

所以,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和拒绝知识付费,毕竟还有不少精英分子,尤其是愿意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整理出来的大咖们,适当听听无可厚非,无论知识产品化之后怎么定位付费,关键在于用户怎么看,看完后怎么筛选,然后怎么用怎么做,对用户而言这都是寻求自我提升的方式,但你要想靠这个一劳永逸那还是洗洗睡吧。


看个人所求,现在的年经人不是996就是779工作很忙,时间很紧基本上没多少时间来充实自己看书有太费时间,那么知识付费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看或者听,它把重点的内容都概括出或者以音频的或者视频讲解的模式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还可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只能说,看你的需求来决定这个知识付费的需求。知识不是可以单纯的去理解,更多需要你去认真对待和深入探究。


应该要辩证的看待,要给知识定位,不能泛泛而谈,如你所描述如果是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那肯定得是系统看书,经验积累,实践中消化,讨论思考输出才行的,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习是有瓶颈期的,这个时候也可以看看别人的观点,促进学习,也不反对知识付费,只是要好好选择。

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知识我们是来不及系统学习的,成本太高,假如我是做销售的必须搞定某一个人,他有某个领域的特点,比如喜欢茶艺,我觉得这个时候报班快速学习茶艺是需要的,但这个也仅仅是起点,能解决焦虑的方法是好方法。

用知识付费来满足虚荣心,内心总是空虚,时间会告诉他,不用著急,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你讲再多道理也没用,不系统的学习相对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也是进步,只是进步的不够而已 ,你不能否认别人的进步,那不讨喜,不可强求,也就是人成长的路上有些弯路一定要走的。

另知识付费是趋势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