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作為業界知名廠商,華為在電視終端領域擁有自有品牌,電視晶元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華為智慧屏X65搭載鴻鵠898,華為要把海思的hi3796cv300藏多久,


小學生才計較倚天劍和屠龍刀哪個更厲害,高手拿根牙籤都能把你戳成篩子。一個破電視也能搞出粉和黑,糾結這個的人每天早起先給電視磕仨頭嗎,高呼12nm萬歲?可笑

28nm是非常好的工藝,速度上也就比14nm甚至7nm慢15%左右。

我是怎麼知道的?我現在的工作之一,就是工藝評估,看穿fab提供的漂亮數字,評估各種實際場景下的真實情況。

28nm作為最後一代主流的平面cmos工藝,集當代科技之大成,唯一缺點在於溝道漏電太大,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動態功耗的25%,而現在的大型soc經常只用到了自己的小部分模塊,此時其他模塊的巨量漏電不可接受。而溝道漏電是平面工藝天生的頑疾,無法解決。

此後的14/16nm finfet工藝則是另起爐竈。相同寬長比的晶體管,16nm的驅動電流甚至是略有下降的!同時,16nm工藝的連線延遲也遠大於28nm。這導致在一些特定場景下,16比28還慢。但finfet的溝道漏電只有平面工藝的百分之幾,對手機這種長期休眠的產品,簡直是不二之選。

價格便宜,工藝成熟穩定,性能足夠,產能充裕(非常重要卻容易被忽略),電視機又不大在乎功耗(不加風扇就行),幹嘛不選28nm?我覺得40nm都夠了。


1,如果你瞭解一些半導體產業就會知道,28nm數字的確不大,90nm依舊屬於「先進工藝」,因為半導體從來不是一個「無腦追求好」的產業。

我們手機上看多了7nm甚至對5nm翹首以盼,看到個8nm都覺得不能用,原因並不是真的不能用,而是由手機平臺功耗敏感的特性決定的。

電視這個平臺是功耗和發熱不敏感。在手機平臺你去增加50%成本降低20%功耗,大家都覺得值得,在電視平臺,你可能最多願意多花20%成本,換一個能提升頻率的工藝節點。

2,工藝節點和特性。不同的工藝節點不是單純的「越小全部就越好」,不同Fab的不同節點應用在不同的邏輯電路上密度都能是完全不同的,更別說其他重要的特性了,例如柵長度導致的漏電問題影響高頻穩定性。

例如臺積電7nmFinFET目前有HP和HD兩種類型,分別應用於高性能需求和高密度需求,Metal Gate和Pitch Gate的尺寸都有差異,然而都屬於7nm FF節點。

同樣的製程節點數字下應用都能不一樣,更別說不同的數字了。

3,便宜,好用,是半導體的金標準(就是PPAC)28nm只要能符合終端產品的需求,完美執行給他的任務,那就是好產品,無需看具體製程。


電視晶元不是拿來跑分的,也不用太注重功耗。能運行起自家的操作系統和流媒體app就行,如果外接機頂盒遊戲機,這部分功能甚至都不需要。

電視晶元關鍵中的關鍵是為畫質服務。

舉個例子,什麼是索尼X1畫質晶元。

定製版聯發科soc+索尼協處理器+索尼畫質處理演算法,此三者加起來纔是索尼X1畫質晶元,重要的是最後一個,前兩者都是為畫質處理演算法服務的。

X1畫質晶元標準版是2015年的,2016年推出了X1畫質晶元進階版,2018年推出旗艦版。

2015年時的X1標準版是MT5890+協處理器,但你不會以為過了兩三年後索尼還有老晶元庫存吧,到了2017時所謂X1標準版就是X1進階版的MT5891+新協處理器,然後屏蔽掉充錢不夠不該有的高端畫質處理演算法。再後來索尼中低端電視升級到性能強的多的MT5893、MT5895,還是叫X1標準版,因為定製自聯發科S900的MT5895性能很強,X1標準版機型的協處理器乾脆刪掉了(同時消失的還有14bit平滑漸變演算法)。2018年的mt5893已經是四核A73+MaliG71,但你啥時候見索尼把這當賣點了,根本不屑好吧。

2018年的圖,今年索尼又改了

鴻鵠898和鴻鵠818的硬體上相比2018年的海思v811基本沒升級,2018年的海思v811一樣可以解碼8K視頻。但是海思的畫質處理演算法一直在升級。鴻鵠818還是輸於索尼X1標準版,鴻鵠898已經在模仿X1旗艦版的高端畫質演算法。比如Dynamic TM演算法能夠實時針對HDR10片源的每一幀進行亮度區間計算;Local DCI局部動態對比度增強演算法能將整幅畫面分割成大量的子單元,對每個子單元進行單獨的動態對比度優化處理等等。

總結:鴻鵠898相比小米電視12納米的amlogic還有新款電視的聯詠科NT671D強在搭載的畫質處理演算法,不在於跑分,當然華為跑分也不怕小米罷了。


你家電視又不用電池,那麼在乎功耗幹嘛

老製成大力出奇蹟是完全不存在性能瓶頸的

神威太湖之光也是28nm上古製成,妨礙他最強了嗎

在不追求功耗的地方,用老製成實現低成本大力出奇蹟,不香嗎


這就有點大驚小怪了。

28納米製程的晶元遍地都是,不光是電視,許多電腦CPU用的還是28納米製程呢。

又不是不能用……

所謂28納米、14納米、7納米,其實指的是IC晶元中的晶體管gate電路的尺寸。製程越小,單位面積上集成的晶體管就越多,元器件之間的距離就越短。

縮小製程有什麼好處?能夠縮小元器件之間的距離,縮減元器件之間的距離之後,晶體管之間的電容也會更低,從而提升它們的開關頻率。那麼,由於晶體管在切換電子信號時的動態功率消耗與電容成正比,因此,它們纔可以在速度更快的同時,做到更加省電。

製程越小,就可以在更小的晶元中塞入更多的晶體管,提高計算效率;減少體積也可以降低耗電量;晶元體積縮小後,更容易塞入更小移動設備中。手機旗艦之所以追求14納米、7納米工藝,是因為手機空間太小了,所以才更加追求功耗比和集成度。

電視機晶元沒有必要追求什麼14納米、7納米製程,因為電視機那麼大一塊,空間足夠,散熱充分。只需要晶元晶元性能足夠,解碼迅速,皮實耐用,你管它幾納米呢。鴻鵠898能做到流暢播放8K視頻,4k視頻120FPS播放,還想怎樣?當然,898在海思內部也是2018年的過氣網紅了,不是最強的,但在目前的國產智能電視領域 ,足夠強了。

半導體這個行業,中國確實落後,但真的不是你們想像中那麼慘,什麼美帝一封殺就立刻死亡,沒那麼回事,各種軍用晶元、單片機晶元,差不多都是國產,都能做的很好,中低端手機晶元、電視晶元、甚至是桌面電腦晶元,國產的都能用。你知道2018年全世界出貨量最高的手機晶元是哪家麼?不是蘋果,不是高通,也不是海思麒麟,而是專門做低端機的展訊,它的母公司,叫做「清華紫光」。

這些東西是要看到差距,奮起直追,也沒必要杯弓蛇影,未戰先軟,自己嚇死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