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整理用


你一定是想累死答題人
問題太大了,建議先百度了解大概,再尋找一些專業的書籍看看


累死人啊。請自行查閱地史學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和志留紀,在這一階段中所發生的構造運動統稱為「加里東」運動,這一時期也叫加里東構造期。

寒武紀時最主要的地殼變動為升降運動。自下寒武紀開始海侵,中寒武紀海侵達到最高峰,海水侵入阿拉伯陸台和印度陸台的北部;到上寒武紀時,由於有些地方陸地開始上升,故海水面積相對縮小,特別在西伯利亞陸台。寒武紀時,亞洲各大地槽帶都沉積有砂岩和石灰岩等地層。志留紀時,在陸台區和中央哈薩克等大地槽區,有大規模的海侵。整個寒武紀和志留紀末期以前,亞洲陸台基本上是沉降時代和海水侵入時代,這是加里東運動的前半期。

志留紀末泥盆紀初,亞洲在很多地區發生了褶皺運動。在原來的許多大地槽中,發生了大規模的海水後退,形成眾多高山。這一階段是加里東運動的後半期,亦即造山時期。貝加爾湖沿岸諸山、東薩彥嶺、西薩彥嶺、葉尼塞山脈、庫茲涅茨阿拉套山、阿爾泰山、唐努烏拉山、杭愛山以及我國華南的加里東褶皺帶,都是這一階段形成的。至此,亞洲原有的地槽縮小了,而陸台卻擴大了。

陳洪德等(2006)在文中提到:華南,在地理分區上為秦嶺-大別山以南、金沙江以東的中國南方地區。其基底有西北的揚子陸塊和東南的華夏陸塊組成。這兩個陸塊作為獨立的塊體始於中元古代,它們的聚合經歷了1050~1000 Ma前的晉寧運動Ⅰ幕-華南洋向揚子陸塊的俯衝,在揚子陸塊的東南邊緣形成增生的褶皺帶和華夏古陸邊緣的溝弧盆體系;約850~880 Ma前的晉寧運動Ⅱ幕導致華夏與揚子之間的古華南洋在揚子陸塊的東段消失,在西段的華南殘留洋盆則一直延續到加里東期。

華南大地構造基本格局--兩陸夾一盆

華南大地構造在空間上以西部揚子地塊為陸核向外擴展,東部為華夏地塊,兩陸塊間為一殘洋盆地,即加里東褶皺分布區。由於洋盆各地區拗陷深度不同,加里東運動影響時間及強度不同,各區發展特徵有所區別。在時間上,江南中元古褶皺造山帶可視為揚子地塊在東安運動、雪峰運動時期向東南方向的擴張。晉寧運動時,江南造山帶與華夏古陸沿紹興-江山斷裂帶碰撞對接。加里東運動使揚子與華夏兩陸塊間洋盆褶皺回返,形成加里東褶皺帶,完成了揚子地塊東擴,與華夏地塊拼貼聯合,形成華南的統一陸塊。華南統一陸塊形成後,華南地質構造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由於東部太平洋板塊俯衝、西南邊印度板塊俯衝的影響。海西-印支期應以斷裂拗陷、上疊構造盆地為主要表現形式,並以板內的俯衝或推覆為特徵。


推薦一本舊書《論褶皺幕》,作者尹贊勛(院士),我覺得答案都在裡面了
一書包都裝不下這麼多書
現在的知乎還真是寫論文利器啊
把論文題目發到知乎上,就有熱心網友替你完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