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混合调光(pwm+DC)的OLED屏幕显示设备,他们的显示效果比起LCD的DC调光如何?比起OLED的pwm调光如何?会不会使人出现不适(如头痛、眼酸、眼干等)?


DC调光其实是调节屏幕亮度的一种方式,谁都知道手机屏幕亮度是可以自由调节的,这样在不同光线环境时,才不会因为手机屏幕太亮刺眼或太暗看不清。实现这种屏幕亮度调节的方式有两种,分别就是DC调光和PWM调光,而现在旗舰手机上普遍采用的OLED屏幕几乎清一色都是采用PWM调光,而非DC调光。

既然DC调光火了嘛,肯定就是更好咯,那PWM调光又差在哪儿呢?PWM调光的原理是依靠屏幕的不同亮、灭交替频率,虽然我们眼睛看著屏幕处于点亮状态,但它其实一直背著咱们在不停的点亮、熄灭,点亮、熄灭,通过这样一种频率交替来实现亮度变化,通常来说,当频率超过80Hz时,人眼就察觉不到了。

理论上,当屏幕亮度调高时,亮屏持续时间长、灭屏持续时间短;当屏幕亮度调低时,则是亮屏持续时间短、灭屏持续时间长,这也是为什么在用相机(快门速度足够快时)拍摄手机屏幕时会看到闪烁的黑色条纹,也就是常说的频闪效应。iPhone Xs系列在上市之初的时候,就因为OLED屏幕因PWM调光闪烁问题被喷。

DC调光则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电路功率来改变屏幕亮度,中学物理都学过吧,功率=电压×电流,所以只要改变电压或电流就能调节屏幕亮度。这个怎么理解呢?把屏幕背面想像成有一排灯泡,改变灯泡电压或电流就能调节灯泡亮度,屏幕亮度自然也就会随之变化啦。

要分辨屏幕采用了哪种调光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通过相机画面查看是否有频闪现象,有就说明是PWM调光,没有则是DC调光。DC调光不是最近才出现,LCD屏幕一般都是DC调光,PWM调光主要用于OLED屏幕,常常有人说的「LCD永不为奴」,也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关于PWM低频调光方式带来的频闪辣眼问题还真不是心理作用,这儿有科学依据: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指出LED频闪会造成眼压升高、偏头痛或光敏性疾病等,低健康风险的频闪范围应该在1250Hz以上,而手机的OLED屏幕频闪却只有240Hz。

那OLED屏为什么不采用DC调光呢?OLED屏不同于一体背光式的LCD屏,其每个像素点都可以自行发光,如果像DC调光那样靠降低电流/电压来调低亮度,就等于必须降低每个像素的电流/电压,而且OLED各RGB子像素对电流的响应情况又不同,弄不好就容易出现色彩不均的现象,这就很影响观感了。PWM调光就没这个问题,要亮一起亮,要灭一起灭,这就简单多了。

那为什么DC调光突然又火了呢?上周黑鲨游戏手机2(我们本周将带来黑鲨游戏手机2的评测)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自己的OLED屏幕支持全亮度类DC调光,玩一晚上王者荣耀眼睛也不会累哦(我们绝对不推荐哈)。广大用户一看,嘿,黑鲨手机都可以DC调光了,其他大厂呢?

这不,很快华米OV、魅族各大手机厂商都表态「安排上了」,这其中小米和魅族的动作最快,小米9和魅族16th系列有希望在这周用上,即将发布的华为P30、OPPO Reno新机表示会支持,vivo iQOO也在开发测试当中。

回头想想,这个事情屛厂三星为什么不做?而且根据魅族工程师的说法,实际上三星已经在出厂时写死驱动,亮度110nit以上是DC,以下是PWM,屏厂不改,手机厂家暂时也改不了。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开源社区的提取包实现的类DC调光。

作为屏幕供应链的顶层,三星当然不希望因为调光技术引起色彩偏差的问题,从而砸了自己的招牌,因此选择了更能保证色彩效果的调光方式。其实手机厂商也并非不担心偏色问题,DC调光仅仅是作为一个选择项提供给用户,从而成为OLED屏的附带品。

其实一项技术是否采用,都是市场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这股DC调光风就是营销手段。防蓝光护眼屏早就成了一个卖点,当厂商看到市场对DC调光有需求,现在把它和护眼提出来说,无可厚非。说到底如果真的想爱护眼睛,更重要的还是注意劳逸结合,长时间看手机或者在黑暗环境下玩手机,不论哪种调光方式,都救不了你的眼睛啊。

再说句题外话,OLED屏幕本身已具有更薄、低功耗和色彩优势,再加上屏幕指纹成为主流,如果DC调光普及开来,未来又没有新的屏幕技术出现的话,OLED屏幕便是大势所趋了。当然啦,LCD屏也暂时不会「灭亡」,鉴于成本优势,仍会有很多中低端手机会用。


起初OLED屏幕都是dc调光的的,后来大家发现dc调光的OLED在低亮度下会出现偏色和抹布屏(即白色显示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引入了pwm调光。

