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前,聽到的解釋都是關於: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時也別忘了仰望天上的月亮。但是我卻在書的封面看到了抬頭仰望天空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

作者這句是想表達什麼,一句反話,還是月亮既是六便士,六便士既是月亮。

還是追逐夢時別忘了生活。

但我覺得不能用常人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見解呢?


「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一位年過四十的中年男子,品相中庸,不善社交,但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兒女雙全。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突然有一天,拋下妻子和兒女,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只留下一份簡信。「我不回來了。我的決定不能更改了」。沒有解釋,沒有歉疚,如此決絕。

他叫查理斯·斯特里克蘭,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裏的主人公。

所有的人都覺得他瘋了。畢竟,他不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小夥,也不是習畫多年的專業人士,到底有什麼東西能夠值得他拋棄現有的金錢、地位、家庭,去追逐一個看起來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夢?

可他不管這些。他住在一間狹小破爛的房間裏,連續兩個禮拜每天只喫一個麵包和一杯牛奶,探索著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

直到後來,他離開喧囂的文明世界,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這裡能激發他靈感的事物比比皆是,正是這些存在於他周圍的事物讓他結出了幻想的果實」。多年漂泊的靈魂,終於找到了可以棲居的歸宿。

他在這裡與一位叫艾塔的土著女子結婚,耕作捕魚,曬椰換米,殺豬聚會,載歌載舞。斯特里克蘭白天畫畫看書,天黑了便同艾塔一起坐在涼臺上,一邊抽煙一邊望著天空。

他在這裡創作出了一幅幅後來使他名垂青史的作品。在身患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的最後一次創作中,他將自己的內心世界、理解的生活完全展現,將他的畢生追求、理想、靈魂全部傾注於這巨大的圖景之中。

「他痛苦的一生似乎就是為這壁畫做準備,在圖畫完成的時候,他那遠離塵囂的受盡了折磨的靈魂也一定得到了安息。」

最終,他卻命令艾塔將這幅傑作燒為灰燼。他得到了自己追求的東西,創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美好世界,又帶著驕傲和輕蔑,將他們付之一炬。

這就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傳奇的後半生。

月亮是頭頂的理想,六便士是腳下的現實。

所以面對人生,你是要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六便士?

維基百科上有一段話:「so busy yearning for the moon that he never saw the sixpence at his feet」((他)是如此嚮往心中的月亮,以致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

而毛姆說的是,「If you look on the ground in search of a sixpence, you dont look up, and so miss the moon.」(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

按照張愛玲的說法,理想就像是人胸口永遠的硃砂痣、窗前皎潔的白月光,而現實則如牆上的那一抹蚊子血,或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六便士和月亮,是作者給予每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煎熬無比的讀者靈魂深處的顫慄和拷問。

但是究竟誰能說清,選擇仰望月亮和撿起地上的六便士到底誰對誰錯?

網友說,《月亮與六便士》給我們的答案是: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

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因而,選擇的結果通常並不牽扯誰對誰錯,最重要的是聽從我心。

《無問東西》中,身處不同時代洪流的主人公們面對人生抉擇之時,不約而同地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對自己真實,行己所行,愛己所愛,不羈前行。於是,他們的生命得到延展,獲得真正的自由。

毛姆在解釋書名的時候也說:「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卻從來看不到那六便士,現在我們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們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而且當我們的愛情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時候,卻發現被月光照耀的現實也是美好的。只是我們談起我們的生活曾經有那麼多的快樂,但在當時卻從來都不覺得快樂,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在新的生活要懂得讓自己快樂。」

忠於本心,讓自己快樂,就是正確的選擇。


謝邀,記得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是沖著「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 去的 ,結果看完整本書都沒有出現這句話,後來才發現,這是句書評,這句話和你的這句是一樣的意思,不同的人讀後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追求夢想的時候,要腳踏實地,追求本真,不忘本來。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最後一句話並不是這句,我的印象中全書根本沒有這句話。這句話出自作者另一個作品人性的枷鎖,被作者拿過來用做書的題目。


這本書,我讀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記得最開始的,有一個譯者的自序,提到了有一個評論家對於毛姆上一本小說?人性的枷鎖?的評價,意思大概是我們都像人性的枷鎖裏的主人公,抬頭看著天上的月亮,卻忘了滿街的六便士。毛姆很喜歡這個評價,就將它作為下一本小說的名字。所以其實這句話並沒有出現月亮與六便士中。

若要談談評論者的這句話,1970年前六便士是英國貨幣裏最低的一種銀幣,象徵了卑微與現實,而月亮遠在天邊象徵了理想與追求,兩者都是圓圓的同時也發著光亮,意義卻天差異別,有一種諷刺的感覺。結合書裏來看,主角大概是追求月亮的極致了吧(這裡就不劇透了)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大概是想說在我們追求人生的夢想或追求時,不忘現實之類的吧。


理論派:生活從來都是遠方和苟且並存

實戰派:一分錢不是錢啊?有錢不撿想啥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