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只能算是一小部分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要吃很多苦時,他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吃學習的苦。而富人特別是富裕的家族和階層他們不必吃苦,只要集中精力去吃學習的苦就夠了。有人輕裝前行,有人負重前行。那個吃了很多苦還堅持吃學習的苦的人,值得尊重。


把人的精力值設定為100HP

窮人的為了活下去,在勞作的份上消耗掉95HP,剩下5HP來學習

富人不為基礎生活奔波,在勞作的份上消耗掉5HP,剩下95HP來學習

然後你告訴我:窮人什麼苦都能吃就是不吃學習的苦,富人什麼苦都不吃就是能吃學習的苦?

世人佳苦,何苦再挖苦別人


這種濫問題根本不想回答。

總之窮就是原罪,你窮,你連呼吸都是錯的,什麼貓三狗四都能隨便找個理由批判你一番。哪怕你為了上學要早起趕好幾里山路,那也是不肯吃苦。

有錢人這麼想也就罷了;關鍵是這麼想的大多數還都是窮人。


矯正一個觀點:學習是不苦的

窮人為了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部力氣

哪還有精力去學習

富人是不需要為了生存掙扎的,他就只需要做好學習這一件事


首先窮人不是什麼別的苦都能吃;

其次窮人也不是都不能吃學習的苦(但是教育條件差,還能堅持學習的窮人確實會比較少);

再次窮人就算堅持吃了學習的苦,成績也未必會好到哪去;

最後窮人就算本科考上清華北大,也只是脫貧,未必會變富。

富人同理,富人不是什麼別的苦都不能吃;

富人也沒有很擅長吃學習的苦;

富人學習苦不苦也不太跟他的成績掛鉤;

富人的成績也不跟他的錢掛鉤。

綜上所述,題目中的這句話錯漏百出,沒有任何討論價值。


來波中性的回答,當窮人扛過了第一波學習的苦,然後就開始脫貧,嚶嚶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是美國作家芭芭拉在體驗底層人民生活的處境後寫下的記錄,這本書殘忍地戳破了勤勞致富的謊言。

書中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1. 窮人因為貧窮反而要支出比富人更多的生活成本。比如因為沒有廚房,他們只能購買漢堡,三明治等可加熱的食品;因為沒有醫保,生病時只能划出更多的錢,甚至拖垮整個家庭。
  2. 窮人在「住」這件事情上陷入了死循環,他們為了攢錢買房不得不先租房,而為了省下房租錢,他們不得不租住環境十分惡劣或者位置非常偏遠的地方,又因為環境十分惡劣或者位置十分偏遠,他們在下班之後就沒有時間充實提升自己的技能,又因為無法提升技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只能去做一些低質量的兼職,出賣自己的時間。如此種種,窮人們只能陷入到底層的絕望。
  3. 貧窮的摧殘不僅僅在於物質上,更多的來自於精神上面。貧窮會讓你陷入一個非常窄小的圈子裡面,造成眼界狹窄,沒有做事情的勇氣,貧窮就如一道永無止境的魔咒,用外部經濟和內在心理兩條鎖鏈將窮人牢牢捆住,無論你多努力地勞動,多努力地掙扎,都不得脫身。

所以你們都覺得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時思維問題嗎?思維的差異只是表現形式,真正的差異是資源的巨大鴻溝以及在貧窮環境中的無處可躲的絕望


雖然我也是個窮逼,但我特別希望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社會如此複雜,窮有許多原因,諸如:家裡全是病人、出生在貧困家庭、家庭投資失敗、在年少時犯下錯誤導致有案底…我想理由我能舉出一萬種。

富呢?也是如此啊。出生在富裕家庭、家裡拆遷、莫名其妙繼承遺產、個人專業趕上風口…也有一萬種。

相信題主真實希望討論的,是兩個人處在相同的起跑線和行業,但在漫長的歲月之後,一位是窮人,一位是富人,他們身上的區別在哪?是不是在於學習呢?那學習又是個寬泛的概念,念書是更普遍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也很常見,不是嗎?