放到现在OLED的低亮度显示依然是个难解的问题。所以部分手机采用了高亮度下dc调光+低亮度pwm来折衷解决这个问题,比如1+6t。也有全dc的手机,比如黑鲨helo,但是据评测说黑鲨helo仍有低亮度下抹布屏的情况,暂不讨论。


关于DC调光,首先我们来聊聊DC调光和PWM调光。

所谓DC调光,其实就是通过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来降低或调高屏幕亮度,每个像素点在不同 下发出的亮度不同。所以,DC调光的屏幕能够保证几乎无闪烁,大多数LCD屏幕以及部分OLED屏幕使用的是DC调光。

而PWM调光,则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在最高亮度下屏幕是保持常亮的,但是降低亮度之后屏幕就会插入不亮的时间。也就是在电压不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亮屏的间隔来调整亮度,当熄屏时间越长,屏幕的亮度就越低。相信很多人对PWM与DC调光的差别,都是从两款手机的拍摄发现的。比如下图,PWM调光手机(左)就有明显的暗纹,而DC调光则没有。

不过在早期OLED屏幕上,使用DC调光的OLED屏幕在低亮度下颜色均匀性不好,会出现明显的颜色偏差,并且动态范围大幅丢失。所谓很多人吐槽的「抹布屏」,就是DC调光不好的典型案例。然而随著OLED技术的提升,OLED手机也能够拥有全程DC调光,比如黑鲨游戏手机2、红魔3等。

至于DC调光屏幕观感,我们以红魔3为例进行分析。由于红魔3采用的是一块由维信诺提供的AMOLED屏幕,特点就是支持90Hz的高刷新率,因此DC调光能够很好地满足高刷新率特点。这块屏幕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滑动屏幕时完全无拖影。相比起普通的屏幕,在面对高速移动的画面时,高刷新率屏幕让整个画面显得更为流畅清晰。特别是一些FPS游戏又或者是速度竞技类游戏上,高刷新率屏幕可以带来更加顺滑的画面移动体验,而这对于游戏体验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实近期的高刷新率屏幕都采用的是DC调光,也可以证明DC调光的高刷新率在游戏等显示场景下具有明显优势。


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都写的不错,忍不住自己想讲两句。

一个2340*1080的屏幕,子像素约有10,108,800个(每个像素有1蓝1红2绿共四个子像素)。

我们不可能为这10M个像素每个像素提供一个独立的电源(为每个像素提供一个独立的电源至少需要数千万条走线,千万个电流控制模块),在手机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要塞下这么多东西,截止到目前只有火星科技可以做得到。

所以,为了驱动他们,我们需要另一种形式来为像素们供电,这大概需要5,580个IO,行列PWM式(光是能让这10M个像素按照我们预想的亮起来,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高亮度(由屏幕制造商决定)的时候,要调节亮度,只需要降低或提高PWM电源电压即可,这可以很轻易的做到。

但是一旦到了低亮度,led子像素二极体工作在死区结束到正向特性开始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斜率,尽管现代的制造工艺技术,已经把一致性做的很优秀了,但是斜率还是会有很大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色准很差。(这个问题在未来,随著科技的进步可以被妥善的解决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方案,1。切换到PWM,降低亮度同时不对色准造成过大的影响。(对色准影响相对较小)2。*限制最低亮度不让他切换到pwn(对色准影响较大)。请注意,屏幕在某个亮度x下,是工作在PWM模式;而这个亮度x以上是DC模式,这个x的数值由荧幕制造商经过大量实验校验后决定。

于是大家选择了第二种,提高最低亮度,然后通过软体层面降低亮度。就相当于给整个显示器都增加了一层滤镜,以降低亮度。

举例与总结:制造商SM的荧幕pwm阈值x为100nit,于是手机组装厂XM限制最低亮度不低于110nit,然后为每帧画面都进行了处理,使得他们看起来变得更暗了。*最终从人眼的角度看荧幕,它确实变暗了,同时屏幕也没有达到制造商对于PWM模式所设定的阈值;这是由于某个驱动程序对每帧画面都进行处理,例如原来白色是蓝255,红255,绿255,处理后是蓝128,红128,绿128,将处理后的数据增加校验码后发送给屏幕,这时屏幕由于数值大小减少了一半,会显示55nit(由于我不是屏幕制造商的工程师也不是写这个驱动程序的,具体是不是55nit我并不确定,但是应该差不多就是这样了)的亮度】;遗憾的是对色准会有影响。


我对屏幕闪烁比较敏感,所以一直都很关注oled屏幕的这个问题。

之前去苹果商店实地看了iPhoneXs,在50%亮度以上时确实感觉不出闪烁,眼睛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在35%亮度时快速移动眼球可以察觉屏幕的闪烁。

就我的现场观感来看,oled屏幕的dc调光部分并不伤眼,可以期待以后随著技术的发展dc调光的亮度区域能越来越宽。


本人LG v30用户,全局DC调光OLED

一张图说明问题(图源酷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