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先貼為敬。

類似的問題多如牛毛,我在這一併答了。

問怎麼找回balabala,首先你得先丟了balabala,丟了之後呢,遇事會吃虧,或者遇事吃了虧,吃了苦頭,才發現沒它不行,所以想把它找回來。

說到底這是個簡單的吃一塹長一智的過程,你想把丟了的找回來,你得先有那個心,那個願望,而且要足夠牆裂。

而不是你把balabala解釋一通,就像你把良知解釋得天花亂墜,就能讓丟的人理解它的重要性,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這始終是在欺騙別人又欺騙了自己,就比如到處宣揚harmony,最終變為舉著大鉗子四處橫行的河蟹,變成一種工具,淪為大家笑談,所以多言何益?!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身經歷的才是最寶貴的,那假如找不回來怎麼辦?

還是回到天道輪迴的獎懲機制——吃一塹長一智。說一種是吃的塹不夠多,沒長出智,一種是智太低,要繼續吃,才能領會。

嘿,有人要問,這不是一樣的情況嗎?還兩說?

非也,有的人吃多少塹就長多少智,有的人長的智比吃的塹要多,那叫聰明人,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會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積累自己的經驗。

就比如做買賣,同樣的成本下去,有的人能收五成利潤,有的人只能收一成,有的人還血本無歸,這麼一比,差距就很明顯了吧?

綜上,找回balabala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吃最少的虧,能長出最多的機智。


既然我非要撞到南牆才會死心吧

既然我非要到黃河才會回頭吧

既然這只是一場夢夢裡沒有她

既然她已不肯再要我

那我只能聽聽大師安貧樂道

那我只能哭著說我愛你

那我只能心痛的吃喝拉撒

那我只能陪著父母一路同行

佛說多看看別人的好

我卻只知道你的笑容

掃盡了秋葉

還來千百回

掃不盡我的悲傷

你的美

佛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我卻只知道夢沒醒

經聲與佛火

兩凄迷之時

讓我安心在樹下

靜靜觀想

可是想到你就逆流成河

可是終究還是對不起

儂今葬花 人笑痴

他年葬儂 知是誰

他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我只知健忘唯不忘相思

夢啼妝淚 紅闌干

哭不完我的悲傷

你的美。

隨時隨地禪修——索達吉堪布

真正的禪修,不需要影響工作。

你甚至不必單獨安排時間來修行,

坐車開車、上下電梯乃至行住坐卧都可以。

事實上,在禪宗本來的修行中,

只要你懂得以心觀心,從而認識心的本性,

隨時隨地都可以轉變意念;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將心念轉變為

對實相的了解,就是在禪修了。

《五燈會元》里有一則公案:

唐宣宗問弘辯禪師:「什麼叫佛心?」

禪師答道:「陛下每日處理種種事務的心,

即是陛下的佛心,即使千佛來作開示,

也別無其他。」

在座諸位每天的事情也不少,

但如果你能觀心,

也一樣會明白「即心即佛」——

我們的心與佛無別。這種禪宗的修行竅訣,

在密法中也有很多,不過,

要有些境界才做得到。

為了引發這種修行,

我們要培養每日打坐的習慣。比如,

早上起床後,你可以禪坐10分鐘到半個小時。

坐好後先排垢氣:吸氣,然後伴隨呼氣,

觀想貪嗔痴等煩惱從鼻孔呼出體外;

這樣連排三次。之後,靜靜地安住一會兒。

不要小看這十幾分鐘的修行,

從這裡得到的平靜,

將為你一整天的心態輸入正能量,

起到很好的調整作用。

晚上睡覺前,最好也禪修幾分鐘。

這時候禪修,就像通過按摩

去除身體的勞累一樣,輕輕鬆鬆坐一會兒,

內心的疲倦和雜亂就消失了。

可以說,這是一種心理按摩。

對於只會調身而不會調心的現代人來講,

很多人心理出了問題,有時也作心理諮詢,

但這個效果很難說。

倒不如平時就培養禪修的興趣,

以啟發內心的寧靜,當你有了這份寧靜,

在生活的所有時刻,

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條理性。

佛教認為,現實中的一切都是心的造作,

而當你的心完全處於一種寧靜、澄清狀態時,

會形成強大的專註力。

就像非洲獵豹專註獵物並捕獲一樣,

專註力可以讓管理者迅速作出合理抉擇,

讓科學家一瞬間得到新的發現,

而前輩的佛教智者們,

更是以一種非同尋常的專註,開啟了智慧。

所以,如果能把握好規律性的禪坐,

以及行住坐卧中隨時隨地的禪修行為,

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不論是男士女士,

我們終將迎來自己生命中的奇蹟。


慢慢習慣培養一個讓自己內心可以棲息的地方

當你明白那個就是你永恆的歸宿的時候也許你就能知道了.


想想做過什麼事情,想想為什麼要這麼做,想想有良知前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找,比怎麼找更關鍵。

想清楚為什麼就知道該怎麼樣。

這個為什麼一人一個答案,隨著時間,答案會變或者不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