我個人認為單純以念書的能力來判斷,不完全客觀。當然,學習成績好的人獲得好的生活概率確實比較大,但在生活工作中善於學習的人,依然能夠獲得成功,畢竟社會大學要遠比真實的大學殘酷,知識也更多。

所以一切的關鍵,在於「學習能力」

所以我的結論是,窮和富,確實是會因為「學習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不學習的人一定會被淘汰,無論哪個行業,學習能力強的人一定在更大的概率上會得到更多機會、從而變得富有。這樣的概念,或許是比較客觀的。


典型的資本主義式洗腦。照這理論,北大清華學生都得是富翁。

就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讓自己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後開始說那些當時沒得到資源的偏的窮的地區出來的沒受到太好教育的人窮是因為他們有窮人思維,因為他們懶,因為他們不願意學習,然後告訴他們只要不斷奮鬥就可以和他們一樣富,然後讓他們繼續為了資本把身體把生命耗盡直到死為止。

所以這種話,就當個笑話吧,沒事去大學圖書館自習室看看,然後去夜場所看看,到底是哪群人在學習,哪群人在玩。


這要看誰說,我說人就是一個學習的機器,現實中的人除了哭以外那一樣不是通過學習才形成的?窮人吃苦是為了活著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所獲取的生存法則。富人因為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為活著而要操的心,他們要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們會對可能會帶來更好生活的東西主動追求。所謂窮人不吃學習的苦富人不吃生活的苦純粹是拿著實話糊弄人,窮人不得不為活著而努力,富人則是不能不為活的更好而奮鬥。不過人間的窮人富人沒有明確的界線,由其是現在。有許多隻不過是掙工資的人也把自己說成是富人,說富人能吃學習的苦大概就是這些人。真正的富人權貴富豪是什麼苦都不能吃的。


不對,這句話有邏輯問題。

把窮的原因推到窮人懶惰不肯吃苦學習上。

這是一種資本洗腦方式。

實際上,窮是綜合的,不是單方面能解釋的。

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那麼清華學子各個都應該是富豪,但是並沒有。

我知道的,認識的富豪,都是因為機會或者運氣暴富,沒有因為學習暴富的。

努力學習大概率能有個技能,打工方面厲害點。


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跑題,大家將就著看吧。

情景1:一個學生放學後,冒著大雪深一腳淺一腳走了兩公里走回了十平米的出租屋,拿出作業開始寫,寫一會兒就要把手揣起來暖和一下,然後第二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起床用冷水洗漱,然後又走到學校去,途中可能還會滑倒,等走到學校,手都凍僵了,學習真苦,沒有額外的家教學習班什麼的,成績提高很慢。

情景2:一個學生放學後,開著BBA的司機已經在校門口等著了,回到暖氣開到28度的三層洋房裡,花八千塊錢雇的廚師已經做好了四星級飯菜,然後寫完作業,中途不用把手揣起來取暖,第二天早上提前半個小時起床洗漱,早在你流著口水做夢的時候,廚師已經開始炒菜了,洗漱完畢直接吃幾口,然後坐上車去學校,周末有研究生學歷甚至更高學歷的家教上門輔導功課,一個小時的費用就是情景1里那個孩子一個月的生活費了,有了高素質家教的buff加持,這個學生的成績穩步提升,學習挺簡單的。

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別太較真了


窮人不吃學習的苦,是因為還有太多其他的苦必須要先吃完,遠遠排不到學習;

富人能吃學習的苦,是因為實在沒什麼其他的苦好吃了;

編這句話的人大概是想通過諷剌那些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導致長大後生活貧困的人,進而呼籲窮人們都努力學習,或者是想表達「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意思;但他沒有考慮到的是:

那些小時候有學習條件卻沒有好好學習的人,通常在他們小的時候,都並不能算是窮人;

-----------------------------------------------------------------------------------------

如果你是一個一年吃不上一次肉的孩子,我現在給你兩件事由你去選,任意做完哪件都給你肉吃:一個是去學校坐在漂亮女同學或帥氣男同學的身旁乾乾淨淨的讀一天書,另一個是去工地被包工頭吆喝著搬一天磚,你會選擇那個?

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都會選第一個。

假如你還堅持要選第二個的話,那麼我的下一個問題是:即然你骨子裡就是一個既使一年吃不上一次肉的都寧可去搬磚也不去讀書的孩子;那麼當你生在天天有肉隨便吃的家庭的時候,你會為了多吃一頓肉去讀書嗎?

