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軍備競賽決定中美競爭

最新發布的《亞洲力量指數》顯示,美國仍然是印度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但在2020年,美國的相對力量下降幅度是所有該地區國家中最大的,而中國位居第二。作為該地區第二強的國家。報告還說,中國在外交影響力上也失去了點數,但在總體力量上仍處於穩定狀態。為了更好地理解該報告並了解美國衰落和中國崛起對亞洲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環球時報》記者王文文與Lowy亞洲實力指數項目主管HervéLemahieu(Lemahieu)進行了交談。

GT:您說今年的遊戲規則改變是大流行。大流行會否使美國的衰落趨勢和中國的崛起趨勢持續下去? Lemahieu:去年,我們的指數顯示,由於中國的崛起,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力量穩定。今年,中美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因為美國因處理COVID-19大流行而喪失了一定的聲望。中國的外交地位也有所下降,但其綜合實力是穩定的。這種不斷縮小的實力差異能否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持續下去,這是有待觀察的,因為美國在亞洲地位下降的許多原因都歸結為聲譽和聲望的下降,可以逆轉。例如,美國新政府可能會迅速改變這種說法,特別是如果它尋求積極修補亞洲關係並促進美國多邊領導形式的話。因此,美國在亞洲衰落的許多因素都取決於政治選擇,而不是結構性力量。同時,我們看到中國與包括印度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聯繫正在惡化。對於中國的崛起來說,這是一個大問題,但根據北京的選擇,理論上也是可逆的。目前,兩個超級大國都在努力傳達自己的信息。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完全有可能預見中國在亞太地區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未來,但誰能拔得頭籌則取決於實際情況,包括經濟復甦,技術優勢之爭。 ,並使用網路電源。為了擴大影響力,中美雙方都必須投資與其他國家的夥伴關係。具有該地區最佳網路的超級大國,無論是經濟,外交還是國防領域,都將名列前茅。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美國和中國都將沒有足夠的利潤率來在該地區行使無可爭辯的主導地位。就是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領導的亞洲秩序都不會是單極性的,因為雙方都有明顯的優勢和劣勢。這意味著該地區的力量平衡確實正在湧入。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參與者(遠小於美國和中國)將變得更加重要,並可能構成總體力量平衡的邊際差異。

GT:今年的指數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趕上美國。我們已經看到美國在各個方面壓制中國,以減緩中國崛起的步伐。這個預測將如何進行? Lemahieu:我必須澄清這一說法,因為很難預測未來。因此,我們只能說100%可以肯定地說中國將戰勝美國。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到本十年末,中國可能會與美國趨於一致。它甚至可能略微超過美國。但是,這將取決於我們目前無法預測的許多事情。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脫鉤對中美競爭沒有決定性作用。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中國,但是全球化將繼續使這兩個參與者相互參與,即使它們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小。對美國和中國而言,真正的挑戰在於努力使其經濟儘可能充滿活力。將是在技術軍備競賽中佔主導地位的國家,處於比其他國家更好的位置。因此,這比任何一種新的冷戰戰略都重要。我還要假設,如果我們看到明年美國的行政管理髮生變化,這些政策將有所改變。因此,我希望美中競爭將繼續下去,但也許不會像我們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發生的那樣在同一框架內進行。我們必須拭目以待。因此,我希望美中競爭會繼續下去,但也許不會像我們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發生的那樣在同一框架內進行。我們必須拭目以待。因此,我希望美中競爭將繼續下去,但也許不會像我們在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發生的那樣在同一框架內進行。我們必須拭目以待。目前,對於中國來說,要取代美國成為該地區的安全保證國將非常困難,如果中國確實確實想取代該地區的美國,那麼中國將來需要繼續努力。北京還必須非常謹慎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後果。較小的工作年齡人口預示著挑戰,就像我們在日本等其他東亞國家所看到的那樣。 記者:中美之間不斷變化的實力將給亞洲帶來什麼?

