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技術限定,飛機只能向臺或背臺飛行。目前最成熟的導航技術是IR(慣性導航)和VOR/DME(指向臺)導航技術,這兩種技術疊加可以保證飛機導航精度達到RNAV2,即在航行全過程中,95%以上的時間裡定位精度在2海里以內,而VOR的一個缺點是依賴於導航臺,且飛機只有在航向面向或背向VOR臺時才能獲得比較高的精度,因此飛機的航跡本質上就是從一個VOR臺飛向另一個VOR臺,在距離VOR臺約10海里左右開始轉向像一個VOR臺繼續飛行。所以由於導航臺的數量限制,飛機只能採取曲線飛行。人會問GPS呢?GPS直到第三代系統開始投入,約2005-2009年,纔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達到RNAV2精度。對此,國際民航組織從2008年開始,逐步開始對基於GPS導航的導航設備開始論證使用,目前在歐美大陸,通過認證的飛機已經可以開始實行PBN導航,即不依賴VOR臺的自由設計航線,中國大陸規劃在2013年開始,2016年全面在民航採取PBN導航。還有就是地形/氣象/空管限制,某些區域必須繞行。如比如山峯、雷雨雲、禁飛區之類。


地球不是平的。。


從主要方面來考慮的話 我國民用航空空域劃分佔比較少 航路只能在管控的範圍內飛 不是貪圖哪直哪方便就怎麼飛 所以航線就不是很直啦洲際航線就得考慮一下 地球是圓的了


其實,在球體上,兩點之間,有比直線更短的大圓弧線。

請看全球航線圖

具體到某一航班,是這樣的

從上海飛往福州的航線就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接近於圓弧。

為什麼飛機航線是彎彎曲曲的圓弧呢?

飛機不能按直線飛?答:是的

在看地圖的時候,比如從上海到福州,最近的距離肯定是畫條直線。可是地球是球體而不是平面,出發地和目的地與地心做一個平面,平面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圓劣弧就是最短距離,所以在地球上的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一段圓弧,並非直線,我們把兩點之間沿地球表面的最短路徑稱作「大圓航線」

飛機並非嚴格沿著大圓航線飛行

原理上,飛機按大圓航線飛行距離最短,最省時、最省油、最高效。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飛機並非嚴格沿著大圓航線飛行,主要受到以下 4 個因素的限制:

導航技術限制:然目前有GPS導航技術,但很多民航客機的飛行仍然依靠慣性導航(IR)和指向臺導航(VOR/DME)的疊加使用,從而保證飛機導航精度達到非常高的程度,但VOR導航技術的一個缺點是導航需要依賴於導航臺,且飛機只有在面向或背嚮導航臺飛行時才能獲得高精度導航,所以飛機的飛行軌跡本質上就是從一個導航臺飛向另一個導航臺,因此無法實現直線飛行。

(圖片來自 Unsplash, @mark-west)

適航規章限制(ETOPS規定限制):由於早期飛機發動機可靠性不強,當時雙發飛機很容易在飛行過程中出現一個發動機失效的情況,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國際民航管理機構規定飛機的全航路中,任何一點到最近的備降機場的距離不得超過單發飛行60分鐘的航程,在飛機不可控之前能夠安全著陸。

現在隨著發動機可靠性提升,這個單發飛行到最近備降機場的時間已經延長到了120分鐘的航程,使得飛機可以選擇更近的航線,原本雙發飛機無法飛行的線路都不再受限制了。而空客公司最新研發的 A350XWB 客機,更是獲得了最長達 370 分鐘的延程運行認證,也就是說 A350 即便在一個發動機壞了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靠另一個發動機最長飛行 6 小時。

(圖片來自 pexels)

空管限制:空中的交通管理員(可以認為這是交警)對每架飛機從起飛到降落的整個飛行過程中的指揮和調配。在空中飛行的兩個飛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和水平距離差,否則會相互受到影響甚至發生危險。而這些垂直間隔和水平間隔都有著具體的數值規定,並且要依賴管制員的指揮得以保證。

(圖片來自 pexels)

地形、氣候的限制:不同的地理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天氣情況,飛機在飛行中會受到天氣條件的制約。比如盆地、山谷多大霧天氣,在溫帶多雷暴,在熱帶、亞熱帶海域多颱風、颶風。這些天氣帶有明顯的區域性、季節性,所以飛機航線會盡量避開危險天氣的易發地區

(圖片來自 Unsplash, @Sylvia Gorajek)


本來就是直線啊,你在看地圖的時候不要用墨卡託投影法就好了。

或者說,拿個地球儀,在上面標好航路點,你會發現這就是一條直線……

或者說,最短路線。


因為地球是圓的呀!!最短距離要想像把地球攤平展平了的直線來考慮!

飛洲際航線的話,最短的距離不是直線,因為地球是圓的


嗯,大圓航線就已經是直線了。

你想像一下拿個乒乓球,球上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看起來就是個曲線啊;不然從乒乓球中間穿過過去麼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