現在有很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腐朽文人,為了驚嚇到別人和刷自己的存在感,什麼話都敢說,不要太認真,當戲看好了,讓這種文人死不瞑目是對他們最高的褒獎。


對的,因為窮人不懂學習的目的。所以以後只有吃苦。富人懂得學習的原因,所以提前吃苦


1 學習和財富之間其實沒啥關係,只有差不多階級的人之間,學習和財富才是正比例的,有階級代差的情況下學習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通過學習,你可以把自己從10提升到11,但是有許許多多出生的時候就是100+的人存在。

2 吃苦和學習之間其實也沒啥關係,一方面個人天賦和教育資源都比吃苦重要,另一方面學習本身不一定是痛苦的事情,真正在某個領域有建樹的人必然是對此有興趣的,這點把學習當做痛苦的人恐怕是理解不了的。

3 別再發這種傳奇勵志的格言和故事了,都9102年了,能醒醒不?而且這裡是知乎不是微信朋友圈。


大大的錯。

窮人的主要問題不是學習問題,是解決生計的問題。思考的是如果好好的生活。你告訴他好好學習就可以好好生活,可是學習得到好處是將來的事情,眼下的問題是吃飯,你會選擇餓肚子學習,還是搬磚吃飽飯。窮人從小接觸的就是搬磚賺錢養家(比喻的說法),你讓他學習地產,金融,股票黃金原油期貨等等他可能需要花幾年甚至好幾年才能明白理論,實際操作更久。窮人家的孩子等不起呀。

富人愛學習也不是絕對的。富人即便不愛學習,也能過上富貴生活。但是富貴的人身邊的環境都是高大上,這些對於窮人需要學的東西,他們耳濡目染自然就明白了。比如富人家從小就聽著父母討論地產,討論金融,討論股票黃金原油期貨,無師自通,慢慢明白一些,看點書,實際操作幾次,就OK了。他們學習的成本低,學習的難度低,簡單學習後利用自家的資源人脈就可以做大生意了。

所以,窮人學習成本大難度大,富人學習成本低難度低。跟愛不愛沒關係。每個人都想坐享其成。


不對。窮人什麼苦都能吃,那沒錢別抱怨,生病別治,饑渴了也別吃喝,冷熱交替也別增衣減衣,虎狼來了也別躲,這可不是學習的苦,問這苦窮人能不能吃。

富人能吃學習的苦,讓他頭懸樑,錐刺股每天就死命學習,連續學習思考20小時,給他空調,給他錢,給他地位,他能吃學習的苦奪走他的休息,逼他學高數,學哲學,造火箭,解方程,考試科研不出成果打他罵他,侮辱他陷害他,這都是學習的苦,問這苦富人能不能吃。

如果他們的答案都是能,你的論據就是成立的。

窮人的錯誤就在他窮,不在於他上進,沒文化,在於他陷在窮的模式里出不來。富人的正確不在於他聰慧,好學習,有頭腦而在於他不必受窮的模式的限制。窮富就像套在狗脖子上的鏈子一樣令活動自由度有差別,但有時候原因並不在狗的聰明與否,而在於鏈子的長短和寬鬆度。當然如果狗很聰明他就很懂轉圜,能讓鏈子松一點,並有能力掙脫鏈子,但不代表被套的緊的狗就是笨狗。人的窮富也同此理。富窮有先天有後天,佛法說此差別是由過去世布施多寡決定的。鯨魚一口能吞下海豚百千倍的飲食,能說明鯨魚比海豚聰明好學嗎?

知識改變命運真實不虛,但知識買不來富裕。如果可以,那王思聰應該是學問很淵博很能吃學習的苦的人了,可是呢?富裕只是購買力自由度大點而已。

一技專精必有小成,古人也講若能誠一必不久窮。這就是用心專註的回饋。是窮人靠自力改命的最有效的途徑。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人要想學習,必須脫產。脫離勞動生產,一個人幾十年如一日天天都在重複的做同樣的事,怎麼可能進步呢?

在封建社會一個家族出一個人頭地,最少需要花費6代的時間去培養。

前三代,省吃儉用,存錢置地。

第四代方才能有閑余時間學習點育兒之道。

第五代開始半脫產讀書。

第六代開始完全脫產讀書,考取功名!一代不中,下一代繼續!


窮人學習沒有錢!吃飯都困難。他能學嗎?所以打工就一直掙的少。

富人學習餓不死!學個幾年都沒啥事。學成之後,就能掙得比窮人多。

窮的越窮,富的越富。

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


不對,所有的都是個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