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高二在讀。我非常嚮往一種相對自由的狀態,好比空中的雄鷹般自在翱翔成長,又好像蘇軾《方山子傳》中方山子的自由灑脫。但是家人的不斷對我生活的指指點點讓我感到很多拘束以及不自在。我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也明白家人的指點是發自內心的真切的關照。但是還是非常不爽,嚴重的話甚至會吵起來,吵架雙方又都不低頭,真的是很不痛快。我可能和很多同學們一樣,回到家惰性使然就開始放縱,一面對父母的絮叨又覺得心煩;反而在家之外的學習場所我反而更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自己也覺得沒有拘束很舒服。這種自由的心態或許和自己所處年齡段息息相關,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不服管。這到底真的錯了嗎,如果沒有錯,那又應該如何調理好和家人的關係呢?至少我現在覺得我並沒有很大問題,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減少在家待的時間(會自己找圖書館之類的地方)。總覺得也不大好,總之我很迷茫很疑惑。感謝 能耐心看完我發的牢騷。


沒錯,但控制不住的話就容易犯錯。

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在追求自由還是發泄不爽,在這高唱自由的時代,這很容易混淆。


在後現代的世界裡,流行的是個人主義,相對主義,個人至上,解構主義,消減權威。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在過往的世代裏,人們發現集體主義壓抑個體價值。而如今,人們活成了一個分子化的世界,每個人成為孤島,世界越來越冷漠。

自由需要界限/規則,是因為存在危險(罪帶來苦果),就好比在懸崖邊開車,是有護欄還是沒有護欄自由隨性好,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找到真理,順服權威,否則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是無序的,在一個自由無拘無束的狀態裏,也找不到我們生命的滿足。因為關係即意味著約束,早點明白這一點,我們就離愛和幸福更近一點。

我們不是順服虛假道理的權威,但是有一些事情無所謂對錯,為了關係的緣故,我們選擇順服權柄(父母,主管,政府等等),在關係當中,要比對 事情和關係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傾向於關係。沒有關係,事情也失去了最終的意義。

聖經的舊約,每當神責備人的罪(人濫用自由,去行可恥的事情)的時候,總是說,「以色列啊,以色列,你要聽」,意思是神的話就是真理,我們需要去學習去順服。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你要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每個人的生命都要找到那個真理權威(他定義了我們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工作生活的使命),然後用自己的生命去踐行,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的歸宿


沒錯。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態,長期接受別人的批評,只會讓我們不夠獨立。

我們唯一不佔優勢的是我們的經歷和經驗,但是這些是因人而異的。

我想強調的是,我可以聽,但我不信、我不那樣做,甚至我會反駁你,但你不能強制要求我。這纔是平等。


沒有錯,這正是人類種羣進步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切偉大的創造性進步,都來源於此。


謝邀。

單是針對題幹來回答的話,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一是這種「追求自由」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他人,是否負面,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我覺得沒有錯;二是那些試圖管束你的人抱著怎樣的心態,在他們眼中可能是在引導你走上一條捷徑,但在你眼中可能就是過多幹涉你的生活和自由。

叛逆期,美其名曰青春期,是一個對事物的認知迅速增長,也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多青春期的與家人之間的矛盾來源於對事物看法的不同。針對題主的詳細描述,似乎是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兒,但家人還是試圖幹預,那麼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家人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常見的原因如下:1.希望證明你還是一個小孩子,你沒有辦法替自己做重大決定。2.尋找為人父母應享有的權利,認為他們完全可以管束你

倘若是不願意讓你過多外出(哪怕擁有學習這種正當理由),可以和他們好好溝通,告訴他們出門學習對於提高你的學習效率有幫助。一般來說經過這種溝通,父母也會同意。

和一個人相處數十年,互相瞭解秉性,相處時就不會在意自己的言行,或許你們都會有言語過激的時候,那是因為清楚的知道你們都不會離開彼此。父母對子女都會懷有期許,試圖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對你有要求。

於我而言的話並不建議你在他們絮絮叨叨的時候保持沉默,在確保言行得體的前提下,心平氣和提出你的想法,解決任何問題都需要溝通。瞭解他們為什麼要說你之後或許你也會舒坦很多。

最後,祝你家庭和睦,學業有成。


青春期嚮往自由、無約束、不被管制的心態是再正常不過了,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

所以不用為此煩惱,只要你不因這個心態,而傷害到其他人,特別是父母,那麼都是沒問題的。

青春就是瘋狂、就是自由。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青春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