Lemahieu:我認為亞洲的未來將更加貧窮,更加混亂和危險。中美之間大國競爭的加劇,迫使較小的參與者做出不舒服的選擇。所有國家都必須面對大國政治的後果,而各國的反應和做出的不同決定將取決於他們的情況以及結盟或對沖策略的選擇。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仍將保持高度不結盟狀態,他們將試圖對沖。他們將努力與美國和中國抗衡,以增進利益並加強代理。印度和越南等其他國家也希望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但是同樣,它們將走多遠也有局限性。美國盟國(例如澳大利亞或日本)將希望管理與中國的關係,維護他們的主權和基於規則的秩序-但是,如果他們能夠避免與中國的關係,他們不一定要完全切斷與中國的關係。這是目前與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要區別,因為現任政府確實在推動更加對抗的立場,並在經濟關係上全面與中國脫鉤。

對於美國盟國而言,這是在某些事項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包括為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建立某種軍事平衡,但並非全面。目前,任何主要的亞洲經濟體都不願進行批發脫鉤。GT:印度在報告中失去了「大國」地位。您認為印度的下滑會使其在與中國和美國的權力博弈中的槓桿作用降低嗎? Lemahieu:印度和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希望,有一天印度將擁有能夠與中國抗衡的經濟實力。當然,就人口而言,它是唯一可以與中國匹敵的國家。但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它仍然遠遠落後。由於大流行帶來的經濟影響,印度成為我們地區大國或第三大國的崛起被推遲。

但是您不能不從新德里得到的是它的政治意願和戰略雄心,以在我們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印度的一些實際變化。從歷史上看,印度一直非常不結盟。實際上,它與俄羅斯的關係仍然很好,這使俄羅斯的情況有點尷尬,因為它也與中國有著良好的關係。

但是對於印度來說,與美國和睦相處的程度是很新的,並且是一個非常有意識的戰略選擇。考慮到印度歷來是非常不結盟的,並且非常警惕與美國打交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印度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事實向我表明,印度有雄心壯志來平衡中國的崛起,也許不單靠中國,而且肯定與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其他大國合作。我認為它不可能單方面這樣做。即使印度的經濟規模小於沒有大流行的情況,對中國來說,這仍將是一個問題。GT:中澳關係已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哪些因素將來會影響中澳關係?澳大利亞將如何制定其在印度太平洋的下一步行動?勒馬休:在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中,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地步。我們已經看到與北京的外交關係幾乎完全崩潰,但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經濟關係。全面的戰略夥伴關係仍然有效。但是,兩者之間的錯位越來越大。

澳大利亞必須立即採取多種措施。顯然,我們與美國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而且這種情況將繼續保持下去。無論誰贏得了美國大選,安全聯盟都將繼續舉行。但是,澳大利亞在與包括越南,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非盟友戰略合作夥伴進行接觸方面也做得更多。對於澳大利亞而言,這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需要在幾種情況下工作。一種情況是美國繼續積极參与亞洲。另外一種情況是,美國可能不再是亞洲的主導國,然後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志同道合的中部大國建立夥伴關係的數量和深度必須變得越來越重要。

現在,就這對澳中關係的影響而言,很難說出來,因為這並不總是澳大利亞的選擇-這還取決於中國的善意以及北京可能希望與澳大利亞和中國互動的程度。在未來幾年內修復聯繫。堪培拉有一種理解,即與中國的關係需要建立在更加可持續的基礎上,並且兩國之間需要有某種工作安排以就可以合作的問題進行合作,即使總會有這樣的合作。雙方不同意的問題。因此,與該地區的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對於澳大利亞來說,在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與確定健康的經濟關係之間,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行為,另一方面,要確保澳大利亞仍然將其推向所需的位置。這就是澳大利亞的戰略。我認為特朗普政府無意與中國進行新的冷戰。這不是澳大利亞想要的。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確實希望在該地區實現均勢,以確保較小參與者的利益,並希望大國遵守基於規則的秩序。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雲遊燈下。國際新聞搬運工。

公眾號:雲遊燈下

人民幣和美元競爭?你想多了朋友。


不大可能了,美國躺著賺錢賺久了,在想讓它站起來,胳膊腿都散架了。


如果美國進入軍備競賽,他就會知道什麼是對牛彈琴,什麼是木頭人,老實人。

和美蘇爭霸不同。這是不對成競爭了。中國的軍備用於保護自己,美國的軍備用於維護全球霸權。

但美國必須擔心中國對他的局部突破,所以整個全球體系都得更新。

所以美國軍事實力是中國4倍,但建設養護成本卻是中國25倍。


為什麼要和它進行軍備競賽?我們又不想做世界老大...

美國人想重溫舊夢嗎,以為現在是幾十年前?只要是中國不接招,他們可以隨意擴充軍備去,然後被自己的內部矛盾給徹底摧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